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财富自由之路)
平静接受笨拙,学习能力也好,执行能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马上开始行动,若不开始行动,一切都是虚无。
编辑于2022-04-24 10:42:351.《财富自由之路》全书50篇思维导图笔记! 2.每一篇都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可以操作的干货! 3.购买此页目录后在留言栏留下邮箱地址,作者将发送目录中链接的50篇全文导图
《财富自由之路》第50节讲述了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幸福感的定义非常直观:所谓“幸福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强关联;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到底有多难。
《财富自由之路》第49节讲述了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财富自由之路》全书50篇思维导图笔记! 2.每一篇都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可以操作的干货! 3.购买此页目录后在留言栏留下邮箱地址,作者将发送目录中链接的50篇全文导图
《财富自由之路》第50节讲述了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幸福感的定义非常直观:所谓“幸福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强关联;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到底有多难。
《财富自由之路》第49节讲述了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速成可能吗
人们经常说,“速成不可能”。我也坚定地相信这个判断。
可经过许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人竟然因为肤浅地理解这句话而“受害”了……如果这现象真的存在,你能想明白其中的原因吗?
“速成”,顾名思义大抵是指“迅速成功”——这当然不可能!因为绝大多数成绩(暂且不说那个更大的概念:“成功”)都需要时间来孕育,而时间可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其流逝的速度,对不对?
虽然“迅速成功”绝对不可能,但快速入门绝对是有可能有的——这很容易理解吧?而且,很多人可能没有认真想过: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绝对必要!
这也许算得上是我这一生交到的最大的好运。不知道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对学习这件事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许多年,从来没有厌烦过——不需要别人来教育,不需要别人来灌输。我甚至有种幻觉,感觉自己天生就是终生学习者。
于是,我一直在研究学习这件事,连我的第一个微信订阅号的名称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我的座右铭(motto)也放在网上很多年了。
再进一步,我甚至觉得教育之所以在历史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是事实),就是因为它一直以来缺少一处重要的底层架构:“元教育”(Meta-Education)。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它来自“元认知”的架构。如果“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关于思考的思考”,那么“元教育”就是“关于教育的教育,关于学习的学习”。元认知用来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元教育用来实践、检验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最少必要知识
MAKE:Minimal Action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这是我杜撰(真正的原创)的概念,是学习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时都很重要的概念
当需要获得某项技能时,一定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识(MAKE),然后迅速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门--屡试不爽。
举个例子。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艺术天份——貌似事实就是如此。看看绝大多数人做的PPT就知道了——那个难看啊!我相信,每个人都起码应该学习一点点设计原理,这在任何地方都用得上。不一定要成为专家,哪怕只是掌握一点点的常识,都可以迅速做到“胜过绝大多数人”。
关于“设计” 的最少必要知识
简洁
任何一个视觉框架中,都要尽量减少元素的数量。
如形状、线条样式、颜色的数量尽量控制在3个左右
如:最多使用3种形状、3种线条样式、3种颜色、3种字体
留白
一定要留出61.8%的空间(黄金分割点)
或者最多占用61.8%的空间
关于“开车” 的最少必要知识
一个字“慢”
这个字能避免绝大多数车祸!
这个字不仅够用、能救命,还能少害很多命!
掌握一门外语的 最少必要知识
认识字母
认识音标
会查词典
懂基本语法
会查语法书
会Google搜索引擎
掌握这些知识后,就已经入门了,接下来只剩所谓的执行—一个字“用”!
英语是一个绝佳的、经典的“大面积社会化学习失败”案例。
尽管从小就开始学,但就是不用。
为啥不用?标准答案:没有环境!
没有环境?那没有厕所就不小便了?
我在微信服务号“一块听听”上办了个《天天用英语》的栏目,每天一篇当日美国主流媒体文章,每天上万人学习......
