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矿物各论
矿物岩石学所有岩石矿物整理,包括:一、自然金属元素矿物;二、硫化物矿物;三、卤素化合物矿物;四、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五、硅酸盐矿物。
编辑于2022-05-15 20:09:37矿物各论
五、硅酸盐矿物
岛状结构硅酸盐亚类矿物
锆石:四方晶系。晶体常呈带双锥的柱状。晶体内部常显环带状构造。常呈黄色至红棕色,灰、绿色少见。金刚光泽,有时现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5,解理不完全。密度4.6~4.7g/cm。熔点在3000°以上,属难熔物质。常现荧光性。
橄榄石: 斜方晶系。单晶体少见,短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集合体。镁橄榄石色浅,通常为白色至浅黄色,含铁越高则颜色越深,一般呈黄绿色至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断口常呈次贝壳状;硬度6~7;{010}中等解理和{100}; 不完全解理。密度 3.3-4.3g/cm。橄榄石是地幔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也是基性、超基性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在接触变质和区域变质过程中,镁质碳酸盐岩层会因变质作用而生成镁橄榄石。在热液蚀变以及风化作用过程中,橄榄石极易蚀变。最常见的蚀变产物是蛇纹石、滑石等。此外,橄榄石也是构成石陨石和石铁陨石的主要矿物之一, 以黄绿色,粒状,解理性差,难熔为主要鉴定特征。 贫铁富镁的橄榄岩,可用作耐火材料。透明纯净的绿色橄榄石可作宝石。
蓝晶石:三斜晶系。单晶体常呈平行于 (100)的长板状或刀片状。双晶常见,呈简单的接触双晶或聚片双晶,通常以(100)为双晶面。集合体多为板条状或放射状。 一般呈蓝色,浅蓝色,也可呈白、灰、黄、浅绿等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上有时显珍珠光泽,解理完全;010解理中等到完全;另有平行 001的裂理。硬度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在(100)晶面上,平行晶体延长方向的硬度为 4.5~5.5,垂直此方向为6.5~7。故蓝晶石又名二硬石。密度 3.53~3.65g/cm。蓝晶石多由泥质岩经变质而成,主要形成于中级变质作用压力较高的条件下,属典型区域变质矿物。与十字石、铁铝榴石 等变质矿物共生。
红柱石:斜方晶系。单晶体呈类似四方柱状,横断面接近于正方形。品体内部含有定向排列碳质包裹体的红柱石,称为空晶石。集合体呈粒状或放射柱状,后者叉称为菊花石。 常呈灰白色或肉红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解理平行{110}中等,解理交角为90°48,平行{100}解理不完全。密度3.13~3.169/cm 红柱石主要是变质成因,常形成于温度和压力都较低的热变质和区域变质作用甲, 多由富铝的泥质岩变质而成。北京西山、湖南浏阳、醴陵等地产有菊花石 以柱状形解理交角近于垂直,常呈肉红色为鉴定特征。高级耐火材料。 呈蓝、粉、紫色,透明纯净的红柱石也是宝石矿物之一。
矽线石:斜方晶系。一般呈针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常呈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7, 010 解理完全 密度 3.23~3.27g/cm。不溶于酸。典型的高温变质矿物,主要由富铝的泥质岩经高温变质而成,与刚玉、白云母等共生, 以其针状、放射状或纤维状形态,具完全解理以及产状为主要鉴定特征。高级耐火材料。
十字石:单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贯穿双晶很常见,以(031)为双晶面时十字形,交角近90°;以(231)为双晶面时,呈X形,交角近60°。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红棕,黄褐至暗褐色;玻璃光泽,表面风化后,光泽暗谈或士状光泽。 平行 010解理中等;硬度7~7.5;密度 3.74~3.83g/cm。十字石是泥质岩石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物,见于典型的十字石片岩中。常与蓝晶石,白云母和铁铝榴石等共生。由于它的形成仅局限于一定的温压范围内,所以被看成是中级变质作用的标型矿,以其柱状晶型,棕褐色,高硬度,以及十字石特有的双晶形态为崟定特征。
环状结构硅酸盐亚类矿物
绿柱石:六方晶系。单晶体呈柱状,通常发育完整。柱面上有细纵纹。绿柱石的晶 形随形成时温度由高向低,从长柱状经短柱状直至板状。集合体呈散染状或晶筷状。一般呈不同色调的绿色,但也有白色或无色透明者;含Gr 星翠绿色的亚种称祖母绿;透明而呈蔚蓝色的亚种称海蓝宝石,成分中含铁;呈政瑰色的亚种称绿宝石(铯绿柱石),成分中含铯;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7.5~8。密度 2.66 ~2.83g/cm。主要产于花岗岩的晶洞或花岗伟晶岩中。在伟品岩中产出的晶体, 个体可以非常巨大。 绿柱石也产在云英岩或高温热液脉中。 以六方柱状形态和柱面上具纵纹为特征。与磷灰石不同的是硬度较大。提炼铍的最重要矿物原料。祖母绿、绿宝石和海蓝宝石等亚种是名贵和重要的宝石材料。
电气石(锂、黑、镁):三方晶系。单晶体呈短杜状、长柱状甚至针状。最常见的单形是三方柱 ;柱面上常有纵纹,晶体的横断面呈弧线三角形。集合体成放射状或纤维状,少数情况下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黑电气石一般呈绿黑色至深黑色;锂电气石常呈政瑰色、蓝色或绿色,也有呈无色者;镁电气石的颜色变化于无色到暗褐色之间。此外在同一个电气石晶体横切面上,还会出现不同颜色所组成的环带,或在柱状晶体两端呈现不同的颜色。玻璃光泽。硬度7;无解理;参差状断口。密度 3.03 ~3.25g/cm。具明显的压电性和焦电性。 黑电气石一锂电气石系列常见于花岗伟晶岩、气化高温热液矿脉和云英岩中。黑电气石-镁电气石系列多见于由交代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中。此外,电气石在碎屑沉积物中也是常见矿物之一。
链状结构硅酸盐亚类矿物
斜方辉石亚族:斜方晶系。单晶体呈短柱状。集合体呈粒状、块状或放射状。颜色随Fe 含量的增高而加深:顽火辉石为无色或带浅绿的灰色,也可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紫苏辉石呈绿黑色或褐黑色;吉铜辉石呈特征性的古铜色,故名。玻璃光泽。硬度5~6。密度也随Fe含量的增高而增大(3.20~3.87g/cm),本亚族主要是基性、超基性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见于纯橄榄岩或苦橄岩石者、长岩中。也是区域变质程度较深的变质岩,如变粒岩、片麻岩和麻粒岩中常见的矿物。 以短柱状形态,颜色和两组近于正交的完好解理为鉴定特征。
单斜辉石亚族
