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作用
这是一篇关于呼吸作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糖酵解(EMP pathway)、发酵作用、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
植物生理学之植物的光合作用知识总结,包括光合作用概述、叶绿体的结构与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机制、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呼吸作用
糖酵解(EMP pathway)
细胞质基质中的己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糖酵解的化学反应
(1)己糖的磷酸化
是淀粉或己糖活化,消耗ATP,将葡萄糖活化为1,6-二磷酸果糖,为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做准备。
(2)磷酸己糖的裂解
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即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3)ATP和丙酮酸的生成
3-磷酸甘油醛氧化释放能量,经过3-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形成ATP和NADPH+H离子,最终生成丙酮酸。
氧化产能阶段。这种由底物分子的磷酸基团直接转到ADP而形成ATP,称之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葡糖糖+2NAD离子+2ADP+2Pi------>2丙酮酸+2NADH+2H离子+2ATP+2H2O
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普遍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
2.糖酵解的一些中间产物(如磷酸丙糖)和最终产物丙酮酸,化学性质十分活跃,课产生不同的物质。
3.大部分反应可逆,为糖的合成提供基本途径。
4.释放一些能量,供生物体需要,尤其对厌氧生物。
发酵作用
酒精发酵
CH3COCOOH————>CO2+CH3CHO CH3CHO+NADH+H离子————>CH3CH2OH+NAD离子 缺氧条件及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脱羧生产乙醛,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乙醇。
乳酸发酵
缺少丙酮酸脱羧酶而含有乳酸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二氧化碳为止。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环)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有两层膜,外膜平滑,内膜向线粒体里面褶皱伸出,形成许多形式不同的(crista)
嵴的生理意义:增加内膜的表面,有效地增大酶分子附着的表面积嵴的数目增多,呼吸作用加强。需能多的cell不仅线粒体多,而且嵴的数量也多。
嵴内膜里面的腔充满着透明的的胶体状态的基质(matrix),化学性质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它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然后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
该氧化脱羧是连接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桥梁。
乙酰CoA在细胞代谢中是降解和合成的枢纽物质,也可参入到各种代谢中去
在细胞质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转移酶将其转移到线粒体基质后,才参与氧化脱羧。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
柠檬酸的生成
氧化脱羧
草酰乙酸的再生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三羧酸循环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
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内糖类的氧化可以不经过糖酵解的途径,即由6-磷酸葡萄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和二氧化碳,即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又称磷酸己糖支路。
是指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和质体中的可溶性酶直接氧化,产生NADPH和一些磷酸糖的酶促过程。
氧化阶段——不可逆
非氧化阶段——可逆
与EMP的异同
相同点:也在细胞质中进行
不同点:氧化还原酶不同,EMP途径是NAD离子,PPP途径是NADP离子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该途径产生大量NADPH,为细胞各种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NADPH为脂肪酸、固醇等的生物合成、非光合细胞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还原、以及氨的同化、丙酮酸羧化还原成苹果酸等过程中所必须。
(2)该途径的中间产物为许多重要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3)增强植物抗病、抗旱和抗损伤的能力
(4)该途径己糖重组阶段的一系列中间产物及酶,与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的大多数中间产物和酶相同,所以磷酸戊糖途径可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