以上的例子,你两三分钟就能读完,就算我当面讲给你听,连说带比划,甚至给出一些具体示例,也不过需要五六分钟。可若你严格遵守这这些原则,就会发现:你已经超过90%的人了。
在理解了“最少必要知识”(MAKE)这个概念后,再去审视任何逆向习得的技能,你就会发现,长期以来挡住你的只有一件事:你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
平静接受笨拙
谁能一上来就能做得很好呢?就好像走路一样——人类天生就有“走路”的基因,所以,只要不存在相关的生理问题,用不着什么学步车,一个人早晚都能学会走路。刚出生的婴儿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等腿部健壮到能富余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并保持平衡,自然就能够走路了。然后呢?起步过程中会蹒跚、跌撞,慢慢就正常了——正常到此后在一生之中如果不出太太意外都可以“无意识地行走”。
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需过程,关键在于: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我的文字能力了,可是十几年前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呢?且不说那时有没有人怀疑我的文字能力,连我自己都知道自己不怎么样。2005年我搭建好自己的独立博客网站之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绝对是“励志典范”。看看那时我写的东西吧——用1个字形容:“差”;用3个字形容:“非常差”……即便如此,在那个时候,我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一些基础价值观,例如“鼓励所有人”。 问题在于: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写得不好就不发表了吗?还有一个小的博弈局被很多人理解反了。很多人认为,“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就放出去”或者“我的英文发音不标准就讲出去”会让自己“受伤”,可事实上——“受伤”的又不是“自己”!
这样的例子非常难得。因为这样的例子不仅属于“讲清楚”那一类,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在做到之后拿出来的经历”——是为“铁证”。
讲到这里,可以重提我对“执行力”的其中一个定义: 判断一个人执行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绝大多数执行力差的人,特点是一模一样的:但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值得显摆,或者可能被别人鄙视,就马上不做了--进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维持所谓“形象”(面子)才是他们的刚需......而一旦遇到可以用来显摆自己的东西,他们就会一生只关注那一个东西——非常“专注”。于是,进步对他们来说天然就是不可能的。
投资也一样。在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笨拙的,只不过那笨拙是在大脑里发生的,而当不好的结果出现时,“丢人”更不可接受——不仅丢人,连钱都跟着丢了……但是,做得不好就不做了吗?不持续做,不反复做,哪儿有机会改进、修正、总结、进步呢?
当年我的美股帐户是新东方的同事帮我开的——一点都不夸张,我熟练操作账户是在6个月之后了——岂止笨拙,简直相当愚蠢。那又怎样?在那之后不久,我就开始写脚本来操作账户了。
后来,我做天使投资,第一年颗粒无收——这是真的。那又怎样?我这种人是不可能得出“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的结论的,我从来都相信自己一定会有进步,只不过需要时间而已。时间可是我的朋友(哥们儿)啊!我怕什么呢?
“也许我不适合干这事儿吧”绝对是一切失败者的墓志铭,甚至可以干脆改成“也许我不适合来到这个世界吧”。
做生意也一样。很多人都有开店的梦想——虽然这在我们的分类里只不过是比较初级的创业。开店的结果是:1/3的概率赚钱;1/3的概率维持;1/3的概率赔钱。这貌似不是智商能够决定的结果,因为只要是人,总有想得不周到甚至想错的时候。第一次开店失败了,那就不再开了吗?第一次开店很辛苦,没赚到多少钱,那就不再开了吗?很多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真的会马上得到一个结论:“唉,我可能不适合干这个……”然后呢?然后他们的人生真的就那样了。
如果我身边的朋友想开店,我都会鼓励他们。原因很简单:我觉得这是做生意的一种常见的起步途径(事实上,在我眼里,连上班都是在做生意,因为上班就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我顶多会给他们一个最具价值的建议:你要给自己输掉2次的机会(也就是说,要拼掉那两个1/3)。
但:不要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开店,也不要借钱去开店(不仅押上了全部身家,还加上了杠杆)。虽然有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么做会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以后你就会越来越明白,一切都发生在大脑之中,所谓“心态”,不过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而已。如果大脑无法正常运转,会有什么好事儿自动发生吗?不可能——发生的全是灾难。
马上开始行动
若不开始行动,一切全是虚无。
所以,要尽快开始:要尽快开始那个过程;要尽快度过那个过程。那么,应该如何尽快度过呢?
在掌握最少必要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然后就要专注于改进了。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存在”,尤其是别人的看法。要关注事实,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不准的,是需要不断修正的,那你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他们的看法和你的看法一样,往往并不准确——多么简单明了的事实啊!
有一个像魔法一样的现象:
当你专注的时候,时间会飞速流逝……
所以,“专注”事实上是“尽快度过那个(笨拙)过程”的核心方法。
讲到这个深度,我们甚至应该重新审视“速成”了。即便“速成”普遍不可能,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人学了很久都没“入门”;有的人在掌握了最少必要知识之后,不仅迅速入门,还迅速展开行动(相当于“相对于大多数人更为迅速地到达了成功的里程碑”)。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终生只有一个职业:学生
内容来源:《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