钙铁辉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切面近于正方形。常依(100)或(001)呈接触双晶或聚片双晶。集合体呈柱状、粒状或致密块状。透辉石无色至浅绿色。钙铁辉石深绿色至墨绿色,条痕微具浅绿色;氧化后呈褐色或褐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5~6.5;110解理中等至完全,解理交角870;有时具 001或 100裂理。密度 3.22~3.56g/cm。透辉石、钙铁辉石和次透辉石是矽卡岩主要矿物之一,经常与石榴子石等共生。透辉石也是一些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中或在中、高级区城变质作用和热变质作用岩石中的常见矿物。此外,钙铁辉石也见于受热变质作用的含铁沉积物中。具辉石式解理和桂状形态。透辉石颜色较浅,而钙铁辉石则较深,且风化表面常呈褐色。
普通辉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呈短柱状,其横切面多呈八边形。依(100) 而成的简单双晶或聚片双晶比较常见。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绿黑色或黑色,少数情况下呈暗绿色或褐色;玻璃光泽。硬度5.5~6;110解理完全或中等,解理交角87°;有时见到平行 100或001的裂理。普通辉石是岩浆岩,尤其是基性岩浆岩中极为普遍的造岩矿物之一。见于各种基性、超基性岩中,与橄榄石、斜长石和角闪石 等共生。在中、高级区城变质岩和接触变质的辉石角岩中也常见到。普通辉石亦见于陨石中。
霓辉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呈长柱状或针状。柱面上经常发育有纵纹。集合体呈柱状、针状或放射状。暗绿色,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带褐色;条痕浅绿色;玻璃光泽。硬度6;110柱面解理中等至完全;有时有 100或 001裂理。密度3.40~3.60g/cm。是碱性岩浆岩的造岩矿物之一,常见于霞石正长岩、响岩等碱性岩及其伟晶岩中,白、正长石等共生。也见于碱性变质岩中。以其颜色、长柱状形态及产状最为特征。
硬玉(翡翠):单斜晶系。晶体极少见,通常以粒状、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产出。纯的硬玉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因含 Cr、Fe、Mn 等元素而呈不同色调的绿色,浅蓝黄褐或紫色;玻璃光泽。硬度6.5~7;刺状断口,质地坚韧。密度 3.24~3.43g/cm,主要产于碱性变质岩和榴辉岩中。可作为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矿物。以其颜色、致密块状及高硬度为特征是组成名贵的翡翠玉石材料的主要矿物。质地细腻、色艳者用于制作高档首饰和玉器。
斜方闪石亚族
直闪石: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板状,集合体通常呈放射状或纤维状,后者称为直闪石石棉。颜色随Fe 含量之增高而变深,有白色、灰色、绿色及黄褐色等:玻璃光泽,纤维状集合体呈丝绢光泽。硬度 5.5~6;210解理完全。密度2.85~3.57g/cm。变质成因矿物,一般仅见于中级变质的结晶片岩中。以其纤维状形态为特征。直闪石石棉是工业石棉原料之一。
单斜闪石亚族
阳起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常呈柱状或针状,依(100) 而成的简单接触双晶或聚片双晶较常见。集合体呈放射柱状或细长柱状,也有呈粒状或块状。纤维状者,称透闪石石棉或阳起石石棉。致密坚韧并具刺状断口的隐晶质块体,称为软玉。自古以来,软玉以新疆和田所产最为著名,故俗称“和田玉”,洁白温润高品质的和田玉又称“羊脂白玉”。 透闪石色法,常呈白色或灰白色:阳起石呈绿色,由浅绿色至墨绿色;玻璃光泽,纤维状者呈丝绢光泽。硬度5~6;110解理完全,解理交角56°。密度随 Fe 含量之增高而增大,在3.02~3.44g/cm之间。 透闪石主要产于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中,也常见于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片岩中,是常见矿物之一。阳起石是区城变质的绿片岩相中的特征矿物之一。此外,在热液蚀变过程中也可形成阳起石,这种作用过程称阳起石化作用。 以闪石式解理,细长柱状形态,带绿的颜色(阳起石)以及产状可作为特征。纤维状者石棉可用制作各种石棉复合材料制品。软玉是贵重玉石材料,用于雕刻各种饰物和工艺品。
普通角闪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呈柱状。由于经常发育110和010单形,故晶体横切面呈六边形。依(100)而成的接触双晶或聚片双晶常见。集合体常呈柱状或纤维状。浅绿至深绿色或黑绿色;氧化后则呈浅褐或深褐色条痕白色略带浅绿色;玻璃光泽。硬度5~6;110解理完全,解理夹角 56°,密度 3.02~3.45g/cm。含Fe 量越高者密度越大。普通角闪石是分布很广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类岩浆岩与变质岩中,尤以中性岩浆岩中最为常见,是其中的最主要暗色矿物;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角闪片岩、角闪片麻岩等岩石中也有大量产出,是角闪岩相的典型矿物。 以其柱状形态,横切面呈六边形,110解理且夹角为 56°为特征。
钠闪石:单斜晶系。蓝闪石单晶体极少见,常呈纤维状集合体。钠闪石单晶体星长柱状,柱面上有纵纹。集合体呈纤维状、棒状或粒状;钠闪石呈纤维状者,称为青石棉(蓝石棉)。 蓝闪石常呈灰蓝色、深蓝色至蓝黑色,条痕色是带浅蓝的灰色;钠闪石呈黑色,条痕色为蓝灰色;玻璃光泽或丝绢光泽。硬度5~6;110解理完全,解理夹角为56°。密度3.02~3.42g/cm。蓝闪石为低温高压变质成因的特征矿物之一,主要产于蓝片岩、云母片岩和榴辉岩中。 主要产于蓝片岩,钠闪石见于碱性岩、碱性伟晶岩以及钠质粗面岩等岩石中。青石棉多在动力变质条件下,由热液提供钠、镁质交代含铁硅质岩而成。 细长柱状或纤维状,色深往往带有蓝色调,具角闪石式解理以及产状为鉴定特征。青石棉为优良的纤维材料,具有过滤和吸附化学毒物和净化放射性微粒污染空气等的独特性能,故在核反应堆及国防工业中具有特殊用途,是重要战略物资之一。此外,还可以作黏合剂、增强塑料、抗酸抗水的矿物材料。
层状结构硅酸盐亚类矿物
蛇纹石:单斜晶系。单晶体极为军见。一般呈显微叶片状、显微鳞片状、致密块状集合体,或呈具胶凝体特征的肉冻状块体。呈纤维状的蛇纹石,称作蛇纹石石棉或温石棉,一般呈不同色调的绿色和黄绿色,也有呈白色、浅黄色、灰色、蓝绿色或褐黑色等;常见的块体呈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纤维状者呈丝绢光泽。硬度2.5~3.5;除纤维状外,001解理完全。密度2.55g/cm’左右。蛇纹石石棉具良好的柔韧性。蛇纹石主要是由超基性岩如橄榄岩或辉石岩和白云岩等,经过热液蚀变而形成的。此种作用称为蛇纹石化。大规模蛇纹石化的产物为蛇纹岩。蛇纹石板材可以用作建筑饰面材料。色泽鲜艳的致密块体,称作岫玉(岫岩玉),是玉石雕刻的工艺材料。 根据其颜色、光泽、较小的硬度、纤维状或块状形态以及产状加以识别。温石棉的抗张强度高,柔韧性好可以制成各种石棉织物和制品,用于隔热、阻燃和绝缘等,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医药、治金等部门。
