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学习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学习考试重点总结,包括学习的分类、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的认知观点等等。
编辑于2022-04-27 21:29:47中心主题
第四章 学习
第一节 什么是学习
一、 学习
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基于经验而导致的
经验:个体后天在社会环境中的活动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经验是学习发生的基本条件
2、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行为的变化
行为潜能的变化:个体已经产生了学习(脑内发生了变化)而暂时未能从外显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3、相对持久的
疲劳、疾病、酒精、药物等引起的暂时变化不是学习
二、 学习的分类
依据学习情景或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语言联合学习
5、多重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问题解决学习
(二)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
学习方式纬度
接受学习是指传授者将知识的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
发现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习材料纬度
意义学习是指通过符号、文字等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让符号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没有理解新知识的真正含义,或者学习材料本身不具有可理解的意义(如26个字母)的情况下,单凭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
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
一、巴普洛夫的发现
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把这种通过联结作用而形成的对一些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称为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
由于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条件作用,故将巴普洛夫发现的条件作用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无条件刺激
任何能够自然引起有机体反射性行为的刺激,食物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
1、基本概念
无条件反应
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
原本不能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如铃声和灯光等
条件刺激
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匹配相伴呈现,通过学习,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它就称为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由条件刺激单独引发的反应
习得
时间进程:时间上要足够接近
2、消退与自发恢复
消退
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
自发恢复
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
3、刺激泛化与辨别
刺激泛化
当条件作用建立之后,一些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虽然它们从来没有和无条件刺激匹配过,也能引起有机体不同程度的反应
刺激辨别
和刺激泛化相反,指有机体通过学习,能够在一些维度上将条件刺激和其他刺激分别开来,选择性地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现象
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对有机体的生存适应也具有重要作用
对所有相似的刺激做出反应,可避免潜在的威胁
对小范围的刺激做出准确反应,不至于因过度反应而感觉疲惫
4、高级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建立之后,让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相伴出现,结果该中性刺激也变成条件刺激,也能引起相应的条件反应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条件性恐惧
2、在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对抗性条件作用 用愉悦性刺激物带来的愉悦感代替恐惧感
满灌疗法
系统性脱敏 是在来访者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让他慢慢面对带来的恐惧的刺激,最后以一系列逐步接近的程序令其对该刺激不再产生恐惧。
第三节 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行为
有机体自发地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
尝试错误: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形成刺激-反应连结
效果律 :结果影响反应的原则。
在一种刺激情境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增加,而伴随不满意结果的反应,其重复出现的概率将会降低
二、斯金纳的实验-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 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学习是一种行为概率上的改变,包括概率增加和降低两个向度
消除一种行为也是学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不仅适用于动物,同样也适用于人
三、操作条件作用的现象
行为塑造
行为塑造
通过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多个具体反应逐步予以强化,使有机体最终习得该行为的过程
连续性逼近
对接近目标行为的多个具体反应逐步予以强化,它是行为塑造的基本原则
四、操作行为的结果:强化与惩罚
(一)
强化
强化是行为建立的关键
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条件
如得到食物、金钱,受到表扬、关注
正强化
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强
正强化物:在正强化中呈现的刺激
负强化
在一个行为之后撤除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负强化物:如撤销电击
正负强化的异同
相同点:目的都是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不同:正性刺激在行为之后呈现 负性刺激在行为之后撤除
初级强化物
同有机体生存有关的强化物,如食物、水等,其强化特性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
刺激强化物
需要与初级强化物建立连结才能起到强化作用的强化物,如金钱、微笑、分数、各种地位的象征性标志等
(二)强化的程序
(三)惩罚及其效果
惩罚
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的条件
正惩罚
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如言语刺激、批评、罚款、体罚等
负惩罚
在一个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如幼儿园阿姨因为小朋友说脏话而拿走她的一朵小红花
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观点
一、顿悟学习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灵光一现
学习并不总是通过行为发生的,而是有可能只通过头脑中的思索加以完成
学习不是依靠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景或事物间关系的领悟、理解、直觉,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顿悟是学习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或结果 一定的经验积累,是产生顿悟的前提
二、潜在学习
潜在学习
强化并不是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老鼠同样能够产生学习,只是这种学习可能是潜在的,不再待定情况下不会表现出来。这种已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中展示出来的学习为潜在学习。
认知地图
生物体头脑中所在环境的空间布局。如给别人指路、在黑暗的房间中摸索
海马体是与脑“绘制”认知地图有关的生理结构
三、观察学习
班杜拉人为,并非所有学习都依赖于Skinner式的直接强化。许多复杂行为是不能通过强化或惩罚这样缓慢的进程来学习的。如训练飞行员、小孩学说话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直接的强化,个体也是可以学习的,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后果从而从中得到学习。“见贤思齐”
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从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不是直接强化,而是替代强化,即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受到间接的强化
当一个人模仿他人(榜样)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为的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这就是自我调节
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一标准,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就是对相应行为的强化,班杜拉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