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吴军阅读与写作 讲义》吴军 著
吴军阅读与写作 讲义,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文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语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是高度一致的。
编辑于2022-04-11 23:48:50一张思维导图手把手教你写出刷爆朋友圈的文章:1.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2.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3.选题能力-写作的先胜而后战;4.标题能力-关键节点的杠杆效应;5.素材能力-性价比最高的能力。
吴军阅读与写作 讲义,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文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语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是高度一致的。
杰克-韦尔奇:1981- 2001年间任职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在职期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000亿美元,并成为除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外唯一一家信用评级为AAA的民营企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张思维导图手把手教你写出刷爆朋友圈的文章:1.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2.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3.选题能力-写作的先胜而后战;4.标题能力-关键节点的杠杆效应;5.素材能力-性价比最高的能力。
吴军阅读与写作 讲义,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文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语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是高度一致的。
杰克-韦尔奇:1981- 2001年间任职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在职期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000亿美元,并成为除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外唯一一家信用评级为AAA的民营企业。
《吴军阅读与写作 讲义》 吴军 著
Preface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文的组成
词汇
词汇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的
智力水平
生活质量
职业发展
语法、修辞
精英的一个特征就是能优雅而准确的遣词达意
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书面
是否能够写得出同行称赞的文章
是否能写得出主题明确的邮件,决定你能够调动多少资源
口头
语文修养决定了一个人能够调动多少资源,做多少事情
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文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语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是高度一致的
语文的外延会扩展到语言形成的文化和未来生活的关系上
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表达自己
三个维度
读 / 写
阅读
理解作者的思想
学习作者表达自我的方法
写作
把自我表达充分
考虑如何便于读者理解
听 / 说
观察 / 视觉表达
美国学生的三种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暑期工作面试
竞赛的演示
阅读严肃读物,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的能力
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
认识自己,能讲清楚自己是谁
理解周围的世界
什么叫做合理
什么叫做有逻辑
世界是随时间改变的
团队合作
Chapter 3 日常实用写作
日记:如何用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日记是在及其放松的情况下写的
避免流水账
目的依然很重要
1. 值得写的三类内容
1. 工作日记
帮助自己总结得失
既为了让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两遍,更是为了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2. 读书的心得和收获
将刚学的只是总结出来,不仅巩固了新知,更是对自己表达和总结能力的训练
同样防止自己记住一堆似是而非的信息
3. 自己特殊的经历,特别是失败的经历,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
2. 要带着目的写,每周做总结
现在的总结是为以后用到的时候整理素材
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漏洞
3. 要真实
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即使是负面的想法
让人不断去校正自己的想法
日记锻炼人的三种能力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
