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理解必要的逻辑思维
信息理解必要的逻辑思维,导图介绍了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什么水平、理解信息排列的规则、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逻辑思考方式等。
编辑于2022-04-08 11:25:26信息理解必要的逻辑思维
1-1 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什么水平
什么是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我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即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洋在工作会议中总是面临着“表达让人不知所云”的困境,而他的主管却常常能够从他混乱的表达中抓住要点并清晰地转述,这正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不同的表现。
你了解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吗?
测验 □ 常听见他人对自己说:“我听不懂你想说什么。” □ 上级安排完工作,总是需要向别人咨询才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 向上级汇报工作,总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解释。 □ 工作上遇到压力就很忙乱,处理起来一团糟。 □ 面对多项工作,常常每件事都做一点,临近截止日期,大多数都未完成。 □ 每次写工作总结,不知从哪儿写起、该如何写。 □ 会议笔记杂乱,不能为缺席者提供信息参考。 □ 对于客户的来电或来信,在向同事转达时需要多次解释。 □ 查看信息以后,常常无法用一句话做出总结。 □ 阅读一本书,常常看过以后就忘,或者根本没有看懂作者想说什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职场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实际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亦即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时我们面临的信息是最丰富多彩的,因而,有逻辑地阅读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简单易行且成效显著。
无论是严谨的专业书,还是轻松的文学书,一本好书必定是有条有理的。它有着清晰的脉络,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再多的叶子也不能完全遮掩它的枝与干。阅读一本书的过程正是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比如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从书的书名、序言、目录开始。书的书名,能够表明作者写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而为什么会写这本书,会体现在序言里;书的目录则是用来揭示书的结构的。在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全书的框架,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超市,即使有再多的商品,在标牌的提示下,我们也能非常明确地知道各个品类所在的区域。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序言和目录的重要性,跨过它们直奔正文,结果就会出现阅读低效和不明所以的情况。我们会在后文进一步介绍更多、更详细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阅读方法。
● 将信息有逻辑地消化处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采集知识的过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抓住要点,从而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现在开始,从阅读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吧!
1-2 理解信息排列的规则
信息排列的规则一:顺序逻辑
时间顺序:以时间为序的文章,有着明显的步骤和次序。它的内容往往是如何通过做出一系列的行为获得某个结果。在这类文章中,常常会有序数词出现,比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等。在序数词后,会紧跟概况性的句子,有时会以小标题的形式出现,后文往往是对这些标题的阐述与说明。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先重点阅读带有序数词的语句,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阐述与说明部分则可稍后阅读。
结构顺序:是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者将部分组成整体的一种表述形式。为了更好地阐述,有时作者会将信息进行重组,划分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这些独立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文章的全部。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向他人介绍公司的架构,每个独立的部分是各个职能部门,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公司整体。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需要我们找出划分此结构的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主干。
程度顺序:又叫重要性顺序,即按照程度深浅,重要与次重要排列。对于以程度为顺序的文章,我们可以先精读重要的部分,泛读或略读次重要的部分。
信息排列的规则二:结构逻辑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并重,无主次之分。
总分式:具有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总述在开头或结尾。
对照式: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或者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
递进式:几部分内容逐渐深入
信息排列的规则三:表达逻辑
记叙:将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场景的转换等过程叙述出来。叙述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释清楚,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议论: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景物、心理等的状态具体描绘出来。
抒情: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一篇文章往往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熟悉这些表达方式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时事半功倍。比如,想要关注事件的进展,则着重查看记叙部分;需要知道产品的参数,则重点查看说明部分;欲知作者的观点,则偏重查看议论部分。
信息排列的规则四:关联逻辑
一个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句子与句子之间,也存在着逻辑关系。它们分别是:转折、假设、并列、递进、选择、因果、承接和条件。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难,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来判断,例如:“虽然……但是……”“即使……也……”“一边……一边……”等。这些关联词能够帮助我们在精读时更加准确地理解信息。
●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必逐字逐句阅读。文章其实就是字、词、句、段的有序排列,掌握它们的排列规则,可以让我们删繁就简,减少信息干扰,对文章中的要点一目了然。
1-3 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阅读不思考如同吃饭不知味
我们应当把阅读视为一个交流的过程,作者在用文字与我们对话。当作者将他的观点或者他所知道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时,我们应当做出回应。这回应可以是认同、怀疑、反对和提出疑问。这个回应的过程即我们思考的过程。思考也有浅有深,对于初学信息管理技能的人,应当由浅开始,逐步深入。
面对大量的信息,第一个问题应当问什么?
