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1973年-马克·来稳森
这是一篇关于1973年-马克·来稳森的读书笔记,包括引言、黄金时代、新经济学、转折期、向右转的过程、现在的窘境、后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转折·1973年:繁荣为何不可持续
有一些想法,一直在脑子里盘旋: 或者说是一些疑问 1,是周期理论(历史钟摆理论),新自由主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历史是钟摆。钟摆摆至两边的时候,速度一定会慢下来,有一个相对胶着的过程。 现在这个钟摆是不是已经到了另一边,要开始回摆了。 另外对历史论的还有一个说法是,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从中国封建朝代来讲,钟摆理论更为明显。 也许确实是先有观点,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所以就会找很多书来看。 一是需要解释,前面40年中,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解释持续最长的一个增长期 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像巴菲特、芒格这样的财务积累,其实与这4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有很大关系。 换言之,未来的20年就不是这样的。 瑞·达利欧的发展也是这样,他在1982年自己认为犯了最大的错误,期货押错了方向。 其实那个时候,新自由主义刚刚开始发力。 这两天在看桑德尔《精英的傲慢》,也是在反思,“绩优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密切关系,以及新自由主义是怎么来的? 成功神学。又是一个新词。
引言
时间分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至73年
战后经济发展的神奇轨迹在1973年达到了顶点。人均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为4.5%
第二阶段:1973年至世纪末
与黄金时代一同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
观点:困难时期本来就是常态
1873年10月到1897年6月,共24年。美国经济收缩的月份远多于增长的月份,尽管总体是正向增长的。
两种观点之争
政府主导
纯市场主义
生产率是最关键的指标
1973年不再提升了
保罗·罗默:内生增长理论
造成经济问题的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生产率增长速度都在下降
30年间,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增长。事实是:我们无法知道如何才能加快增长的速度。
导致黄金时代终结的那股力量,我们没有明确的办法与之对抗。
全球化
这个当时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词汇,既是1973年严酷的经济气候的起因,也是它的结果。
黄金时代·新经济学
1946-1973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编制财政预算,初衷无疑是好的,也造成了不可预见的结果。
黄金时代的开始毫无征兆,终结也突如其来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得很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它超越了任何合理的预期。我们短时间内不会再看到相似的情况了。”
魔方
发达国家
联邦德国财政部长卡尔·席勒倍加推崇的“魔法四方”——保持经济各方面均衡的理想状态,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际——不仅在联邦德国,而是在所有地方
第三世界国家
万隆会议·1955年
进口替代
转折期
1972·增长的极限
环保主义
人口爆炸·1968
库兹涅茨理论: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分布,开始时两极分化愈发严重,但最终差距会慢慢变小
这个美梦是错误的。
1973年
石油危机
保罗·萨缪尔森:华尔街指数成功预测了过去五次大衰退中的九次。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
伦敦央行·银行的管理
发达国家美国放松管制
放松管制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并非没有代价
整体效果无疑是积极的
向右转的过程
保罗·沃尔克:美联储主席
1980年,大幅度提升利率
债务危机乘着加速列车驶来。
第三世界
全世界陷入了僵局
失落的十年
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传播到了富裕国家。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设立,初衷是帮助无法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国家维持汇率。
世界银行
为了支持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设立
1985·持续发展计划
基本观点:大政府是问题的核心,小政府是解决的方案
20世纪80年代,产业转移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全球化拉开序幕
现在的窘境
对于一半以上的家庭,排除通胀因素后,1989年的收入并没有超过1981年的水平
尽管1982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增长强劲,但几乎所有收益都来自于哪些拥有企业或持有股票和债券的人
创新
创新能够多大程度上对生产率产生影响,是政府无法控制的
技术创新往往通过新的设备和工具融入商业世界
生产率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循环周期都很长
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指出的那样:“自1970年以来,生产率进步的领域似乎越来越窄,总是集中在与娱乐、通信和信息处理等相关的人类活动上。对于人类所关心的其他方面——食物、住所、交通、健康,以及工作环境——改进的步伐明显减慢。”戈登的研究仅关注美国,但他的结论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适用。
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冈·施特里克(WolfgangStreeck)将20世纪最后几十年称为“晚期资本主义危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与民主之间固有矛盾的展开——一场二战后包办婚姻的逐渐瓦解”。但是对于日本、北美和西欧经济信心的普遍丧失反映了一个全然不同的问题:制定能够应对人口变化和技术创新的社会契约具有巨大难度。
后记
本书主要关注危机中超越国界的方面,试图纠正这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