高岭石:三斜晶系。单晶体呈细小的菱形片状或六方片状。通常为致密块状或土状集合体。 白色,因含杂质而有时染成浅黄、浅灰、浅红、浅绿、浅褐等色;致密块体集合体呈土状光泽或蜡状光泽。硬度2:;001:解理完全。密度2.61~2.68g/cm°。具吸水性、可塑性。 高岭石是黏土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也是黏土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由长石、似长石等矿物风化或蚀变而成,有时可以形成规模巨大的矿床。 土状块体,硬度低,具可塑性,吸水性(吸水后体积不膨帐)等易于鉴别。
滑石:单斜晶系。偶见假六方或菱形片状晶体。通常呈致密块状、鳞片状、片状集合体产出。 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因含少量杂质而可呈现浅绿、浅黄、浅棕甚至浅红色。玻璃光泽,致密块状呈油脂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001 解理完全;硬度1;手触之有滑腻感。薄片具挠性。致密块状集合体具贝壳状断口。密度2.58~2.83g/cm。耐火、绝缘性能好。 主要成因是由富镁的超基性岩,白云岩经热液蚀变交代而成。低温热变质作用形成的滑石见于硅质白云岩中。 以其低硬度,有滑感,薄片具挠性,以及产状为主要鉴定特征,在造纸、陶瓷和橡胶工业中用作填充剂,纺织工业中用作漂白剂,电子工业用于制作绝缘器件,治金工业中用作耐火材料。此外也用于化妆品、润滑剂等,亦可作雕刻材料。
叶腊石:单斜晶系。单晶体极为军见。通常呈鳞片状、叶片状、放射花瓣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白色或呈黄色、浅蓝、浅绿或灰色等;玻璃光泽,致密块状呈蜡状光泽,解理面上显珍珠光泽。001解理完全。薄片具挠性。硬度1~2;具滑腻感;密度2.65~2.84g/cm。叶蜡石绝缘性好。加水后不能水化,无膨胀性。对有机分子也不能吸附,难以染色。叶蜡石主要是由富铝的中、酸性火山岩、凝灰岩经热波蚀变而成。在某些富含铝的变质岩中亦有产出,系由黏土矿物在高温下变质而成。 以其低硬度,颜色浅,有滑感与产状为主要鉴定特征。在工业上可代替滑石的部分用途。致密块状者用作工艺雕刻材料。
蒙脱石:单斜晶系。通常呈土状或块状集合体产出。白色或灰白色,因含杂质而染有黄、浅政瑰红、蓝或绿等色;蜡状光泽或士状光泽。硬度1~2,密度2~3。有滑感。具强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因此可以作漂白剂。蒙脱石是构成膨润土和漂白土中最主要的组成矿物。蒙脱石吸水后体积急剧膨胀,并分散成糊状。 热脱水后产生体积收缩。在工程地基和建筑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膨胀性和体积收缩性所成的潜在危害性。 主要由基性火山岩,特别是基性的火山凝灰岩在碱性环境中经蚀变或风化而成。海底沉积的火山灰的分解产物经低温热液蚀变作用也可形成。 土状、吸水后膨胀并分散成糊状是其鉴定特征。蒙脱石因其强的吸附能力和大的离子交换性能用于脱色、漂白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陶瓷、染料、造纸、橡胶等工业部门,以及油脂及石油的净化工艺中。钻探工程中用作泥浆原料。
蛭石:单斜晶系。晶体常保持黑云母或金云母的片状或鳞片状假象;集合体与其他黏土矿物呈土状。 褐黄色至褐色,青铜黄色,有时带有绿色色调。珍珠光泽,但较黑云母弱。硬度 1~1.5;001解理完全;薄片具挠性。密度2.4~2.7g/cm,因含水量不同而有变化。蛭石最特征的性质是灼烧加热体积骤然膨胀并卷曲形如水蛭状,呈银灰或古铜色的膨胀体,此时密度亦迅速下降到0.6~0.9g/cm间,可以漂浮于水面上。经过焙烧过的蛭石膨胀体,具有极高的隔热和隔音性能。 由黑云母或金云母经低温热液蚀麥或风化作用所形成。也可由基性岩受酸性君浆的热变质作用而成。 结晶粗的蛭石,颜色、形态似金云母,具明显的挠性;灼烧爆裂成蛭虫状,特征显著。焙烧后的蛭石,用作隔热、消声材料,也用于造纸、涂料和农业肥料基中。
黑云母:单斜晶系。单晶体呈假六方短柱状、板状或片状。集合体成鳞片状或片状。金云母呈无色、浅黄、浅棕色、红棕色、浅绿色;黑云母因含铁量高,故颜色较深,呈深褐、绿黑乃至黑色;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001解理极完全。薄片具弹性。硬度2~3。金云母的密度2.76~2.90g/cm;黑云母为 3.02~3.12g/cm。含铁量很少的金云母,绝缘性良好,热稳定性强。黑云母因含铁量高,绝缘性极差。金云母主要产于富镁质超基性岩如金伯利岩,以及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变质带中。黑云母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岩浆岩中,特别是酸性或偏碱性的岩石中。亦见于遭受热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的泥质岩石中。在花岗伟晶岩中,常可见到粗大的黑云母。 片状形态,颜色以及弹性等为特征。金云母与黑云母的不同之处,是金云母颜色较 浅或无色。黑云母与蛭石之间最大不同的是灼烧受热后不会膨胀。金云母粗大者可用作绝缘材料。鳞片状黑云母、金云母可作建筑填充材料,
白云母:单斜晶系。晶体呈假六方柱状、板状或片状。集合体呈片状、鳞片状;鳞片状集合体并具丝绢光泽者,称为绢云母。薄片无色透明,含杂质者则微具浅黄、浅绿、浅红等色;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薄片具弹性;硬度2.5~3; 001解理极完全。密度2.77~2.88g/cm。绝缘性和隔热性优良。 白云母是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之一,在三大岩类中均有产出。在酸性岩浆结晶晚期以及伟晶作用阶段,均有大量白云母生成。由高温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白云母和石英共生体的作用过程称云英岩化作用。而在中低温蚀变作用中将长石和泥质岩石大规模改造为绢云母的作用过程,称绢云母化作用。 泥质岩在低级区域变质过程中可以形成绢云母。变质程度稍高时,形成白云母。风化破碎成细鳞片状白云母,可以成为碎屑沉积物中的碎屑物,也是泥质岩的矿物成分之一。 以其无色或浅色,片状形态,001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为特征。
绿泥石:单斜晶系。单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板状。集合体成土状、鳞片状或球粒状。带有黄褐、棕、紫、蓝或黑色调的绿色,一般含Fe量越高,颜色越深;玻璃光泽或土状光泽,解理面上可显珍珠光泽。密度2.6~3.3g/cm。硬度2~3。片状绿泥石具 001完全解理;薄片柔软,具挠性。低级变质带中绿片岩相的主要矿物。在岩浆岩中,绿泥石多为铁镁质矿物如角闪石、辉、黑云母等的次生矿物。热液蚀变形成的绿泥石在中低温热液矿床中分布广泛,这种围岩蚀变叫作绿泥石化。在沉积岩中和地表的黏土中常作为细小的碎屑物广泛分布。 以其片状形态,浅绿至深绿色,较低的使度和 001完全解理为主要鉴定特征。
架状结构硅酸盐亚类矿物