邮件:如何写好工作邮件
范围很广
邮件
微信聊天
朋友圈
……
四个“不写”
1. 不想留底的内容不要写
2.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内容不要写
3. 负面的内容,特别是气话不要写
4. 需要反复讨论才能搞清楚的事情不要写
应该直接当面沟通
三个“写”
1. 需要留底的话一定要写
2. 必须写而大家又懒得写的备忘录一定要写
两个好处
让部门里的人,特别是上级关注到自己,因为他们其实需要这样一份留底的书面材料
能站在整个部门的角度想问题
3. 重要的通知和安排一定要写
技巧
1. 简要清晰地说明发邮件的目的
发邮件的时间要根据收件方的时间做调整
2. 一封邮件最好只讲一件事,几件事要用几封不同的邮件讲
要讨论的内容越聚焦越好
3. 写邮件也要像将故市那样吸引人
层层递进
一定要有结论
4. 主观感受的表达,要视收件人而定
One to one
可以增加主观感受,是工作关系不那么冷冰冰
One to many
少引入主观看法,以做到公正客观
简历
四个“不要”
1. 不把小成绩当大成就夸
会让他人怀疑他的水平和见识
2. 不把别人的功劳当成自己的夸
坦诚
工作年限少的人,别人本来也没有多大期待
3. 切记平均用力,没有亮点
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
简历的作用不是把金子埋在沙子里面让人去找,而是把沙子洗掉,让金子更耀眼
4. 不要用PPT写简历
6个要点
1. 搞清楚写简历的目的
主要是介绍自己的背景、技能和成就
如果是求职简历,最好说明自己下一步甚至一生的职业目标
2. 分清楚资历和能力的差异
简历的亮点 = 和自己同等资历的人所没有的能力
3. 强调效果胜过强调水平
水平高 != 做事情效果好
结果导向:强调自己做事情的结果,让对方由结果倒推出水平
要把自己包装成能带来效果的人,而不是只有光环的人
4. 保持一致性和向上的趋势
5. 注意用词
上位词替代下位词
“鲜花”替代“花”
6. 篇幅不要太长
评论
好的评论
针对性强
在写评论前,要非常清楚是写给谁看的
视角独特
客观描述:评论必须以基本事实为依据
主管想法:评论必须要有主观的看法,且从某个视角入手。要看到其它观察者看不到的地方
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
客观公正
篇幅
30%:客观描述
70:主观看法,事物的一个侧面
论文
1. 重视研究综述 (related works)
用文献综述的方式把这个问题的来源交代的清楚
2. 重视呈现研究方法
结论不能凭空得出,方法和过程要写清楚。
3. 重视比较工作
Result analysis
4. 要为 N + 2指明方向 (Future proposal)
报告
综述报告
1. 关注不同水平的读者
由于读者水平参差不齐,综述报告在内容上需要做必要的知识介绍,在使用概念时需要做必要的解释。
2. 覆盖面要全
3. 强调内容的对等性
在报告中呈现的要点,需要在同一个层次上
职能、任务对等
4. 不注重过程,只重结论
研究报告
1. 研究报告的分析要中立、客观、独立
2. 要做好横向和纵向对比
3. 研究报告要注意证据的充分性和数据的规范化
证明+证伪: 为什么他行?为什么别人不行?
4. 对数据做解读,最好将数据可视化
Chapter 2 写作的核心:表达自己
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有什么不同
用词用语不同
书面
更正式
重复的词一般用同义词替代
口头
更自然
表达结构不同
书面
结构更丰富
顺叙 / 倒叙
先讲结论,后说原因
根据读者的不同来调整
口头
时间上从前往后
逻辑上先因后果
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先讲结论
信息方向不同
书面
可以多条线索同时展开
避免读者在同一条线索上过于枯燥
口头
人在做为听众接收信息时,完全是单方向的、线性的、被动的
逻辑复杂度不同
书面
更复杂
口头
更简单
从害怕写到天天想写
五步练习
一. 随便找一个新鲜有趣的题材,开始写
任何一个让你感觉“原来如此”或者“原来不过如此”的见闻,都是很好的写作题材
强化自己的感受 / 和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 突出主题
三. 形成具有动感的故事
写的故事一定要是动态的
三要素
轮廓
有一个整体的看法、态度
细节
支撑你看法和态度的证据
故事情节展开的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
细节不能简单地罗列出来,而要根据一条条线索展开
四. 让读者产生共鸣
写作常常都是有现实目的的,如果目的没有达到,就是失败了
想要达到写作目的,挑选素材很重要
如果素材无助于达成目的,再好也没用
要看读者是谁,以读者的认知体系为前提,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读者来选择素材
五. 形成自己的风格
不要简单的模仿某人的风格
但是要了解很多人的风格
如何让外行理解陌生的东西
比喻
明喻
第一层:用熟悉的事物形容不熟悉的事物,“由简喻难”
第二层: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相似点要直观
第三层:要通过比喻产生美感
例: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四层:要上升到思想层面
创造一些新的概念,浓缩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知
但是还是要直观
例:村上春树 - “文化扫雪工” = “小编”
暗喻
一把双刃剑,它会让一部分读者更喜欢,也会让一些潜在的读者望而却步
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作为背景
对比
人对相对的大小长短非常敏感
树立对立面,形成巨大的反差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最高级比较
在用的时候,比较的范围逐渐扩大 / 缩小
夸张
注意“度”的把握
如何寓情于景
很多时候,坐着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是通过景来写情
情和景的联系
1. 人的心情会随着景的变化而变化
2. 面对同样的景色,不同状态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心情
