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知识总结,要想在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领域提高经济效益,有两种途径:一是进行技术创新;二是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生产组织与计划,最合理地安排各类生产要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概述
线性规划问题的引入
要想在生产、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领域提高经济效益,有两种途径:一是进行技术创新;二是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生产组织与计划,最合理地安排各类生产要素。
线性规划模型
简称为LP模型
三要素
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的一组定值代表所给问题的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约束条件
为线性等式或线性不等式
目标函数
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
一般形式
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
特点
目标函数是最大化类型
约束条件均由等式组成
决策变量均为非负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步骤
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约束条件画出相应半平面,由这些半平面共同确定的区域即为可行域
画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然后沿目标函数要求的方向平移至与可行域边界相切的点,该点就是最优解,相应的坐标即为最优解
解的结果
唯一解
多重解
无界解
无解
重要结论
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若干个半平面的交集,它形成了一个多面凸集(可能是空集)
对于给定的线性规划问题,如果它有最优解,最优解总是可以在可行域的某个顶点上达到。这种情况下包含两种解的情况:唯一解和无穷多解
如果可行域无界,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可能无界
可行域为空集,无最优解
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的概念
标准型
解:
可行解:
可行域:全体可行解的集合称为线性规划的可行域,一般记作 D={X|AX=b,X≥0}
最优解:
最优值: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称为线性规划的最优值
基:若A中m×m子矩阵B满足r(B)=m,则称B是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
基变量、非基变量:
基本解:
基本可行解:若基本解Xв=B-¹b≥0,则称该解为基本可行解,B为可行基
单纯形法的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
基本定理
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可行域是凸集
线性规划可行域D中的点X为顶点的充要条件是X为基本可行解
若线性规划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顶点上得到
单纯形表
Cj行
所有变量在原目标函数中的系数
Cb列
当前基变量在原目标函数中的系数
Xb列
当前基变量
b列
当前基变量的取值
δ检验数
终表检验数为负数
θ
确定换入变量后,某一列Xi的bi值/aij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
向线性约束中添加松弛变量
以原点为初始基可行解
看非基变量表示的目标函数中各个非基变量的系数是否为正
确定换入变量
确定换出变量
使用高斯消元法解方程,确定新的可行解
求解定理
最优解判定定理
无界解判定定理
换基迭代定理
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大M法
两阶段法
线性整数规划
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及其分类
0-1整数规划问题(也称0-1规划)
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线性整数规划求解
分支定界法
割平面法
基本思想
首先不考虑变量为整数这一约束条件,但增加线性约束条件(几何术语称为割平面)使得原可行解域中切割掉一部分,这部分只包含非整数解,但没有切割掉整数可行解。采用割平面法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割平面约束方程,使切割后最终得到这样的可行解域,它的一个有整数坐标的极点恰好就是问题的最优解。
解题步骤
(1)去掉整数约束,用单纯形求解。若最优解是整数,停止计算,否则转下一步。
(2)寻求附加约束(割平面方程)
从单纯形表最优表中找出非整数解的某一个约束方程
将该约束方程的所有系数和常熟分解为整数和非负真分数之和
整数项(包括整系数项和整常数项)归写于方程左边,真分数项写于右边
利用整数约束条件求出割平面方程
(3)将割平面方程规范后加到约束方程组中求解,如所求得的最优解仍为非整数,则转到第(2)步继续进行,直到找到最优整数解为止。
对偶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简述
线性规划的原型是生产计划问题
对偶问题的原型是资源定价问题
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对应关系
两个关系的系数矩阵互为转置
一个问题的变量个数等于另一个问题的约束条件个数
一个问题的右端系数是另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的系数
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最大化,约束条件为“≤”类型;另一个问题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约束条件为“≥”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对偶性: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就是原问题
弱对偶定理
强对偶定理:若线性规划问题(2-20)和(2-21)之一有最优解,则另一问题也有最优解,并且两者的目标函数值相等
松弛互补定理
对偶问题的经济解释(影子价格)
线性规划问题求最优解就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谋求最高利益,此时相对应的对偶问题中的变量就是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完全由企业内部的生产条件(不是由市场)所决定,使企业内部决策的一种参照价格
对偶单纯形法
求解思想
在保证检验数行全部非正的条件下,逐步使得基解“左边”一列各数变成非负,一旦“左边”一列各数均满足了非负条件(即可行性条件),则就获得最优解
计算步骤
(1)找出一个初始基B。,要求对应的单纯形表中的全部检验数δ≤0,但“左边”列中允许有负数,即确定出对偶可行解。
(2)若“左边”列中各数均非负,则B。已是最优基,于是求得最优解,计算终止;否则转为第(3)步。
(3)若某个基变量取负值,但其所在的行中元素全部是正数,这时问题无可行解:否则转为第(4)步。
(4)换基迭代:“左边”列中取值最小(即负得最多)的数所对应的变量为出基变量。为决定进基变量,必须按最小比值原则计算最小比值θ,最小比值出现在哪一列, 则该列所对应的变量即为进基变量,换基后得新基B,以出基变量的行和进基变量列交点处的元素为主元进行单纯形迭代,再转入第(2)步。
灵敏度分析
价值向量的灵敏度分析
Cj是非基变量Xj的系数
非基变量只要满足这个不等式,就不影响最优解的系数
Ck是基变量Xk的系数
该等式结果不会影响最优解,会影响最优值和所有非基变量检验数
资源向量的灵敏度分析
b的变化会影响解的最优性
追加一个新的决策变量
新增变量的检验数≤0,则原问题的最优解就是新问题的最优解,否则,继续迭代
技术矩阵A的灵敏度分析
非基变量Xj的系数变化
影响检验数,最优解与最优值均不变
基变量Xj的系数变化
既影响基本可行解,又影响非基变量的检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