霞石:六方晶系。单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通常成粒状或块状集合体。 无色、灰白色或灰色,有的带浅黄、浅褐、浅红等色调;透明;晶面上呈玻璃光泽,断口上现油脂光泽,油脂光泽明显的块状霞石称为脂光石。1010及 0001解理不完全;贝壳状断口。硬度5.5~6;密度2.56~2.66g/cm。霞石为富钠质碱性岩中的典型矿物。主要产于与正长岩有关的侵人岩、伟晶岩以及碱性玄武岩、富碱的基性岩或超基性火山岩中,与碱性长石、碱性辉石与碱性长石、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和磷灰石等共生,不与石英共生。受热液作用或风化作用易转变为沸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 断口油脂光泽,无完好的解理,硬度可与长石相区别。用作玻璃、陶瓷的工业原料。
白榴石:四方晶系,605°C以上时,结晶成等轴晶系;常温常压下则转变成四方晶系,但仍保持原有的高温变体的晶形。晶体常见完好的四角三八面体 。集合体呈粒状。白色或无色,有时呈淡黄、淡肉红、浅绿或灰色等;玻璃光泽或暗淡光泽。110解理极不完全。硬度3.5~6。密度 2.47~2.50g/cm。 白榴石主要见于新近纪以后或近代富钾而贫硅的碱性火山熔岩及浅成岩中,常以斑晶产出,与碱性辉、霞石等共生,但不与石英族矿物共生。时代老的熔岩,其中所含的白榴石已经蚀变殆尽。 白榴石色浅,完好的四角三八面体晶形,产于碱性火山岩中,可作为鉴定特征。
六、碳酸盐、硝酸盐和硼酸盐矿物
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三方晶系。方解石在自然界经常出现良好的晶形。常见的单形有:六方柱、菱面体以及复三方偏三角面体等。依(0112)为双品面的聚片双品或接触双晶为常见,依(0001) 为双晶面的接触双晶也较普遍。集合体的形态多种多样。常呈晶筷状、片状、粒状,以及鲕状、豆状、结核状、块状、钟乳状、土状等。 无色或白色,因含杂质而星灰、黄、褐、浅红、紫、绿、黑等不同的颜色;纯净无色透明的方解石,称冰洲石。玻璃光泽;硬度了;性脆;解理平行 1011完全。密度2.6~2.9g/cm。遇冷稀盐酸即剧烈反应产生气泡。某些方解石具有发光性。
菱镁矿:三方晶系。晶体常呈菱面体。通常呈粒状集合体。在风化壳中呈瓷状块体。白色、灰白色,含铁者呈黄或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解理平行 1011完全;瓷状块体具贝壳状断口。密度2.98~3.48g/cm,随二价铁离子含量的增高而增大,热液成因的萎镁矿,系由沉积碳酸盐岩经含镁热液交代作用而成。富含镁的超基性岩受到含碳酸盐热液的作用,也可以形成菱镁矿。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含镁的岩石由于受地表含碳酸水溶液的作用,常在风化壳底部形成菱镁矿的细脉或呈胶态状填充于岩石裂隙之中。
菱铁矿:三方晶系。单晶体以呈 1011菱面体者最常见,晶面常弯曲。集合体呈粗粒至细粒块状体,亦有呈结核状、葡萄状、土状者。灰黄至浅褐色,部分因受氧化而呈深褐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性脆;解理平行 1011完全。密度 3.96g/cm左右。外生成因的菱铁矿见于灰黑色页岩、黏士岩或含煤地层中,系在缺氧的还原环境条件下,由生物作用或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其形态常呈致密块状或呈具有放射状构造的结核状。热液成因的菱铁矿见于金属矿脉中。菱铁矿在氧化条件下,易于氧化分解而转变为针铁矿,纤铁矿或褐铁矿。 以其菱面体完全解理,和遇冷稀盐酸缓慢起泡为鉴定特征。与本亚族其他矿物的区别在于密度大,燃灼后的残渣具磁性。提炼铁的矿物原料,焙烧后的矿石多孔,易炼。
菱锰矿:三方晶系。单晶体以呈1011菱面体,通常呈粒状、肾状、块状集合体。新鲜晶体呈玫瑰红色、粉红色。含杂质或氧化呈灰黄,褐黑色等;玻璃光泽。硬度3.5~4;性脆,解理平行 11011;完全。密度在3.70g/cm左右,随铁和钙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内生热液成因的菱锰矿主要见于铜、铅、锌硫化物热液矿脉中,与菱铁矿、萤石和石英等共生。外生沉积作用形成的菱锰矿大量分布于海相沉积锰矿床中。在风化作用中,菱锰矿易氧化形成软锰矿、硬锰矿等含锰的氧化物。 以其颜色,以及菱锰矿的风化表面或裂缝中,经常有黑色的氧化锰存在可区别于其他类似的碳酸盐矿物。提炼锰的重要矿物原料。
文石:斜方晶系。单晶体常呈柱状或尖链状;在(110)为双晶面的接触双晶常见,并往往构 成假六方柱形的贯穿三连晶。集合体常星柱状、针状、纤维状或晶筷,也有呈钟乳状、豆状、鲕状产出者。 无色透明或白色;玻璃光泽。解理平行 010:不完全;贝壳状断口,断口常呈油脂光泽。硬度3.5~4;密度2.94g/cm。遇冷稀盐酸即剧烈发生气泡。
白云石:三方晶系。单晶体常呈(1011)菱面体。晶面常弯曲成马鞍状。双晶常见者有以 (0001)、 (1010)、(1120)及(0221) 为双晶面的聚片双晶,后者常由机械作用所产生的滑移双品。集合体常呈粗粒至细粒状或致密块状。无色、白色或浅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3.5-4;性脆;解理平行 1011完全;解理面亦常呈弧形状。密度2.86g/cm。白云石是沉积岩中广泛分布的矿物之一,是组成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白云石的形成主要有沉积和热液两种成因。原生沉积的白云石是在盐度很高的海盆和湖盆中直接沉积形成的,可以形成巨厚的白云岩层。但是大量的白云石是次生的,是石灰岩受到含镁质的热水溶液交代而形成的,此作用称为白云岩化作用。此外,在金属矿脉中也常有白云石作为脉石矿物出现。白云质灰岩在变质作用中可重结晶形成白云质大理岩。
孔雀石:单斜晶系。单晶呈针状或柱状,集合体常呈钟乳状、肾状、葡萄状产出,其内部具同心层状或放射纤维状构造,皮壳状或纤维状集合体亦常见。土状者称为铜绿或石绿。深绿至鲜绿色;条痕淡绿色;玻璃光泽至金刚光泽,纤维状集合体呈丝绢光泽,土状者光泽暗淡。硬度3.5~4;性脆;解理平行 201完全,平行 010中等。密度 3.9~4.0g/cm。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风化次生矿物,经常与蓝铜矿共生。 以其绿色,条痕淡绿色,钟乳状、肾状、葡萄状,以及与稀盐酸反应剧烈起泡为特征。孔雀石是原生硫化物铜矿 床的我矿标志。量多时可作为提炼铜的矿 物原料;质纯色美者是制作首饰和工艺雕刻品的材料;粉末可作绿色颜料。
蓝铜矿(石青):单斜晶系。晶体呈厚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呈晶簇状、钟乳状、粒状、皮壳状或土状,深蓝色,钟乳状或士状者常为浅蓝色;条痕浅蓝色;玻璃光泽,钟乳状或土状者,光泽暗淡。硬度3.5~4;性脆;解理平行011、100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密度3.77g/cm。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风化产物,常与孔雀石共生,是原生硫化物铜矿 床的找矿标志。 以其深蓝色、条痕淡蓝色和与孔雀石共生,以及与稀盐酸反应剧烈起泡为鉴定特征。主要用途同孔雀石。
硝酸盐矿物
钠硝石:三方晶系。晶体呈菱面体状,极少见。通常呈致密块状、皮壳状或盐华状集合体产出。 无色或白色,含杂质呈灰色、黄褐色;透明;玻璃光泽。硬度1.5~2;解理平行1011完全;性脆。密度2.24~2.29g/cm。味微咸涩,易溶于水。具强潮解性。产在炎热干旱地区的土壤中。主要系腐烂有机物受硝化细菌分解作用而产生的硝酸根与土壤中的钠化合而成,常与石膏、芒硝、石盐等共生。世界最著名的产地为智利。我国青海西宁地区红土层中也有巨厚的钠硝石层分布。 以其易溶于水,易潮解,味微咸涩为特征。氮肥的主要原料,并用于制造硝酸和其他氮素化合物。
