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给排水,暖通,电气,防火门,应试技巧,知识点整理。
编辑于2022-04-24 19:25:46建筑设备知识点总结
给排水
给排水
排水
地漏
厕所、盥洗室、卫生间等有排水需要的,地漏水封不小于0.05m
存水弯
不得穿越
卧室
生活饮用水池
厨房
立管——厨房与卫生间的立管要分别设置
给水
给水系统
低层——市政自来水直接供水
高层——水泵加压,竖向分区,保证静水压力
阀门
位置
住宅、公寓入户管水表前设置阀门
给水管在卫生器具前设置阀门
分类
调节阀、截止阀——调节水量
闸阀——只需要关断
蝶阀、球阀——安装空间小
角阀——一般用于洗手盆、大便器水箱
消火栓
设置消火栓系统的建筑场所
高层公建和建筑高度大于21米的住宅建筑
体积大于5000m³的车站、码头、展览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图书馆等单层、多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15米或体积大于10000m³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
设置要点
各层均需要设置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并应技术消火栓的使用数量(消防电梯前室可以设置两个消火栓)
位置
楼梯间、休息平台、前室、走道等明显易取的位置
汽车库内消火栓不应影响汽车的通行和停车,并应保证消火栓的开启
平面布置应保证统一平面有2支消火栓同时到达,两个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米(建筑高度不大于54米的且每个单元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住宅可采用一个消火栓)
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灭火系统应分开设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置范围
高层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上、地下所有房间(除游泳池、溜冰场外)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地上、地下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办公室和旅馆的客房、可燃品库房、自动扶梯底部
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
单、多层
剧场、礼堂、体育馆等(具体数据看规范)
任意一层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商店、餐饮和旅馆建筑以及医院中同样建筑规模的病房楼、门诊楼和手术部
大中型幼儿园、总建筑面积大于500㎡的老年人建筑
总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者地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设置在首、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地上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设置送回风管的集中空调系统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办公建筑
喷淋头设置
间距——小于等于3.6米,且大于2.4米
距离边墙——小于等于1.8米,且大于0.1米
暖通
供暖
住宅集中供暖
设置分户热计量(热量表)
采用公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水平双管系统
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回水管上
室温恒温装置(恒温阀)
住宅公共用房、公共空间,应单独设置供暖,宜设置热计量装置
通风
卫生间通风
只设置排风,排风机和排风楼尽量布置在大便器的上方,排风口尽量远离门口
考虑进风通路
门上开百叶
门下留缝隙
开窗
设备房通风
送风
排风(地下车库面积超2000㎡,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地下车库通风
空调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
系统形式——由水和空气共同负担的空调系统
风机盘管
吊顶上向下送风(回风)、侧墙侧面送风(回风)
一般15~30㎡/台
同一台风机的送风口、回风口要设置在一个房间
送风口、回风口不宜太近,应该尽量远一些
风机盘管的送风口+回风口
新风的送风口+排风口
风机盘管的供水管、回水管、凝水管
凝水管排入污水管时,要设置空气隔断措施(如地漏),不得与污水管直接链接
凝水管不得与室内密闭雨水管直接相连
适用范围
建筑层高较低
空调区域较多且各区温度要求独立控制
典型建筑——客房、写字楼
新风(室外空气经过加热、冷却、加湿、过滤等处理后单独送到每个房间,每个房间同时设排风)
全空气空调
适用范围
建筑层高较低
建筑空间大,人员较多的建筑
典型建筑——体育馆、影剧院
系统形式——由空气全部负担的空调系统
新风——室外空气与室内回风混合,经处理后送入每个房间,每个房间不单独设排风,在空调机房等部位设集中排风(因为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送风和回风已经包括新风和排风。所以每个房间不再单独设置)
防排烟
防烟
防烟对象——两类楼梯间+四类前室
两类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四类前室
独立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
共用前室(剪刀梯两部楼梯共用一个前室)
合用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
防烟手段
自然通风
机械加压送风
建筑高度大于50米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加压送风应分段独立设置)
建筑高度不大于50米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不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不满足自然通风时(独立前室只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连通是,可仅在防烟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独立前室不设置送风)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加压送风应分段独立设置)
送风风机——进风口排烟口保持一定距离,竖向布置进风口在下,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米,水平布置最小距离不应小于20米