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大多是为了阐述某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给出依据和证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观点在逻辑上是否成立?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方法,我们可以从是什么(论点)、为什么(论据)、怎么办(论证)这三个方面来拆解。
是什么(论点):即文中论述的观点是什么?我们把作者所持的观点称为论点。论点多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它是全文的中心,在文中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论点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并且要明确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而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为什么(论据):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想要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必须要举出强有力的事实,或者正确的道理。这些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我们称之为论据。其中,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的数字、可靠的史实、亲身的经历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的著作、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论据不仅要确凿还要典型,要能够与论点保持一致。
怎么办(论证):即如何来证明这个观点?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叫作论证。如果用的是“摆事实”的方法,那么就是事实论证;如果用的是“讲道理”的方法,那么就是道理论证。在文章的开篇提出怎样的观点,在结篇时应当归结到这一观点上,即论证的过程中不能离题。
●阅读是双向的,这需要我们的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回应。阅读时的思考多是由浅入深,浅层阅读可以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来思考。用这样的逻辑思维来应对工作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工作能力的体现。
1-4 将信息置于横竖坐标轴上思考
将平面的信息立体地阅读 由字、词、句、段构成的文字表达,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平面。按我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无论是看纸质文件还是电子书刊,似乎都是在阅读平面化的信息。当我们将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说的是什么”时,这就是一种浅层阅读的状态。而那些博闻强识、能举一反三的人,好像是因为比我们阅读了更多的信息、拥有超越常人的记忆力,其实并不尽然。关键在于,在他们的脑海中,所阅读到的信息是以立体的方式存在的,信息与信息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思路。这是将平面的信息进行立体的阅读,即深入思考的结果。
将信息置于竖轴上思考:这是为什么? (三段法:事实-为什么(原因)-怎么办(计划目标)-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到什么程度?) 深入思考需要刨根问底,需要反复地询问“这是为什么”。我们将所读到的信息置于竖轴上,可以帮助我们自上而下地进行深入思考。初次做这种思考方式的练习,我们可以从信息中已经给出的要点来进行梳理。在熟悉这种思考方式以后,再加入自己更多的思考内容。我们以前面的章节内容为例,看如何将信息置于竖轴进行梳理。
将信息置于横轴上思考:还有其他可能吗? 想要走出思维定式,需要我们多问问自己:“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可能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不必有联系。将阅读到的信息置于横轴上排列,可以培养我们横向思考的能力。我们仍以本书的内容为例。将信息置于横轴上思考,可以让我们受到其他事物功能、特征的启发,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横向思考的实例,比如: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人类通过观察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等。
横竖轴的结合:全面与深入地思考 在面对信息时,有的人擅长将其放在横轴上分析,有的人则习惯将其置于竖轴上思考。其实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横向的思考是一种全面性的思考,但是它对信息的理解会浮于表面;而纵向的思考是一种深入的思考,但是它具有局限性。我们在对信息进行解读的时候,有时候方向是错误的,或者答案是无解的,那么将信息置于竖轴上思考就等于做无用功; 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再深入地剖析一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此时我们却已转向了别处。而只有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此时我们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立体的思考。因此,在思考的时候,我们应当将信息同时置于横轴和竖轴上,既要考虑到问题的全面性,又要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这是为什么”和“还有其他可能吗?”结合起来
深层次的阅读需要我们以立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将信息置于横竖轴上做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多问“为什么”和“还有其他可能吗”,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
1-5 多角度解读获得的信息 推荐的逻辑思考方式
放大或缩小地看待信息,分别从局部和整体来考量问题。
信息的缩放带来不同的认知