硼酸盐矿物
硼镁铁矿:斜方晶系。晶体呈柱状或针状。通常呈纤维状、放射状、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墨绿色至黑色,颜色随成分中 Fe 含量增大而变深;条痕浅黑绿色至黑色;光泽暗淡。纤维状集合体者呈丝绢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硬度5.5~6;无解理。密度3.6g/cm。粉末具弱磁性。我国的硼镁铁矿主要产于接触交代成因的镁质矽卡岩或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中,常与磁铁矿、硅镁石及金云母、镁橄榄石和硼镁石等共生。 以深的颜色和条痕色,暗淡光泽,硬度和产状特征可与电气石相区别。提炼硼的矿物原料。
硼砂:单斜晶系。单晶体常呈 100板状或沿Z轴延伸的短柱状。集合体常呈粒状或土块状。晶体无色透明,白色或微带绿、蓝、黄色调等;玻璃光泽,土状者暗淡。解理平行100完全,平行 110中等,平行 010不完全;硬度2~2.5;性极脆,密度1.66~1.72g/cm 。易溶于水,微带甜味。烧时膨胀,易熔成透明的玻璃状体。硼砂是最常见的含水硼酸盐矿物之一,主要产于干旱地区的盐湖或硼湖的蒸发、干涸沉积物中,与钠硼解石、石盐、无水芒硝、石膏等矿物共生。 以其白色,易溶于水,具甜味,烧时膨胀熔成玻璃状体为鉴定特征。提炼硼的最重要矿物原料。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玻璃、玻璃纤维、防腐剂、油漆、涂料、糖瓷制品和洗涤剂等领域。硼的化合物是航空和车事装甲的重要防护材料。硼的氢化物也是液体火箭推进剂常用的燃烧剂等。
七、硫酸盐、钨酸盐和磷酸盐矿物
硫酸盐矿物
重晶石:斜方晶系。通常呈块状、粒状、结核状、钟乳状集合体。常为无色或白色,有时呈黄、褐、淡红等色;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硬度 3 ~ 3.5;性脆;解理平行完全,平行中等。密度4.5g/cm左右。热液成因的重晶石见于中、低温热液金属矿脉中,与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辰砂等 硫化物以及萤石、石英、方解石等共生,或者以单一的重晶石脉出现。沉积成因的重晶石呈 透镜体状或结核状见于沉积锰矿、铁矿和浅海沉积物中。以其密度较大,三组发育的解理和板、柱状晶形为特征。
天青石:斜方晶系。集合体呈粒状、纤维状、钟乳状、结核状等。常呈带浅蓝或蓝灰色调的灰白色,有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晕彩。硬度 3~3.5;性脆;解理平行完全,平行中等。密度3.9~4.0g/cm。热液成因的天青石,则以热液细脉状或基性喷出岩的气孔充填物 产出。我国著名的江苏溧水爱景山产出的天青石即属热液成因的。与重晶石很相似,但密度稍小于重晶石。若将小片矿物置火焰上灼烧,天青石呈深 红色的焰色反应,而重晶石的焰色反应呈黄绿色。
硬石膏:斜方晶系。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或纤维状。双晶依(011)形成 接触双晶或聚片双晶。 纯净者透明,无色或白色,常因含杂质而呈暗灰 色,有时带红色、紫色或蓝色;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 珠光泽。硬度 3 ~3.5;解理平行1{010;和{100;完 全,平行(001}中等,三组解理面相互垂直。密度 2.9~3.0g/cm。硬石膏主要产于蒸发作用所形成的盐湖沉积物中, 常与石膏共生。硬石膏可以三组相互垂直解理作为鉴定特征。
石膏:单斜晶系。集合体呈块状、细粒状、纤维状、土状等。单晶体常呈平行板状;双晶常依(100)为双晶面的燕尾双晶 石膏 呈丝绢光泽。硬度 2:解理平行。石膏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以其硬度低,密度小和具有(010)极完全解理为鉴定特征。
钨酸盐矿物
白钨矿:四方晶系。通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单晶体呈近于八面体的四方双锥形(图4~62),其晶面上常现斜的条纹 解理依(101)中等;参差状断口;性脆。硬度4.5。密度 6.1g/c㎡。具发光性,紫外线照 射下发淡蓝或黄白至白色荧光。 通常为白色,有时微带浅黄、浅黄褐或浅绿色;透明至半透明。金刚光泽或油脂光泽 作为鉴定特征并可应用于找矿上。白钨矿以色浅、油脂光泽、密度大为鉴定特征。
磷酸盐矿物
磷灰石:六方晶系。集合体成块状、粒状、结核状等。密度 2.9~3.2g/cm。加热后常可见磷光发光性。 黑色;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硬度5;解理平行不完全。在伟晶岩、接触交代矿床和热液矿脉中有时 也可见粗大的柱状晶体磷灰石生成。磷灰石以其柱状晶形,光泽和硬度作为鉴定特征。
四、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刚玉:晶系:三方晶系 晶体形态:晶体常呈完好的六方柱状、桶状或近似腰鼓状,常见依菱面体(1011),较少为(0001)的聚片双晶,以至在晶面上常见几组相交的双晶纹。纯净刚玉为无色透明,一般为灰色、蓝灰色或黄灰色。含不同杂质时呈不同颜色,含铁者呈黑色;含溶元素而呈红色者,称红宝石;含铁、钛元素而呈蓝色者称蓝宝石;含镇者呈黄色。在有些红宝石和蓝宝石的(0001)面上可以看到成定向密集分布的针状金红石包体 物理性质:硬度9;无解理;常因聚片双晶或细微包裹体产生0001|或10111的裂理。密度3.95~4.10g/cm3。 形成原因:刚玉多形成于高温富A12O3贫SiO2的岩浆结晶作用中,因而见于刚玉正长岩和斜长岩、玄武岩或刚玉正长岩质伟晶岩中。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的刚玉,见于火成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由黏土质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则可以形成刚玉结晶片岩或富铝片麻岩。 鉴定特征:以其晶形,双晶条纹,和高硬度判断。
赤铁矿:晶系:三方晶系 晶体形态:单晶体常呈板状,主要由板面与菱面体等所组成之聚形(图4(0001)面上常出现由(1011)双晶条纹组成的三角形花纹。集合体形态多样:显晶质的有片状、鳞片状或块状,其中具金属光泽的片状集合体称为镜铁矿;具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集合体称为云母赤铁矿;隐晶质集合体有鱼状、肾状、粉末状和土状等,其中土状赤铁矿称铁储石 物理性质:显晶质的赤铁矿呈铁黑至钢灰色;隐晶质的鱼状、肾状和粉末状者呈 光泽,或土状光 ,条痕为樱红色,故俗称“红铁矿”;金属光泽(镜铁矿、云母赤铁矿)至半金属泽。不透明。硬度5.5~6,土状者显著降低。密度5.0~5.3g/cm²。形成原因:镜铁矿常因含磁铁矿细微包裹体而具较强的磁性而形成赤铁矿 鉴定特征:樱红色条痕和某些形态特点是鉴定赤铁矿的最主要特征。
