导图社区 清热药
清热药知识总结,包括清热药概述,以及清热泻火药和清热燥湿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等。
消食药——凡以消导食积,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此篇详细的总结了消食药的分类有山楂,麦芽,神曲。菜菔子,金内鸡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
开窍药,相信总结了开窍药的概述,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性味归经。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药理学的知识点~
平肝息风-- 用于高热痉厥,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癫痫发狂。长于清肝泄热,息风止 痉,为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清热药
清热药概述
一,含义;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主要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性寒凉,味多苦,部分药物兼有甘味和咸味。
三,分类,功效及适应症
清热泻火药
作用;清气分热,清脏腑热
适应症;温病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
作用;清热燥湿
适应症;湿热证
清热解毒药
作用;清热解毒
适应症;各种热毒证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
适应症;热入营分证 热入血分证
清虚热药
清虚热,退骨蒸
适应症;阴虚发热证 温病邪伏阴分证
四,配伍应用
1,里热兼表证者,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伍解表药以表里双解。
2,气血两燔者,宜泻火药与凉血药并用。
3,热盛伤津者,宜配伍养阴生津药。
4,里热积滞者,宜配伍泻下药。
五,使用注意
1,清热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且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2,阴盛格阳火真寒假热证忌用清热证。
一,清热泻火药
石膏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一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为治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除烦止渴一一用于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忌用
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一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功似石膏而力弱。 滋阴润燥一一用于肺热燥咳,骨蒸潮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脾虚便溏者慎用。
芦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一一用于热病烦渴,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止呕一一用于胃热呕哕。 利尿一一用于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天花粉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一一用于热病烦渴,消渴,肺热燥咳。 消肿排脓一一用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与应用 泻火除烦一一用于热病心烦。为治热病心烦之要药。 清热利湿一一用于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凉血解毒一一用于血热吐衄,火毒疮疡。 外用消肿止痛一一用于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夏枯草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清肝泻火,明目一一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治疗目珠疼痛之要药。 散结消肿一一用于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明目一一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 润肠通便一一用于大便秘结。擅治热结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热病烦渴。 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泻火解毒--用于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 止血--用于血热吐衄。多炒炭用。 安胎--用于胎动不安。 善清上中二焦湿热,善清肺火,宜于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汗者不宜用。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以清中焦湿热,大肠湿热见长;为治泻痢之要药。 泻火解毒--用于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呕吐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善于清泻心火,泻肝火,清胃热。
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过量久服,脾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亏者慎用。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善于清泄下焦湿热 泻火除蒸--用于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解毒疔疮--用于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3-12克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善清肝胆湿热和下焦湿热。 泻肝胆火--用于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为治肝胆实火之要药
苦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燥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 杀虫--用于皮肤瘙痒,疥藓麻风,滴虫性阴道炎。 利尿--用于尿闭。
用法用量;煎服,4.5-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阴虚津亏者慎用;反藜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