排烟
排烟措施
自然通风
楼梯间——每5层2㎡
前室
独立前室,不小于2㎡
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小于3㎡
机械排烟
排烟口
距防烟分区内任一点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米
距离安全出口相邻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米
补风口——与排烟口二者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排烟对象
房间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三层且面积大于100平方或者设置在四层以上或地下
公共建筑地上部分建筑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
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空间
走道——建筑内长度大于20米的疏散走道
中庭
中庭应设置排烟
与中庭相连回廊
周围房间局设置排烟,回廊不设置
商业建筑的回廊必须设置
周围房间有任何一间放未设置,回廊要设置排烟
中庭与周围场所未封闭是,应设挡烟垂壁
自然排烟,挡烟垂壁分割深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小于500mm
机械排烟,挡烟垂壁分割深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小于500mm
防火阀
穿越防火分区处
穿越通风、空调机房隔墙和楼板处
穿越重要或或早危险性大的隔墙和楼板处
穿越防火分割处的变形缝两侧
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界处的水平管段上
70°C熔断关闭防火阀(空调风管)
穿越防火分区处
穿越通风、空调机房隔墙和楼板处
穿越重要或或早危险性大的隔墙和楼板处
穿越防火分割处的变形缝两侧
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界处的水平管段上
280°C熔断关闭排烟防火阀(排烟管道)
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支管上
排烟风机入口处
穿越防火分区处
电气
建筑照明
一般照明
照度计算
灯具布置
插座布置
插座形式
分类
明装/安装
一般型/安全型
单相两孔/单相三孔/三相四孔
形式选择
根据周围环境和使用条件确定
插座安装
潮湿场所——采用密闭性或保护型,安装高度不低于1.5米
儿童活动场所——必须采用安全型,安装高度不低于1.8米
其他场所(详见规范要求)
开关布置
普通建筑——距门框0.15~0.2M,距离地面1.3米
老年人建筑——距离地面1.1米
应急照明
疏散照明
分类
出口标志灯——底边距地不宜低于2.0米,室内高度大于3.5米的建筑安装高度距地3.0~6.0米为宜
方向标志灯
标志灯与疏散方向垂直时,间距20米
标志灯与疏散方向平行时,间距10米
标志灯位于袋形走道时,间距距离端部不大于10米
标志灯位置与走道转角区,间距距离转角不大于1米
标志灯之间局间距不宜大于3米
楼层标志灯
设置场所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
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超过200㎡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场所
建筑面积大于100㎡的地下或半地下的公共活动场所
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
备用照明——设置位置(消控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要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用房)
安全照明
照明节能
供配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系统组成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设置位置场所
任一层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厂房(制鞋、制衣、玩具、电子等)
任一层面积答疑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展览、客运和货运等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地下或半地下商业
大中型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用房,任一层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建筑和其他儿童活动场所
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50㎡的可燃物品库房和建筑面积大于500㎡的营业厅
其他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其他未详细列明的部位(详见规范要求)
探测区域
探测区域应按照独立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不超过500㎡
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的场所
敞开或封闭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各类楼梯间前室。走道、坡道
电气管道井、电缆隧道
建筑物的闷顶、夹层
消防控制室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单独建造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控室,宜设在建筑内首层靠外墙部位,或设置在地下一层(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小时的墙体和耐火等级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火灾报警器的设置——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宜与安全出口指示标识在同一个墙面上
应试技巧
一、工作原理为复习的基础
建筑高度(一类高层、二类高层、多层)
建筑性质(公建、住宅、厂房、仓库)
设计的部位,看清任务书
主题
防火门
甲级防火门
锅炉房
柴油发电机房
通风机房
空调机房
变配电室
防火分区处
乙级防火门
消防控制室
灭火设备室
消防水泵房
楼梯间门
前室门
丙级防火门
竖向管道门
配变电锁内部相通的门以及直接通向室外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