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沥青路面常见破损的维修
这是一个关于沥青路面常见破损的维修的思维导图,1.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过多,黏度和软化点偏低;2.矿料级配不良,细料偏多;3.基层局部含水率过大,水分滞留于基层,基层浮土过多或沥青洒布不合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沥青路面常见破损的维修
裂缝
龟裂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
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基压实度不足
路面材料配合比不当
横向裂缝
荷载性裂缝
路面设计不当
施工质量低劣
车辆严重超载
非荷载行裂缝
沥青面层温度变化引起
纵向裂缝
施工接缝质量不好
结构承载力不足
路基、基层沉降
壅包
1.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过多,黏度和软化点偏低
2.矿料级配不良,细料偏多
3.基层局部含水率过大,水分滞留于基层,基层浮土过多或沥青洒布不合要求
4.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水性不好,使基层松软
沉陷
均匀沉陷
不均匀沉陷
路基路面不压实
碾压不均匀,水的侵蚀
局部沉陷
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
车辙
有车辙无推移
有车辙有推移
路面面层剪切强度难以抵御荷载应力所致
波浪与搓板
1.配合比不合理、设计强度不足
2.基层铺筑不平
3.路基不均匀沉降,拌和不均匀
4.路面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速度快慢不均匀
5.碾压工艺不合理
泛油
沥青用量过大、稠度太低、热稳性差
啃边
1.路面宽度不适应交通量需求,路肩不密实
2.路肩与路面衔接不平顺,路肩积水
3.沥青路面两边未设置路缘石
脱皮
1.基层未洒透层油
2.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
3.行车作用下,面层发生位移
坑槽
面层开裂后未及时养护
采取就地热修补、热料热补、冷料冷补
麻面与松散
1.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粘结力差
2.沥青加热温度过高,与矿料黏附力不足
3.矿料级配偏粗、过湿
4.低温、雨期施工
磨光
1.路面表层集料棱角被磨掉
2.沥青路面油石比含油量过大,泛油严重
维修方法
a.清除已脱落和松散的部分,重做封层
b.基层含水分较多,应晒或烘干
c.将泥沙清除干净后喷洒沥青,重做面层
a.可用路面铣刨机直接恢复
b.摩阻系数低于要求时,加铺抗滑层
c.摩阻系数特别小时,应作封层或罩面处理
a.挖除破损路基面层,在接槎处涂 刷适量沥青后再整平压实
b.加强路面边缘基层
c.铲除高路肩,保持路肩应有的横坡,以利于排水
d.可用砂石、碎砖加固路肩或设置路缘石
a.采用压路机压实,稳定后再撒碎石或粗砂
b.碎石封层、就地热再生、铣刨泛油面层后重铺
c.结构性破坏时,采用铣刨面层后重铺
a.将残留在松散层上的浮料清扫干净
b.喷洒沥青封油层
c.用轻型压路机压实
d.将松散部分铣刨重铺
e.黏附性不良铣刨重铺
a.高温季节路面发软时,采用重型压路机
b.在波谷部分均匀喷洒沥青,压实
c.将凸起部分铣刨削平
d.情况严重,应全部挖除后重铺面层
维修方法
(1).采用微表处填充,菜取局部铣刨重铺措施
(2).采用热拌或温拌沥青混合料、功能性面罩材料等
(3).因面层与基层不稳定夹层形成的车辙,应将面层挖除,处理干净后重做面层
(4).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1).略下沉,压实、平整
(2).矿料松动、脱落形成坑槽,按照坑槽进行处理
维修方法
(1).稳定的轻微壅包,采用机械刨削或人工挖除
(2).壅包面积较大,应全部挖除后采用就地热再生进行处治
(3).含水量过大,采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经变形的基层
处理方法
(1).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用灌缝方法
(2).采用贴缝进行处治
(3).处治后出现明显变形,应采用带状挖补方法进行彻底处理,并做好排水处理措施。
(4).重度损坏,按坑槽修补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