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中国思维导图:包办1.第一阶梯(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横断山: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的山脉,九寨沟:毁灭与创造,)第二阶梯,等等
编辑于2022-04-11 21:13:27这里是中国
作者:星球研究所
1. 第一阶梯
1. 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
1.1. 可可西里不仅有藏羚羊,还有其他百禽千兽,且有各种植被,堪称中国现存最伟大的荒野
2. 阿里:荒野文明
2.1. 公元前4世纪,先民们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势力范围涵盖今日西藏大部分地区,人称“象雄王国”。他们以条件最优越的象泉河谷为中心,在高原上游牧、狩猎,在河谷地带开垦农田。他们打造黄金面具,从中原引入奢华的织锦
3. 横断山: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的山脉
4. 九寨沟:毁灭与创造
5. 四姑娘山:冰与岩之歌
2. 第二阶梯
1. 伊犁:遥远西部一个角落
1.1. 高大的天山,在伊犁形成了一个朝向西方的喇叭口,一个超级集雨器诞生了。就这样,本应干旱的伊犁,在大西洋水汽的帮助下,成了新疆乃至亚洲内陆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伊犁也就成了一个经营西域的关键命门
1.2. 充足的水汽,加之伊犁河谷地形既深且窄,容易形成外部寒冷、内部温暖的“逆温带”,使得该区域草木极为繁盛
1.3. 众所周知,天山、昆仑山等大型山脉合围阻挡了水汽进入新疆内陆。群山夹峙之中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了面积极为广阔的沙漠和荒原。盆地最东缘的罗布泊亦是其中之一
2. 罗布泊:楼兰生死五千年
2.1. 楼兰古城为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国的都城,位于干涸的孔雀河下游、罗布泊西北的干三角洲上
3. 甘肃:愈多元愈美丽
3.1.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这里地势平缓,水草丰美,西汉以来就是有名的军马养殖地
3.2. 世界著名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便位于此处,它自西汉起就已是规模宏大的军马基地。为争夺这处宝地,历史上各部落曾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
3.3. 其中最大的河流——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弱水三千
3.4. 打通了河西走廊,中原王朝不再蜷缩一隅,开始与广阔的外部世界展开密切交流。这种交流在唐代达到了顶峰,也带动了河西走廊经济的发展。当时的凉州(武威)一跃成为河西最大的城市,整个河西地区的存粮甚至占到全国的1/3,可谓富甲全国
3.5. 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各放异彩。因为此处没有一个优势宗教,也让各门各派都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这里既有道教圣地崆峒山;也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还有遍布甘肃各地的佛教石窟,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石窟文化不可谓不丰富
3.6. 航海技术也在此时飞速进步,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甘肃已经不再是通衢。到了明朝,朝廷在包括甘肃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建造起“豪华版”长城,其人力、财力耗费之大远超汉唐。然而,越是强大的长城,越证明了国家的衰弱。中央之国已日薄西山,甘肃成了肃杀的边关
4. 西安:鲜衣怒马一千年
4.1. 这些河流、湖沼带来大量的泥沙,经过漫长的沉积,使得关中盆地的沉积物厚达千米,于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诞生了。西安人的舞台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展开
4.2. 秦人从甘肃迁移到关中平原,填补了周人留下的空白。他们实行军功爵制,无论贵庶贫贱都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官爵
4.3. 关中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为黄河天险,只需要守住少数关隘,便可以形成坚固的防线。刘邦被说服了,他以渭河南岸的长安乡之名命名新的都城为长安。长安城便开始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5. 成都:烟火人间三千年
6. 梵净山:红尘孤岛
3. 第三阶梯
3.1. 河南:造山、造水、造中华
3.1.1. 太行山大峡谷中共有多条挂壁公路,其中以郭亮洞挂壁公路最为著名。郭亮洞挂壁公路,又称郭亮隧道,于20世纪70年代由郭亮村村民人工开凿而成
3.2. 浙江:无敌生产力
3.2.1. 多样而充足的物资生产,借助隋代开通的大运河向全国发送。南粮北运、南货北运,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3.2.2. 海禁造成港口荒废,民生凋敝。海盗、海商、生计艰难的沿海居民,组成了被称为倭寇的抢劫大军,几乎骚扰了整个浙江沿海
3.2.3. 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再次被提上日程。番薯、马铃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被推广开来。农田从平原全面进入山区。但是山区的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农产品的产量往往难以提高。于是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更好的经济作物变得更加重要。浙江大幅增加桑、棉、茶的产量。毕竟一亩茶园的收益远比一亩稻田多。龙井茶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名扬天下的
3.3. 福建:开拓者传奇
3.4. 青岛:一部城市美学史
3.5. 江南:江河湖海的盛宴
3.5.1. 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上百万劳动力,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至北京的大运河,第一次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沟通,达到了我国运河开凿的顶峰。隋之后,唐继续使用和疏通大运河,故它也被称为“隋唐大运河”
3.5.2. 但颇有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却看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沟通南北、消弭差距,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启动了——修建大运河
3.5.3.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民再度大规模南迁,本已富庶的江南格外引人瞩目。在大量新增人口的刺激下,江南的开发再次升级。此时作为江南中心的扬州,开始超过都城长安、洛阳,富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3.5.4. 宋元之后,桑、棉的种植在江南日益普及,加上区域的交通优势,它们可以很快聚集到市镇,并经过粗加工,行销全国。远高于粮食生产的收益又进一步刺激其扩张。至明清时,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其丝绸、棉布的生产居全国之首,各地的商贾竞相云集苏州
4. 什么是中国
4.1. 南稻北稷,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种农业模式。不论这两种模式在未来如何竞争,它们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景观——村落。为了照管田地上的作物,农民们在附近定居下来,并聚居在一起,村落由此形成
4.2. 北方的稷,则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失去了昔日辉煌的地位。外来物种小麦成了最重要的作物;从美洲传入的玉米、甘薯、土豆,一时间甚为流行
4.3. 二胎家庭中的大孩子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他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这需要他去面对、处理。这个过程非常考验父母,父母需要去了解的是:孩子这么说是在表达什么呢?也许他在表达对理想化妈妈没有满足他的愤怒,对于失去了曾经的爱的悲伤,对于他再也不是妈妈唯一的孩子的无助
5. 中国从哪里来
1.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相当于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热毯放到4000米高的大气层中。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
2. 南亚季风从印度洋呼啸北上,季风裹挟的大量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藏南的墨脱、察隅等地,都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
3. 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