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双减 课后服务 综述
双减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目前我国课后服务模式处于探索阶段。详细总结了双减课后服务的问题,模式,解读。
编辑于2022-05-04 13:45:45综述
一、解读
[1]唐科莉.欧洲国家“课后托管服务”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14(21):71-75.欧盟将“课后托管”界定为在义务教育范围外,针对学龄儿童的、儿童定期使用的任何相关安排,以便他们的家长或看护者能够参与就业、培训或其他活动。课后托管开始于上学结束,结 束于家长或看护者接走儿童,包括对身体的照顾,社会化活动,玩耍及教育活动,也包括假期的托管。课外托管包括学校组织的托管或由机构,组织、服务团体或注册为保育员或儿童照顾者的 个体提供的活动,或者以其他形式定期提供的托管。课外托管通常但不总是以学校设施或青年中心为基础,并提供娱乐活动或辅导家庭作业。
②OECD. PISA 2018 PISA 2018 Insights andInterpretations[R]. 2019: 6-9.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规定学龄儿童课后服务(Out-of -school-hours Care)是指在校外时间(上学前、放学后和假期期间),利用学校设施或社区中心等场所进行儿童家庭作业指导或安排娱乐活动,以帮助解决家长工作时间与儿童上学时间不匹配的问题。[1]史自词,李永涛.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之路和基本经验[J].比较教育学报,2022(01):67-80.澳大利亚中小学课后服务属于公共福利的一部分,完善儿童课后服务体系不仅仅为了解决家长因上班不能接送和照顾孩子的实际问题,还为了保障儿童自身的权益,通过课后服务项目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情感的发展。为了规范和推进这一社会福利的落实,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儿童享受这一服务。
戴旭华:从学校层面来说,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新 阵地;从家庭层面而言,它为学生实现在校内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支持与帮助,减轻了家长在校外培训中的支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 的困难,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 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仅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还要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不仅提供看管的基本服 务,还要开设丰富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仅要实现校内减负,还要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 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可以说,做好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措施,是学校教育综合服务的延伸,体现出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 是教育部门落实惠民措施“最后一公里”的主动担当,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育人主阵地”。
张之福:课后服务又称为“延时服务”,是指放学后在学校完成学业辅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一种管理活动。相较于社会层面的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有着更强的组织性、更强的专业性、更贴心的服务品质。
丁倩:“双减”是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①中指出的,为深化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内容和精神,实实在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继续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地减少义务教育发展阶段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简称为“双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 训负担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4_298204.html.2021-07-24
丁倩:课后服务:《现代汉语词典》中把“课内”解释为学校上课的时间。虽未发现有对“课后”的词条解释,但根据分析政策文本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课后”通常被定义为学校教学以外的时间。课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后是指所有的非学校教学时间,不仅包括每天放学后的时间,还包括周六、周日以及寒暑假非上学时间。狭义的课后仅指每天放学后的时间。本研究所指的课后是狭义的课后,即学生每天放学后的时间。《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服务的解释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共同利益,或者为一项特定事务而工作。课后服务则是在课后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而工作,是一种行为活动。它包含着三个构成要素,即服务对象,服务目的和服务内容。明晰这三个要素是界定课后服务概念的前提。课后服务的对象是放学后无人接送的义务阶段学生;为了满足他们的课后安全看护和生活照顾需求、课业辅导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提供生活照顾、文体教育活动、儿童娱乐游戏、兴趣培训、家庭教育服务、社会实践等服务内容的活动。综合以上,本研究认为学校课后服务是的内涵是:为解决放学后对无人接送的义务阶段学生的安全照顾和生活照料、课业指导以及个人发展需要,为其进行的日常生活照料、文体活动、娱乐游戏、兴趣与爱好发展、家庭教育服务、社区实践等方面服务的一项教育服务活动。
二、模式
[1]马健生,邹维.“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0(04):118-125.“三点半现象”在美国成为吸毒、酗酒、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乃至犯罪行为发生的高发时段。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美国推广了“放学后计划”,意图将“危险”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机遇”。该计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助多方资源开展“放学后”活动与项目。美国引导学生放学后积极利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资源,开展有益的活动和项目。如不少图书馆提供在线作业辅导与兴趣项目等,成为青少年课外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4]二是资金来源与支出方式多样。美国“放学后计划”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家长缴费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这一项目的资金需求。关于资金的使用方面,美国很多地区会成立家校委员会,设立独立免税账号,由家校委员会决定放学后活动的经费收支、运行方式等。三是注重优化人力资源。通过加大培训与严格工作要求,不断优化提供服务的人员结构和提升参与人员服务水平。[25]四是重点开展四类活动。即社会化教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教育补习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兴趣和技艺;帮助青少年进行职业规划,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26]这些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课后生活,助力“全人”成长。
[1]马健生,邹维.“三点半现象”难题及其治理——基于学校多功能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9,40(04):118-125.英国在探索治理学生放学后管理难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后托管体系,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托管类型多样。以英格兰为例,主要包括向教育标准局登记注册并受其监督的正式托管服务和未经注册的非正式托管服务两种。二是更加注重正式注册托管服务的发展。其中,正式托管服务分为三种类型:5 岁以下儿童的保育服务;5~7 岁儿童的托管服务(规定注册的托管服务);8 岁及其以上的托管服务(自愿注册的托管服务)。只有正式注册的托管服务才能收取一年大约为 2 000英镑左右的费用。三是托管服务实现方式较为灵活。这些服务的实现主要有四种形式:扩展学校、课后服务或假期俱乐部、保育员服务、保姆或亲朋好友服务。
