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的部位(以腕后高骨,即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为何独取寸口?
《内经》遍诊法,分天、地、人(上中下)天【太阳穴、巨口穴、耳门穴】地【股里穴、太溪穴、期门穴】
难经 寸口诊法 腕部桡动脉搏动的地方 寸关尺三部分浮中沉三部(现在用)
寸口诊脉法相对其他两种比较方便,而寸口为脉之大会(手太阴肺经所过之处),寸口部脉气最为明显,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诊脉方法
医生指法(选指,步指,运指)1、选指:指目诊察,三指平齐,略呈弓形 2、布指:中指定关,布指的疏密(高大者疏,矮小者密)3、运指(举、按、循、寻、总按、单诊法)
诊脉四要素(脉位【脉位置脉搏动显著的部位和长度,脉位浅者为脉浮,脉位沉者为脉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脉数【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一息不足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的不同】、脉形【脉搏跳动的宽度和形态】、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度,应指有力为实脉,无力为虚脉,流畅度好,脉来流利圆滑为滑脉,流畅度差,脉来艰涩不畅为脉涩】)
八要素(脉位、脉长、脉势、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脉率)
宗气(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与水谷之气汇聚在胸中称为宗气)-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心血、沿着脉管运行,脾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脾统摄血液使血液在脉管中流动而不溢出脉外)-肝藏血(储存血液)-肾(精血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