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乃至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是个技术,人类制造出来的工具,工具永远超不过人类。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做好静心学堂运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四大菩萨的精神,五人员的运营,四学堂运营,三 禅意装置和维护,二、学堂建设,一 认识静心学堂的定位,前言。
这是一篇关于《从物品整理到心灵整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四、静心整理的意义,三、如何做好静心整理,二、需要整理什么,一、什么叫静心整理,前言。
这是一篇关于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四、结说,三、五大要素的实践,二、佛法的修学次第,一、佛法的核心要素,前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危险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科技能与时俱进,抓住热点,同时,又和哲学、佛学探讨的问题联系起来——既前沿又永恒。
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人工智能会不会祸害人类,乃至毁灭人类?
目前的情况看,人工智能开发方向很明确,一定要有市场,能够应用。
人类要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开发心的无限潜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制定防备措施,法律上规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人类自己也要不断提升自己认识。
如何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过程作了哪些些尝试和努力
西方哲学强调: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要骄傲,不要狂妄。认识你自己实现你自己。
另外真正挖掘自己,发现一个更高的自我——这样就能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生,找到人生终极意义。找到它,和宇宙大我打通了,觉悟。
宗教和哲学在看待自我的角度上,有很多不同吗
《奥义书》是印度宗教和哲学的源头。其中收到宇宙是大我,个体生命是小我。人因为迷失自我而轮回,生命价值是由小我回归大我。这种宇宙和自身的融合,使生命达到圆满,即梵我一如。但佛法反对这个观点,提出无我的思想,也是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
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个体生命价值在哪里
西方哲学,认为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只有一次人生,珍惜人生,把他的价值实现出来。
宗教和哲学有不同表达,基本思路一致,人不能局限缘起的自我,要有更广阔的世界,超越个体更高的世界,人要和更高的世界沟通,回归那里。
学习佛法让我们去认识:生命本质是痛苦的,认识到痛苦的要去改变,破除迷惑,达到生命觉醒。
遵循因缘因果的规律,获得现实价值,关注终极价值,对现实保持超然,实现终极价值和现实价值统一。
遵循因缘因果实现终极价值和现实价值统一。
获得幸福与静心能力
现实幸福
1:如果对幸福的追求建立,在迷惑、烦恼之上,即便拥有很多,也无法得到幸福。
2;心既是痛快的源头,也是快乐的源头,佛教更重视心灵健康,重视解脱之乐。
如何静心
1:整个哲学就是让人静心,让人站在更高的高度角度思考根本问题,这点和佛学的目标一致。
2;佛法静心方法;改变认识,以智慧审视人生,勤修戒定慧(哲学没有戒和定的方法)
改变自身认识 智慧审视。
人性人心
人性和佛性
人性代表人类本质性的存在,有知行两个方面,是多样而非单一的存在,具有两面性。
佛性超越二元,达标更深层,更本质的生命内涵,证悟佛性,实现生命最大价值
利人和利己
义和利 自利和利他并不对立,从诚信和利他的角度,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
人类利益是一体的具备他心,互利互惠,在地球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从同情心到慈悲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是成就大慈大悲的重要基础。
道德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当我们遵循道德时,自己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道德需要以智慧为前提,看清这些行为的结果,以及和自身利害关系
认识人心 人性的意义
必须向内而非向外,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有没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立足于对心的认识,重新造就人格,建立目标,才能不断提升生命品质。
遵顼因缘因果,立足于心的认识,重新造就人格,建立目标,才能不断升级生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