将信息放大,是指从局部思考,从细节处入手,将一个完整的信息拆分成部分,并对每一个部分做出深入、细致的了解。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叫微观思维。 而将信息缩小,是把我们思考的对象置于一个大环境中,从整体来考虑,这是一种宏观思维。
放大信息的同时,也缩小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客观事物而言,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一个看起来已经是整体的事物,放在更大的空间中去观察,它可能就变成一个局部。反过来,一些看似是局部的事物,放在小一点的空间里,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整体。比如说在蔬菜配送公司,单看一颗白菜,它是一个整体;而如果将它放到货架上,与更多的白菜放在一起,那么这颗白菜就是一个局部。因此,我们所面对的客体事物到底是一个整体还是一个局部,是由我们研究的角度和它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当下的环境。 那么在解读信息时,我们应当从整体到局部地思考,还是从局部到整体呢?其实,这无关优先次序,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就可以了。从哪个角度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就先从哪里入手分析。
● 将所读的信息放大或缩小,可以让我们通过微观或宏观的视角来解读信息。宏观与微观的界限是相对的,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当下的环境,又要将两种思维相结合。
推荐的逻辑思考方式
“5W1H”分析法是指对信息从what(什么事)、why(什么原因)、when(什么时候)、who(什么人)、where(什么地点)、how(什么方法)6个方面去提出问题。学习应当从提问开始,“5W1H”分析法连用6个问题来引导我们了解作者的主张。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能够帮助我们轻松地简化信息并有效地抓住主干,进而启发我们进行全面的思考。
what(什么事)、what:这则信息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why(什么原因)、why: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when(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这样的观点?(即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环境)
who(什么人)、who:发表观点的作者是谁?其背景是怎样的?
where(什么地点)、where:在哪里发表的这样的观点?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交流?
how(什么方法)、how:作者是如何阐述其观点的?是否可考证?
归纳法与演绎法
归纳,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
条件: 蔬菜配送公司 客服部的员工小米早上9点上班 市场部的员工小洋早上9点上班 结论: 蔬菜配送公司的员工早上9点上班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通过演绎来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公理等)——小前提(具体事实)——结论(假说、推论)这样的公式。
条件: (大前提)蔬菜配送公司的新员工实习期规定是3个月 (小前提)小洋是蔬菜配送公司的新员工 结论: (推论)小洋的实习期是3个月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先接触到个别事物,随着量的积累,会逐渐掌握这一类事物的整体特征,即推及一般,然后从一般的情况中对个别事物又有新的认识。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步步深化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归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则是演绎。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没有归纳就没有演绎。同时,演绎是归纳的前提,没有演绎也就没有归纳。
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是指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个部分,包括其侧面、属性等联系起来考虑,将原本分散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分析法是把复杂事物分解成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经过综合分析得到的整体,与信息最初的整体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全新的认识。综合不是简单地将各个要素混合在一起,而是一种认知上的提高
分类法与比较法
分类法就是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分类,不同的则分开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分类法可以使大量的繁杂信息变得条理化、系统化,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清事物的水平和差距、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判断事物的优劣真伪。
逻辑树分析法
逻辑树又叫问题树、演绎树或分解树。这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常使用的方法。逻辑树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反复训练,活化头脑
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思维更加缜密,在工作中拥有更清晰、更开阔的思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接收信息、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并将多种方法巧妙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量的积累,就会形成有逻辑的思考习惯。
课后作业
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处理信息。在脑海中记住这些方法吧! 活用 找到最近接触的一则信息,尝试运用本章介绍的方法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