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思维导图,汇总的内容有化学品、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环境、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工废弃、化工废渣等。
编辑于2022-04-12 19:39:47化工过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从石油、煤、天然气、盐、石灰石、其它矿石和粮食、木材、水、空气等基本的原料出发,借助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改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状态,使之成为多种价值较高的产品。冶金、医药等所谓“过程工业”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物理的或化学的加工处理步骤,这一系列步骤称为过程。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过程设备必须满足过程的要求。
精细有机合成绪论:除了化学合成反应,前处理,后处理以外常常涉及机型制备合商品化;除了化学合成反应,前处理,后处理以外常常涉及机型制备合商品化。
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思维导图,汇总的内容有化学品、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环境、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工废弃、化工废渣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化工过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从石油、煤、天然气、盐、石灰石、其它矿石和粮食、木材、水、空气等基本的原料出发,借助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改变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状态,使之成为多种价值较高的产品。冶金、医药等所谓“过程工业”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物理的或化学的加工处理步骤,这一系列步骤称为过程。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过程设备必须满足过程的要求。
精细有机合成绪论:除了化学合成反应,前处理,后处理以外常常涉及机型制备合商品化;除了化学合成反应,前处理,后处理以外常常涉及机型制备合商品化。
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思维导图,汇总的内容有化学品、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环境、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工废弃、化工废渣等。
化工环保与安全
化学品
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
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生产所涉物料多、有害危险品多
生产工艺参数苟刻
生产规模大型化
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环境
以人类为主休的客观物质体系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如何做到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环境
完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
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
化学反应不完全
原料不纯
物料泄露
跑、冒、滴、漏现象
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
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
冷却水
燃烧过程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烟尘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危害
副反应和副产品
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第一章
废水分类
含有机物的废水
含无机物的废水
既含有机物又含无机物的混合废水
水污染
水体因某中非水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特性改变,危害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以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水质指标
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是衡量水体被污染程度的数值标示,同时也为控制和检测水处理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
PH
色度,稀释倍数法,即把水样用清洁水稀释至无色时体积倍数为该水小羊的色度
悬浮固体(SS)
生化需氧量(BOD),5曰
化学需氧量(COD)
总需氧量TOD
有毒物质
大肠杆菌群数
化工废水污染的特点
有毒害性
有机物含量都较高
PH超标
营养化物质多
废水温度高
恢复比较困难
化工废水处理的一般原则
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水的产生
对产生的废水进行规范的去害净化处理、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
一级处理
常用操作单元
隔栅、筛网、气浮沉淀、预曝气、中和
作用
除去漂浮物、油,调节PH,为初步处理
二级处理
常用操作单元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混凝,氧化还原,
作用
除去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为主要处理。
三级处理
常用操作单元
氧化还原,电渗透,反渗透,吸附,离子交换
作用
除去前两级未去除的有机物,无机物,病原体为深度处理。
物理处理
重力分离(沉淀)法
离心分离法
过滤法
化学处理法
中和法
混凝沉淀法
氧化还原法
第二章
化工废气的特点
易燃易爆气体较多
含有毒或腐蚀性气体
气固混杂且种类多,危害大
化工废气处理原则
处理化工废气的总体方针是抓两头,控制产生源头,处理末端排放。
首先要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气的产生。
其次,对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颗粒状污染物主要利用其质量或者密度比气体大的特点,通过外力将其从气体中分离出。通常称为除尘。
对气态污染物则根据其物性,通过采取吸收,吸附,燃烧,转化及冷凝等方法进行处理。
进入大气的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均属于颗粒污染物。化学工业所排放出废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主要是含有硅、铁、镍、钙、钒等氧化物或其他组成,而粒度在200μm以下的悬浮物质,这些物质都会污染周围的环境。
粉尘的性质
颗粒大小
颗粒密度
粉尘颗粒的电阻率
气态污染物的一般处理技术
吸收法
吸附法
催化转化法
燃烧法
冷凝法
第三章
化工废渣的特点
产生和排放量大
危险废物种类多,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
对土壤的污染
对水域的污染
对大气的污染
废物再资源化可能性大
化工废渣的防治对策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
化工废渣的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热解法,微生物分解法和转化利用法。
预处理技术
压实
破碎
分选
固化
子主题
清洁生产
主要内容
生产清洁的产品
采用清洁的生产过程
使用清洁能源
研究目标