金红石:晶系:四方晶系 晶体形态:单晶体呈柱状、棒状或针状。双晶常见依(101)为接合面成时状双晶或轮式双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或致密块状。通常呈棕褐色至褐红色; 物理性质:条痕浅黄棕色至浅褐色;金刚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6;性脆;解理平行|110]中等。密度4.2~4.3g/cm3。 形成原因:在岩浆岩中作为副矿物出现,亦常呈粒状见于片麻岩等变质岩中。金红石由于化学稳定性好,常见于砂矿中。 鉴定特征:以其颜色、四方柱形、膝状或轮式双晶为特征。与相似矿物锡石和皓石的区别是:锡石具较大密度(6.8~7.0g/cm3),而错石具较大的硬度(7.5)。
锡石:晶系:四方晶系 晶体形态:晶体常呈由四方双锥和四方柱所组成的聚形以(101)为双晶接合面的 肘状双晶常见。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或致密块体。 物理性质:几乎无色,一般为黄棕色至深褐色;条痕白色至淡黄褐色;金刚光 译,断口油脂光泽。透明度随颜色的深浅而异,大多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6~3性脆;解理平行(110)不完全;贝壳状断口。密度6.8~7.0g/cm3。 形成原因:锡石的形成主要与酸性岩,尤其与花岗岩有密切的关 系,其中以气化-高温热液成因的 鉴定特征:锡石的晶形和颜色很相似于金红石和皓石,但其密度远较后二者为大。
石英:晶系:三方晶系 晶体形态:单晶通常呈六方柱和菱面体等单形所是 纹。集合体呈粒状、梳状、品族状或致密块状。a-石英因含各种杂质,颜色多种多样,形成不同的变种。常见无色、白色和灰色等纯净无色透明的石英品体,称水晶:烟灰、烟黄色者称烟水晶;暗棕色者称茶晶;黑色者墨晶:紫色者称紫水晶:黄色吉称黄水晶;呈浅红色、粉红色的石英称蓄薇石英;呈乳白色的称乳石英。内含针状金红石、电气石等包裹体者称为发晶:含有液态和气体共同组成的 裹体,摇晃时水珠分合,称水胆水晶。含密集定向规则排列的纤维状、针状包裹体而呈现,称为石英猫眼。由石英交代纤维状石棉具丝绢光泽者呈黄褐色者称虎晴石;淡蓝色者称鹰眼石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硬度7;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密度 2.65g/cm'。具压电性。隐晶质的石英集合体,单品呈纤维状, 形成原因:a-石英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许多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也是1种金属、非金属矿脉的主要脉石矿物。隐晶质石英多为外生作用的产物,为低温热液胶体成因产物,主要充填产于喷出岩的孔洞中。 鉴定特征:a-石英以其晶形,无解理,贝壳状断口,硬度为其鉴定特征。如由高温B-石英转变而成,则仍可保持六方双锥的假象。
蛋白石:晶系:通常认为,蛋白石为非晶质矿物。但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图4-23)和X射线发现,其内部存在着方石英维晶和SiO,球体的亚显微晶质结构堆积 晶体形态:通常呈肉冻状块体或葡萄状、钟乳状、皮壳状等。颜色不定,通常为蛋白色,因含各种杂质而呈现不同颜色。通常微透明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或 白光泽。无色透明者称玻璃蛋白石;半透明而具强烈的橙、红等反射色者称火蛋白石;半透明带乳光的或具变彩效应的蛋白石称贵蛋白石(欧泊)。硬度5~5.5。密度视含水量和吸物质的多少介于1.9~2.3g/cm²之间。 形成原因:低温热液形成,其中从火山温泉中沉淀而成的称硅华。在外生条件下可由硅酸盐矿物受风化分解而产生的硅酸溶液凝聚而成。带至海水中的硅酸溶液,被硅藻、放射虫等生物收后构成硅质骨骼,死亡后堆积而成为硅藻土。 鉴定特征:以其蛋白光泽和变彩为其特征。与石髓之区别是蛋白石硬度较低。
尖晶石:晶系 等轴晶系 晶体形态:晶体常呈(111)八面体形,有时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组成尖晶石律(111)成接触双晶(图4-24)。无色者少见,通常呈红色(含Cr)、绿色或褐黑色(含Fe2和Fe)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硬度8;无解理;偶有平行裂理度3.55g/cm²。 形成原因:形成于侵入岩与白云岩或镁质碳酸盐岩的接触交代带中,在富铝贫硅的泥质岩的热变质带亦可形成尖晶石。作为副矿物,见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中。此外,也常见于砂矿中。 鉴定特征:以其八面体晶形,尖晶石律接触双晶和高硬度为主要鉴定特征。
磁铁矿:晶系 等轴晶系 晶体形态:单晶体常呈八面体较少呈菱形十二面体。双晶依尖晶石律(111)成接触双晶。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和粒状。 铁黑色; 物理性质: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6;无解理;有时具1111裂理;性脆。密度5.20g/cm3具强磁性。 形成原因:要形成于内生作用和变质作用过程中,作为副矿物几乎见于所有岩石类型中。是岩浆成因铁矿床、接触交代铁矿床、气化-高温含稀土铁矿床、沉积变质铁矿床以及一系列与火山作用有关铁矿床中的主要铁矿物 鉴定特征:以其晶形,黑色条痕和强磁性可与其相似的矿物如赤铁矿、铭铁矿等相区别。
黑钨矿:晶系 单斜晶系。 晶体形态 晶体常呈板状或短柱状,平行柱延伸方向常具纵向条纹。双晶常依(100)(023)成接触双晶(图4-26)。集合体为板状、刃片状或粗粒状。 物理性质:暗红褐至铁黑色;条痕黄褐色(随含Fe量的增加而加深)至褐黑色;半金属光泽;解理平行10101完全。密度7.12~7.51g/cm3(随含Fe量的增高而增大)。具弱磁性。 形成原因:黑钧矿成因上与花岗岩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高温热液石英脉及云英岩化花岗岩中。 鉴定特征:黑钨矿以其板状、刃片状形态,褐黑色,010|完全解理和密度大为其鉴。
三水铝石:晶系 本族矿物包括A1(OH)3的三个同质多象变体。其中以单斜晶系的三水铝石在自然分布最广,而三斜晶系的三斜铝石和单斜晶系的三羟铝石则很少见 晶体形态 单晶体呈假六方形极细片状。通常呈结核状、豆状集合体或隐晶质块状白色,常带灰、绿和褐色;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集合体和隐晶质光泽暗淡。硬度2.5~3; 平行|001|极完全,解理面现珍珠光泽。密度2.30~2.43g/cm3。无可塑性。 形成原因:主要是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分解和水解的产物,形成于热带风化作用过程中。部分铝石系低温热液成因。 鉴定特征:以其极完全解理、低硬度、密度小、玻璃光泽为主要鉴定特征。
针铁矿:晶系 斜方晶系。单晶体少见。 晶体形态 常见呈针状或鳞片状、肾状、钟乳状、结核状或土状集合体 黄至褐红色; 物理性质:条痕褐黄色;半金属光泽;结核状,土状者光泽暗淡。硬度5~5.5;解理平行10101完全;参差状断口;性脆。密度为4.28g/cm²,但土状者可低至3.3g/cm² 形成原因:通常所谓的褐铁矿,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矿物种,而是以针铁矿或水针铁矿为主要组分并包含数量不等的纤铁矿、黏土等而组成的混合物。 鉴定特征:以其胶体形态和褐黄色条痕为特征。
