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
定义: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含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现代写作教程——写作文体论,包括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四方面。满满干货!赶快下载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接触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
定义:指操作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交往而引起的语言间的相互影响
五种类型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
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洋泾浜和混合语
借词(外来词)
定义: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
类型
音译
半音半意
音译附加汉语语速
音意兼顾
借译
英文字母附加汉字
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
借词与社会
关系
社会接触的强度决定了借词的限度
语言社会在文化中的接触状况决定了借词的方向与内容
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借出去又借回来的现象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语言联盟
定义: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系统感染
定义: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渐趋相同,但仍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语言替换
定义:是更深沉度的语言接触,也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阶级社会,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先进与落后、发达与不法达之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相连
社会中的族群分布也有关联,跟数量上占优势的人民杂居,完全失去自己聚居的人口,也是造成语言换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自愿替换
定义: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被迫替换
定义: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替换
语言替换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然后是几种语言中的优势语言逐渐排挤、替代其他语言而完成语言的替换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底层
定义:被代替的语言在胜利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表现点
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
地名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通用书面语与地方语
文化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系统的层次
分析语言层次需注意的问题
注意我国历代通用书面语的更替
注意汉字给通用书面语带来的特殊性
外族书面语的层次
他民族书面语的借用会在借入方的语言中造成整齐的词汇——语言层次
形成完整的书面语词和书面语音的层次
在两民族交错居住的区域,两民族的语言系统还会相互感染而形成语言联盟
共同语(“通用语”)
定义:指在不同语言或者方言之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分类
区域共同语(区域语)
民族共同语(民族语)
国家共同语(国语)
国际共同语(国际语)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洋泾浜
释义
是指聚集在某一地区从事商业贸易的操不同语言的人长期彼此交际形成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
洋泾浜语
释义:是在缺乏共同语言或者不懂外语的情况下,在当地语言和外民族接触中逐渐形成的起临时作用的简单的混合语言
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多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克里奥尔语(是由皮软语所演变而来的也称之为“洋泾浜”)
我国境内的土汉语和混合语
土汉语(我国从宁夏经陇东、青海、川西到云南、贵州,是汉语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相互接触的一个集中地区,被称为“语言走廊”。在这一区域内流行着一一种洋泾浜式的、未作母语传递的“土汉语”)
混合语
广西融水县“五色话”
青海同仁县“五屯话”
甘肃东乡县“唐汪话”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倒话”
语言特点:都是语法结构主要取自一种语言,而词汇主要取自另一种语言; 社会环境:都是双语者
世界语
定义: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工语言,是国际协助语的一种,是19世纪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提出的
特征
基本词汇量很小
简单易学
模拟自然语言
各种语言的词汇材料和语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