利用当代先进物理技术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研究和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新反应、新工艺、新产品,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原料、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等的使用以及废物的产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化学化工技术的“绿色化”
第五章
事故
泛指人们进行某项活动中发生了意外的不期待事件,如灾、损失或干扰。
生产事故,现常称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化工生产事故特点
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多且后果复杂
生产活动时事故发生多
设备缺陷以及腐蚀原因较多
事故的集中和多发
第六章
化工生产装置的安全问题,体现在设计方针、安装,维修,正常操作与事故时的操作、个人防护、装置保护等五个方面。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行政首长负责制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
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生产安全管理内容
工艺操作安全管理
主要内容有,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岗位操作法的制定、修订及执行。
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燃烧
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特征
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条件
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点火源。
闪燃
当点火源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
闪点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着火
当温度超过闪点并继续升高时,若与点火源接触,不仅会引起易燃物与空气混合物的闪燃,而且会使可燃物燃烧。这种当外来火源与可燃物接近时,产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着火点(燃点火焰点)
使可燃物持续燃烧五秒以上时的最低温度
自热自然
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本身产生的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或发酵热,并经积累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然点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的物质可分为四类
自然点低的物质,如林磷、磷化氢等。
遇空气、氧气发热,自燃的物质。如油脂类,金属粉尘等
自然分解发热物质如硝化棉。
产生聚合热、发酵热的物质,如干草,湿木屑等植物类产品。
爆炸
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最好以气态为主)并瞬间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化工生产遇到的爆炸事故是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爆炸极限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含量接近于完全燃烧时的理论量时,燃烧最快,最剧烈。若含量减少或增加,燃烧速度就降低,当浓度低于或高于某一极限值时,火焰便不在蔓延。
爆炸下限
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刚好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
同样达到刚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
点火源的控制
明火的控制
预防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火花
电器火花的控制
其他点火源的控制
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温度控制
除去反应热
吸热反应,要正确的选择传热介质
放热反应,必须选择最有效的传热方式和传热设备,保证反应热及时传出,以免超温。
防止搅拌中断
正确选择传热介质
投料控制
投料速度
投料配比
投料顺序
原料纯度控制
防止跑冒滴漏
紧急情况停车处理
设备自动讯号、连锁和保护机制。
化工企业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汽,化学液,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
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
毒物
当某些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仅较小剂量就会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物机能。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性或持久性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被称为毒物。
中毒是由毒物侵入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个,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职业病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险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十大类115种
生产装置的防毒技术措施
生产装置的防毒措施
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或工艺
生产装置的密闭化,管道化和机械化
装置密封
密闭投料、出料。
转动轴密封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通风排毒
有毒气体的净化回收
隔离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
皮肤防护
呼吸防护
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
设计压力的等级分类
低压(L) 0.1≤p<1.6MPa
中压M 1.6≤p<10MPa
高压H 10≤p<100MPa
超高压U p≥100MPa
低于0.1Mp的是为常压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范畴。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
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
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规程
岗前培训
平稳操作
防止超负荷运行
加强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及日常保养
及时紧急停止运行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
外部检验
每年至少一次
内外部检验
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每六年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3~6年一次。
耐压检验
固定式压力器
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至少进行一次。
移动式压力器
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
压力表的量程应为测量点最高工作压力的1.5~3.0倍,以2倍为宜
压力表必须定期检验,一般应半年检验一次,合格的应加封印(铅封)
化工检修
计划检修
计划外检修
设备运行中突然发生故障或事故,必须进行不停工或临时停工的检修或抢修
化工企业检修的特点是检修频繁、复杂、技术性强,且检修过程中危险性较大。
三废
废渣
废水
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