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知识总结,包括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以及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两部分内容。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总结,包括丝绸之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等等。
医疗与公共卫生知识总结,包括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的产生
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筑屋
产生:农业出现→筑屋定居→聚居点
布局:住宅、仓廪、地窖、公共活动场所等
功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集镇的出现
背景
手工业者定期交换商品的地方逐渐形成集市
商人的出现使集市成为一定地域的经济中心
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保护财富和安全,筑垒设防
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
两宋:有些镇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吸引了更多手工业者和商人,促进了市场繁荣
元朝:漕运、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工商业集镇
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城市的产生
居住人口增多,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
概念
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中西方区别
中国
商朝
初具规模,宫殿和宗庙位于中心
周朝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将城邑分为三等
西方
古希腊
分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区
古罗马
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城市建设的标准
世界各地的民居
两河流域
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用木材做制成屋顶的栋梁
每户基本一样: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
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防晒保湿
古代中国
木构抬梁到砖木结构
体现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古希腊、古罗马
木、石、砖、混凝土
集体住宅,专供百姓和外来人员租住
印第安人
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里
刀耕火种,迁徙而居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演进
工业革命后
工业生产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影响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两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居住条件的改善
1850s:美国人发明电梯
1870s: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泥土技术
20世纪:集中供暖、制冷推广;私人卫生间普及
二战后:社区蓬勃发展,社区功能增多
基础设施的发展
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
20世纪以来: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人们的出行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城市化早期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
19世纪
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交通拥挤成为普遍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环境污染
交通拥堵
贫富矛盾
犯罪率增加
失业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