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综合知识.0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定义: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信息化基础知识
信息相关概念
信息是按特定方式组织在一起的客体属性的集合
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信息的传输模型: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信宿、噪声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向外传播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编码器: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
译码器:如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
噪声:信道中的噪声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的其他噪声的集中标识
信息反映的是事务或事件确定的状态。特点
客观性
普遍性
信息质量的属性
精确性:对事务状态描述的精确程度
完整性:对事务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可靠性: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及时性: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的时刻的间隔长短。
经济型: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手范围内。
可验证性: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安全性: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信息系统的特点:目的性、可嵌套性、稳定性、开放性、脆弱性、健壮性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数据库:是经过机构化、规范化组织后的事实和信息的集合。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软件生命周期
通常阶段
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测试-->维护
简化阶段
立项(系统规划)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
运维
消亡
信息化
分层
产品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智慧城市
互联网金融
区别要素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是基于信贷信息技术的现今社会生成工具
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是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信息资源特点
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体现
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制约。
是社会的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
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
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信息化知识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包含的内容
①高速度大容量
②集成化和平台化
③智能化
④虚拟计算
⑤通信技术
⑥遥感和传感技术
⑦移动智能终端
⑧以人为本
⑨信息安全
⑩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含义
一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
二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融合
三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
四指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IT设备与工业设备融合
信息化工程和工业化工程不再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互相交融,彼此不可分隔。
我国企业信息化历程
产品信息化、生产信息化、流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等过程
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是企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
企业信息化结构
产品(服务层)
作业层
管理层
决策层
企业信息化的原则
①效益原则
②”一把手“原则
③中长期和短期建设结合原则
④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⑤以人为本原则
《信息化发展规划》指明: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统筹发展,有序推进
需求牵引,市场导向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人工智能
移动智能终端
第五代移动通信(5G)
先进传感器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①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②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及前沿布局
③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
④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⑤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
客户关系管理(CRM)
CRM系统要素
①不仅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而是一种市场管理策略。
②注重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提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③要求企业对业务功能重新设计,将业务中心转移到客户,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
客户数据:描述性 促销性 交易性
CRM的体系结果:数据源-->ETL-->营销数据存储-->决策产生-->信息渠道。
CRM功能模块
①自动化销售
②自动化市场营销
③自动化客户服务
CRM应用设计特点
可伸缩性(可拓展):
可移植性(复用和移植):组件化和集成化
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特征
交叉性
动态性
存在核心企业
复杂性
面向用户
商业智能BI
定义
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作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
内容
数据仓库、联机事务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
商业智能涉及数据量大,运作复杂,计算量大
商业智能系统功能
数据仓库
数据ETL
数据统计输出(报表)
分析功能
商业只能实现层次
数据报表
多维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事务处理(OLTP):侧重于对数据库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等日常事务操作
在线分析处理(OLAP):侧重于对宏观问题全面分析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OLAP的实现方式
数据分析系统架构
源系统
多维数据库
客户端
数据挖掘:源数据经过清洗和转换等成为适合于挖掘的数据集。 数据挖掘在这种具有固定形式的数据集上完成知识的提炼。最后以合适的知识模式用于进一步分析决策工作。
实现商业智能步骤
①需求分析
②数据仓库建模
③数据提取
④建立商业智能分析报表
⑤用户培训和数据模式测试
⑥系统改进和完善
电子政务
定义: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方式。
电子政务模型
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内容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最常用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2E)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概念
原始电子商务
使用了诸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以及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工具和技术进行商务活动。
现代电子商务
在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需要见面,实现网上(线上)交易、在线支付(或者货到贷款)、职能配送以及相关综合服务的一切活动。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连接原始电子商务和现代电子商务的纽带。
电子商务特征
子主题
便利性
整体性
安全性
协调性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输平台、运行TCP/IP网络协议、网络接入
多媒体内容和网络初版基础设施
负责管理涉及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
报文和信息传播基础设施
电子邮件系统、在线交流系统、基于HTTP/HTTPS的信息传输系统、流媒体播放系统
商业服务基础设施
商品目录和价格目录、电子支付网关、安全认证
技术标准基础设施
定义用户接口、传输协议、信息发布标准、安全协议等技术细节
政策和法律基础设施
税收制度、信用管理及收费、隐私问题等有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
电子商务分类
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B2C: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C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实体店提货或者享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