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当你遇见一个人—李雪
自我疗愈,自我看见的一本书。对亲子关系,教育也是有非常多的启发,推荐给大家。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母婴关系决定 孩子的一切关系
内在婴儿
婴儿全能自恋期,需要及时回应,无条件满足(被呵护,高质量陪伴,充分允许),换来孩子终身幸福感和幸福基础。
子主题
如果婴儿期的全能自恋被破坏(儿童期不正常表现),需要父母在儿童期给予接纳和弥补。如果父母自己在婴儿期全能自恋被破坏,需要自我的看见和疗愈。
退行是疗愈的开始,内在创伤释放的越早,心理愈合的越好,也越容易与周围人融合
全能的允许才是真爱
放下评判,全然看见
不用各种标准去限制孩子,每个孩子发展不一样
孩子需要交流时,尽情回应;需要安静时,给出空间,绝不打扰
每个顽固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如果内心某个空洞长期得不到爱的填补,就只能塞各种不良习惯(酒精,药物,网游,电视,滥性等等)若真心为孩子好,爱比教育重要一万倍
规则要建立在尊重感受的基础上,对别人的事情定规则,那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
真正的爱和自由永远都不会嫌多,是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溺爱是家长满足孩子自己“内在缺爱的小孩”,是满足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家长要记得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孩子也能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智利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保持好奇心非常重要,勇于自我探索。给孩子空间让他自由体验和感受各种事物。
停止评判,不贴标签,不再控制孩子按照所谓的“正确方式来生活”,允许接纳孩子。任何粗暴改变孩子的努力,都会埋下可怕的伏笔。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改变的念头会阻碍别人成长
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父母看到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父母自己。投射有能量,把负面担心和批判投射给孩子会成为现实
孩子带着自己的使命出生,我们只能陪伴,而不能妄加干涉;孩子由自己的体验获得他的生命能量而非你的教育,你的经验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内在的关系来自于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等重要抚育着的关系
潜意识创造现实,潜意识相信什么,世界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现实。我们与社会的关系,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体验童年熟悉的感觉。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
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P158
童年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
不评判,只确认感受。能量长期阻塞会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生理疾病。孩子天然会通过完整体验自己的情绪而自我疗愈,能量释放了,就不会形成心理创伤。情绪需要被确认和鼓励,需要流动
拒绝不等于伤害,让孩子受伤的是评判。
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我拒绝你这件事,不等于拒绝你这个人。我拒绝仅仅是我不想要这样做而已,不是你的要求不合理。我答应你,也是因为我喜欢用这种方式爱你,不是迫于关系委屈求全,所以即使我付出再多,你也不必内疚。
不带评判的拒绝,没有委屈的付出,爱的流动如此之美
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
孩子间问题原则上父母不干预,不评判,不介入。孩子负面情绪需要流动和发泄
冲突是生命历程中的必然体验,是孩子生命张力的提现
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的陪伴对方。关注而不打扰,所谓对错,只是我们的妄想。感受对方的感受,多确认他的感受。
给孩子丰盛的人生
听见孩子发欲求
及时回应
诚实回应
父母不能诚实的面对自己,所以才回评价孩子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诚实,实事求是。真相永远不伤害任何人
无条件给予
富足不取决于东西值多少钱,而取决于你给的时候,能量是不是富足、畅快
如何给自己创造丰盛的人生
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像好妈妈一样关心自己)
创造接触满足,当下创造,当下享受
满足后退回,觉察,便得自由
外在:你配得起更好
真正的富养是内心的丰盛流动,不要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 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丰盛
孩子对父母的传递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制约和沉重感, 孩子会宁愿不碰,负能量满满
诚实回应孩子的需求
使孩子品行最好的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向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最好的东西。 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认为自己值得,财富才会追随你
父母若对金钱没有匮乏感,在能力范围内全然满足孩子 孩子未来和金钱的关系自然轻松丰盛
保护孩子的潜意识不被写入限制性信念,他未来的发展就不会受制约
内在:会痛的不是爱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修行)
缺乏界限,是缺乏爱的能力的结果
孩子无需为父母的选择承担一切后果,成年人的选择都是自己的决定
可以不原谅父母,童年阴影被觉知照见,我们的内心便不会再分裂,自然会从与父母的纠缠中解脱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人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时,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
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
温和而坚定的反控制
简单的重复
温和而坚定的语气
轮回之痛,止于觉知
和有问题的感觉呆在一起,去体验它,这就是觉察
觉察是始点,也是终点。觉知是手段也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