硬锰矿:晶系 斜方晶系 晶体形态 通常呈葡萄状、钟乳状树枝状或土状集合体。单晶极为罕见。 物理性质 暗灰黑至黑色;条痕褐黑至黑色;半金属光泽至暗淡光泽。硬度5~6;呈土状而硬度低者称为锰土。性脆。密度4.71g/cm3 形成原因:要为外生成因,见于锰矿床的氧化带。主要由锰的碳酸盐或硅酸盐风化而成。此外也常见于沉积锰矿床中 鉴定特征:以其胶体形态,黑色条痕和硬度较高为鉴定特征。
三、卤素化合物矿物
氟化物矿物
萤石:晶系:等轴晶系。黄石呈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及其聚形(图4-14)。在立方体面上有时出现镶嵌式花纹。双晶常见,由两个立方体相互贯穿而成,双晶面(111)。集合体呈粒状、块状、球粒状或钟乳状。黄石呈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及其聚形。 晶体形态:颜色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白色、紫色、蓝色或绿色,而无色、黄色少见。体面上有时出现镶嵌式花纹。双晶常见,由两个立方体相互贯穿而成,双晶面(111)。集合体呈粒状、块状、球粒状或钟乳状。黄石呈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及其聚形。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硬度4;性脆;解理完全。密度3.18g/cm3。具荧光性,稀土含量高者其有热发光性。 形成原因:莹石主要形成于热液作用和沉积作用。热液矿床主要产于流纹岩、花岗岩、片岩中,集成为独立的中、低温萤石石脉或产化岗书晶岩的晶洞中。沉积成因的萤石呈层状。 以其晶形、八面体完全解理和硬度为鉴定特征。
氯化物矿物
石盐:晶系:等轴晶系。单晶体呈立方体形。 晶体形态:在(100)面常见有漏斗状阶梯凹陷的散晶,特称漏斗状晶体我国西北盐湖中的有些石盐,盐粒如珠,特称珍珠盐。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或疏松状盐华。 物理性质:纯净者透明无色,结构中存在中性钠原子时呈蓝色;含机械混入物者则呈现各种颜色:灰色(泥质)、黄色(氢氧化铁)、红色(氧化铁)和黑褐色(有机质)等;玻璃光泽,风化面现油脂光泽。硬度2;性脆;解理平行100完全。密度2.1~2.2g/cm3。易溶于水,味咸。 形成原因:石盐为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主要聚集形成于干热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海浅水湖、海湾的蒸发沉积作用。 鉴定特征 以其立方体的晶形和完全解理,易溶于水,味咸为主要鉴定特征。
钾盐:晶系:等轴晶系 晶体形态:单晶体常呈立方体,或立方体与八面体的聚形。集合体为粒状、致密块状。纯净者无色透明,当存在细微气态包裹体时呈白色,存在Fe2O3混入物时呈红色 物理性质:玻璃光泽。硬度2;解理平行100完全。密度1.97~1.99g/cm²。易溶于水,味咸且涩。典型的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 形成原因:一种蒸发沉积矿物,由含盐溶液沉积而成,因而常见于干涸盐湖中,与石盐、石膏、杂卤石、光卤石和硬石膏共生; 鉴定特征:鉴定特征与石盐很相似,但味苦且咸涩。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二、硫化物矿物
辉铜矿:斜方晶系,粉末状。 暗铅灰色;条痕暗灰色。金属光泽。硬度 2~3;略具延展性,小刀刻划时不成粉末, 留下光亮刻痕。相对密度 5.5~5.8。"外生作用形成的辉铜矿见于某些含铜硫化物矿床的 次生硫化物富集带,系氧化带渗滤下去的硫酸铜溶液与原生硫化物(黄铜矿、斑铜矿、黄 铁矿等)进行交代作用的产物。以其暗铅灰色、低硬度和弱延展性(小刀刻划后,划痕光亮)区别于其他含铜硫 化物。
方铅矿:等轴晶系。常呈立方体晶形,有时以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通常呈粒 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图4-5 方铅矿的晶体形态和晶簇。立方体;八面体;三角三人面体 铅灰色;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 2~3;解理平行立方体100;完全。密度7.4~ 7.6g/c㎡。具弱导电性和良检波性。形成于不同温度的热液过程中,其中以中、低 温热液过程最为主要,经常与闪锌矿一起形成铅锌硫化物矿床。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硬度小,密度大为主要鉴定特征。
闪锌矿:等轴晶系。等轴晶系,低温条件下有时呈菱形十二面体状。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体。条痕由白色至黄色、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硬度 3.5~4;解理完全。密度 3.9~4.1g/cm’。闪锌矿常见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和各种热液成因矿床中,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以其菱形十二面体完全解理,解理面上呈金刚光泽,较浅的条痕颜色,以及经常与 方铅矿密切共生等为主要鉴定特征。
辰砂:三方晶系。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粒状,有时为致密块状、粉末状及被膜状等。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粒状,有时为致密块状、粉末状及被膜状等。主要形成于低温热液过程中,在碱性介质中沉淀晶出。常与 辉锑矿、雄黄、雌黄、黄铁矿、石英等矿物共生。以猩红色及红色条痕色,密度大,硬度底为主要鉴定特征。
磁黄铁矿:六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暗青铜黃色,表面常具暗褐鲭色;条痕灰黑色; 透明;金属光泽。硬度 4,性脆;解理平行010完全,平行裂理发育。密度4.6~4.7g/c㎡。 导电性和磁性。在基性岩 内的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它是主要矿物成分之 ,与黄铜矿、镍黄铁矿紧密共生。其暗青铜黄色,硬度小,具磁性为主要鉴定特征。
黄铜矿:四方晶系。晶体常见单形呈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等,但单晶体较少见。通常为致密块 或分散粒状。铜黄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错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发育。 2度3~4;性脆;密度4.1~4.3g/cm’;能导电。 黄铜矿分布较广,可形成于多种地质条件下。出现于与基性岩、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 2物岩浆矿床、斑岩铜矿、各种热液(包括火山热液)成因铜矿床中,以及某些沉积成因 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黄铜矿与黄铁矿相似,但以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加以区别。