徐承芸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了专家引导团、家庭教育 指导师志愿服务团、教师志愿服务团、“五 老”(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 师、老模范)关爱团、家长互助示范团等家 庭教育指导团队,分别向专家、家庭教育指 导师、教师、“五老”、优秀家长汲取经验,增强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戴旭华我们在充 分调研基础上,开始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即学校每周 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 2 小 时,结束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将原有课后 服务迭代升级为“学习时刻 +自主时刻 +温馨时刻”
伍 强建立合理的课后服务体系 可采取“1+2+N”的体系,其中“1”代表的是基础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固本,二是培优,对学生进行 作业指导,或是自习时间开展答疑等,强化日常学习。 “2”代表的是艺术及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应获得一个或 两个运动及艺术特长。“N”代表的是科技及人文等综合 素质教育课程,如创客及国学等课程。可利用问卷调查 的方式,设置订单式课程列表,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并且 实行学生自愿报名,借助因材施教等方式,充分挖掘学 生的潜能。
李 蓓 刘晓虹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采用“滚轴式”送课方式运行,减少每周固定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与兴趣 缺失感,每周不同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能在收获新 知识的同时,对不同的课堂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 常规与特色,内容滚动。采用“4+1”模式滚动进 行,每周以4次常规内容与1次特色课程结合,周一 至周五滚动呈现。 送课到班,课程滚动。特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 开展。每个班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新的特色课程 学习,教师进行每周走班,送课到班,循环滚轴开展 课程。 时间分段,学习休息滚动切换。学习时间进行 “1+2+1”分段:40分钟课程、5分钟室内操及劳动时 间、10分钟欢乐体锻时间、40分钟分享时间结合进 行。在学习特色课的同时,加强体质锻炼,注重课堂 内容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塔式”课程 对课程进行全新的规划与设计,以内容丰富、 层次分明的“塔式”课程结构推进课后服务,包括基 础课程、项目多能课程、特色扬长课程和个性定制 课程。 落实“双减”,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双全 课后服务 基础课程,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语数外学科课业 辅导,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答疑、阅读指导等课堂 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减轻课后作业负担。 项目多能课程,在基础课程后开展多元式学 习,还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项目多能课程以 班级为单位、以项目课程为依托开展体育运动、科 学素养、国际视野、中华传承等课程,让学生锻炼身 体、拓展兴趣、发展多元智能,缓解学习心理压力。 特色扬长课程,以校级代表队为单位,开展代 表队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特 长技能等。 个性定制课程,坚持共性与个性协同发展,以 “五育”融合促成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 课程,如攀岩、游泳、射箭、跆拳道、器乐等,个性课 程会因时因地因人在校内校外同时进行,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菜单式”课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 44 节精心 准备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大胆创新,课堂呈现丰 富多彩。课程以菜单的方式供孩子选择,以班级为 单位开展教学。 每个班在授课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新的特色 课学习,教师每周走班,送课到班。周课表以菜单的 形式列出供学生选择,最后确定特色课程上课的班 级与内容。课表不仅让教师一目了然,也让学生和 家长清楚地知道本周课程学习的内容 “网格式”内核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无限发展可能,对 课后服务课程进行网格式安排,从纵向“多能”课程 到横向“项目”课程,每节课都按学生的发展需要来 设定。 纵向生长之“多能”课程。课程纵向推动学生的 全面发展,以基底保障课程、滚轴多能课程、特色扬 长课程和个性定制课程纵向生长,在巩固基础教学 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横向生长之“项目”课程。横向生长课程以不同 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依据,为孩子们量身打造项 目课程,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从一年级到六 年级的自然过渡与衔接
俞明雅
三、问题
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目前我国课后服 务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小学课后服务的内容 和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性和学校 层面的系统规划、整体架构;呈现单一性,把课后 服务时间用于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或完全成为自习 课,让课后服务流于形式。刘小珍
教师原本用来备课、批改作业、开展 业务学习的时间被课后服务占据,只能利用 其他工作时间甚至休息时间备课、批改作业和 开展业务学习。显而易见,“双减”政策实施 后,课后服务是教师负担加重的原因之一。徐承芸
我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基层学校 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后服务经费紧张的问 题;另一方面,托管水平不高,学校仅能看护、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无法满足学生能力拓展、 科学探究、综合实践、艺体活动等方面需求杨伟坤
当下,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内容存在着单一化、 模式化的弊端。优化课后服务的品质,首先要精准规 划课后服务的内容。据笔者观察,很多学校的教师在 课后服务时,往往充当着“甩手掌柜”的角色。主要有 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学校课后服务的教师与课后服 务的内容不匹配。换言之,有些学校存在语文学科不 是由语文教师在课后服务而是由体育教师、美术教师 服务。其二是部分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认为课 后服务的这一部分内容与自己的考核不挂钩,因而在 思想上松懈张之福
(一)部分教师的情绪风险亟待重视 (二)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需完善。 (三)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冲击 对中小学课后服务而言, 学校并非作为教育 教学活动的提供者, 而是作为履行监护职责的服 务者,所以不宜将学校的职能泛化。 [3] 换言之,中 小学课后服务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之一是不损害 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功能, 特别是在难以保障教 师备课、教研、休息的情况下,不应过度延长教师 对学生的课后服务时间。 (四)乡镇学校的师资供给面临困难 (五)存在引发新的社会问题风险;: 但是在具体推进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 引发新的社会问题的风险。 一是容易造成新的交 通拥堵。二是学生在校 时间过长导致的安全风险。 俞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