假如有一个多视角的信息员,从不同视角看过去,看到的信息不通,那么我们就能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过来找出相应的视角
读懂作者,读懂时代
寓情于景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采用人们已经习惯了的思维定式
第二层:通过不同人看同一景物时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他们的心情和性格
第三层:在情和景之间建立一个座桥梁
由情到景,需要一个过渡
例:岳阳楼记,先讲景,再讲自己的抱负
如何写好心理活动
不仅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意图
所谓情商高,就是善于理解别人的内心,以及表达自己的内心
心理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1. 通过描写行为来表现内心
2. 借别人的嘴说出来,或者由别人的化产生感触和联想
叙事:如何牵着读者鼻子走
顺叙
避免携程流水账
避免跑题
避免结构散掉
倒叙
提前知道结果,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写
顺叙和倒序的区别
顺叙
关注点在“是什么”
倒叙
关注点在“为什么”
叠叙
顺叙+倒序
找到时间锚点:高潮之前。之后回到时间线的开始按照顺叙的方式讲。
锚点要吸引人
高潮一定要比锚点重要
目的都是控制好时间轴,来控制读者的注意力
技巧:如何让文章更有魅力
1. 设置悬念
期望式悬念
建立在对读者不保密的基础上
在结果可预期的前提下人为制造紧张情节,增加对里面
例:DNA 双螺旋论文
突发式悬念
依靠对读者保密,通过使人大吃一惊的情节,让人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2. 张弛有度
悬念的设置和拼合的叙事交替出现
人很难集中精力超过五分钟,所以让读者和听众的精神集中了五分钟之后,一定要让大家放松一下
3. 管中窥豹
通过一个细节吧全景讲清楚
例: 拯救大兵瑞恩 映射了二战的惨烈
4. 点睛之笔
善于总结作品的内容,最好能用一句带有“标语性质”的话,把自己要说的内容总结出来
考虑读者的心里和知识背景,考虑说什么话能让他们有所触动,最好是替他们找到一句话,把他们思考了很久但是想不透彻的疑问一下点清楚
5. 反讽手法
如果真相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是愤恨的心情,用反讽手法就是一个解决办法
Chapter 1 阅读的意义:理解他人
什么是合格的阅读理解?
阅读:读懂文章中的全部信息,包括隐含信息
理解:完成形象的重构
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在脑海里把一个个侧面、一层又一层的意思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浅层:复原事件/形象
Who
人物
When
时间
Where
地点
What
发生了什么事情
Why
为什么发生
Which
在对比很多观点时,作者倾向于哪一个?
How
怎么发生了?
复原形象事件的7个要素
深层:理解作品和文章的深意
五个要素
1. 结构
文章的结构往往很有限
但是有限的写作结构其实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写作时,也应该先考虑结构,再写细节内容
2. 描写手法
3. 比喻
4. 用词用语
5. 语气
思想:读懂作者的内心
作者写作的目的
1. 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描绘他们的时代和周围的事件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能够通过书中的内容反推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才算读懂了一本书
时代:从文艺作品了解一段历史
阅读的三个层次
作品:读出作品本身的含义
作者:读出作者的本意
时代:读出作者所在的那个时代
如何通过阅读,全面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
1. 阅读“正统”文献或者作品
“正统”:指在某个领域或者行业被主流认可
“正统”未必正确
但是我们依然要从当下正统的观点入手,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基准线。之后的阅读,都是在基准线上做修改
2. 阅读权威的综述文章
综述文章,基本上会把一个领域最近十年的成就都概括介绍
3. 阅读有趣的专著
专著所讨论的范围比较窄,而且观点非常鲜明,甚至是偏激
但是,鲜明并且有新意的观点并不等于正确
考试:如何回答好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通常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
宏观 / 细节
宏观
通常会问关于主题思想、作者态度的问题
做题时,进行换位思考。看文章结构
细节
考察对特定内容、具体信息的了解
6W1H
主观 / 客观
主观
通常会问哪些表述属于主观看法和建议
客观
就具体的事实出题考察
阅读速度的瓶颈
人脑接收信息的带宽
一秒钟100~200 Bit,约等于12 ~25 个汉字
眼睛和大脑一同识别文字图像的速度
生理极限,无法突破,但是可以接近
1. 调整书本位置,让文字尽可能的进入有效视角
2. 学会用语音辅助阅读。主要是默读
3. 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
兼顾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将书分类
1. 适合浏览的书,可以快速翻看
快速浏览
对有兴趣的部分做记号,或者剪下来,一遍今后阅读
2. 需要细读或者精读的书,逐句读完
包括浏览后决定再读一遍的书
一边读一边划重点
Optional:对重点内容建索引
3. 需要典藏的书
工具书
经典著作
任何人士想做到一流,都必须对所在领域有全面的了解。
既要有很宽的知识面
又要对某些问题有深度的理解
深度阅读要做到两件事
1. 审查每个观点是否有依据,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2. 对一些专业的材料,需要做专业的理解,甚至需要专业人士帮助解读,以免自己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