辉锑矿:单斜晶系。集合体常呈放射状、柱状晶簇,或致密粒状块状集合体。解理面上常见有机的聚片双晶纹;硬度 2;性脆;密度4.6。辉锑矿为分布最广的锑矿物,见于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以其铅灰色,柱状晶形,解理面上有横纹为主要鉴定特征。
雌黄:单斜晶系。集合体呈片状、梳状、土状等。 与自然硫、氯化物等共生。极完全,薄片具挠性。硬度 1.5 ~2。密度 3.5g/c㎡。 柠檬黄色;条痕鲜黄色;油脂光泽至全刚光泽,解理面为珍珠光泽。解理平行100。低温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常与雄黄密切共生。此外,还见于热泉沉积物和火山凝华 硫不具极完全解理。以其柠檬赏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为主要鉴定特征。
雄黄:单斜晶系。晶体通常细小,呈针状或柱状。一般以致密粒状或土状块体或皮壳状产出。橘紅色;条痕液橘紅色;晶面上具金刚光泽,断面上呈现树脂光锋。硬度1.5-2;性 单斜晶系。晶体通常细小,呈针状或柱状。一般以致密粒状或土状块体或皮光状产出。 为鲜红色,密度大。与辰砂相似,但辰砂条痕色 低温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亦见于温泉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中,与部黄共生。以其橘红色,条痕淡橘红色,硬度低为主要鉴定特征。
辉钼矿:单斜晶系。通常以鳞片状集合体产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 单品体常呈不完整六方板状、片状,底面上常有条纹。要是高、中温热液成因 的,常与黑钨矿、锡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等共生。以其铅灰色,金属光泽,硬度低,底面解理极完全为主要鉴定特征。
黄铁矿:等轴晶系。集合体常呈致密块状、粒 状以及草莓状、结核状等。浅黄铜色,表面带有黄褐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6~6.5;性脆; 断口参差状。密度4.9~5.27g/cm。浆矿床、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多金属热液矿床以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床中。外生成困 黄铁矿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矿物,形成于多种不同地质条件下。以其晶形、晶面条纹、颜色、硬度等特征可与相似的黄铜矿、磁黄铁矿相区别。
毒砂:单斜晶系。集合 体往往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锡白色;表面常带浅黄的销色;氘痕灰黑 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 5.5 ~6;性脆; 解理平行不完全。密度 5.9~ 6.3g/c㎡。毒砂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硫碎化物,其形成 高温和中温热液矿床和某些接触交代矿床中。以其灰白色,硬度高,锤击之发蒜臭味为主要鉴定特征。
一、自然金属元素矿物
自然铜:等轴晶系,通常呈不规则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铜红色,表面常带有销色;条痕铜红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 2.5 ~3;具强延展性; 无解理;断口呈锯齿状。密度 8.95g/cm’(纯铜)。熔点 1083℃。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 热性。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鉴定特征 自然铜:铜红色,强金属光泽,密度大,延展性强,表面常有黑色氧化膜,溶于稀HNO 3 ,加氨溶液呈天蓝色。
自然金:等轴晶系,分散粒状、片状、树枝状集合体,金黄色,条痕色与颜色相同,随其成分中含 Ag 量的增高则颜色逐渐变为淡黄;金属光 泽,不透明;硬度 2.5~3;无解理;具强延展性;可以锤打成金箔或拉成金丝。密度 19.3g/cm°(纯金)。熔点 1062℃。热和电的良导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只溶于 王水。主要形成于高、中温热液成因的含金石英脉中,或产于蚀 变岩以及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主要特征是颜色和条痕色均为金黄色。 摩氏硬度2.5~3。 密度15.6~18.3g/cm。
自然硫:斜方晶系,双锥状或厚板状,由菱方双锥、菱方柱、板面等组成,带有各种不同色调的黄色;条痕白色至淡黄色;晶面呈金刚光泽,而断面显油脂光 贝壳状断口;解理不完全;性脆;硬度 1~2。密度 2.05 ~2.08g/cm;熔点低,易燃,有 臭味。 自然硫为硫蒸气直接凝华或由硫化物,如硫化氢、黄铁矿等不完全氧化或氧化后经还 形成于地表。自然硫矿床最主要的成因是由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沉积和火山喷发作用形 的。颜色、光泽、底硬度,性脆和易熔。
金刚石: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聚形,无色透明,通常带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或褐色色调。也有 少数金刚石呈现蓝色、黑色、黄色和粉红色等。晶面呈标准金刚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硬 度 10;性脆;平行(|解理中等。密度 3.50~3.52g/c㎡。纯净金刚石热膨胀系数小, 导热性好,室温下其导热率几乎是银的 5 倍。刚石结晶发生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超基性岩的金伯利岩 和钾镁煌斑岩中。与金刚石共生的矿物有橄榄石、镁铝榴石、铬透辉石、金云母等。以极高的硬度,标准金刚光泽,晶形轮廓常呈浑圆状,紫外线照射下显磷光为其主 要鉴定特征。
石墨:六方晶系2H形,通常为鳞片状、块状或土状集合体。钢灰至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隐晶质土 状集合体的光泽暗淡。硬度 1 ~2;平行;解理极完全;薄片具挠性;性软,有滑感, 易污手。密度 2.09~2.26g/cm’。自然界中石墨往往在高温条件下形成。分布最广的是沉积变质成因的石墨,系由富含有 机质或碳质的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而成。接触变质成因的石墨,可由煤系或碳质页岩经 热变质或碳酸盐矿物分解而成。以颜色,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硬度低,密度小,有滑感,易污手为其主要鉴定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