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年恩施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人是最大的问题,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内容点总结。
编辑于2022-05-22 20:35:32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存在问题
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恩施最大的实际
州域经济不强,经济总量不大,3个县GDP未过百亿,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率仅47.6%;
财源建设不够,税收过千万元企业仅77家,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全省的40%,财政自给率仅19.7%;
基础设施滞后,大交通格局尚未形成,部分乡镇、村庄交通条件差,工业园区承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突出;
民生保障不足,医疗教育等领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数智化水平低;
思想破冰不够,少数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总体要求
子主题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立足大生态、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推动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焕发新气象、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激发新效能,努力把恩施建设成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突破2000亿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力争突破11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
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
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5%;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
政策取向
加快发展,必须把握时代大势。
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顺应时代大潮,抓住政策窗口期,加快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必须找准自身方位。
恩施是湖北面向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湖北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湖北的重要资源宝库,是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一极,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特殊而重要。必须立足恩施、放眼全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加快发展,必须抢抓难得机遇。
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将恩施纳入“宜荆荆恩”〔5〕城市群、确定武汉市对口帮扶、出台支持民族地区和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前所未有,机遇稍纵即逝,必须争分夺秒、奋发有为,把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凝结成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必须立足特色优势。
恩施拥有“土硒茶凉绿”特色资源优势,必须加强谋划、策划、规划,做足“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的文章,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
加快发展,必须振兴县域经济。
县域强则州域强,要以县域发展壮大支撑州域绿色崛起。必须加快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下大力气培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骨干财源,推动县域经济整体提升。
加快发展,必须依靠项目支撑。
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项目上来。要坚持“项目为王”,科学超前谋划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想方设法引进项目,以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支撑州域快速发展。
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一)在壮大工业经济上下功夫
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力争页岩气年产能达到3亿方。加快谋划高新区LNG项目。推进桃李溪、大龙潭抽水蓄能及淋溪河水电站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华新绿色建材等项目,建成洲际食品、菜大师等项目,加快一正药业、和诺生物等技改项目实施,支持立讯精密、达翔技术等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8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完成恩施高新区拓展区规划编制,推进县市园区规划修编。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网和工业污水处理等设施。推动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清理整顿园区“问题”项目。启动恩施高新区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新引进企业25家、新投产10家。
储备“标准地”3500亩,探索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推广“五证同发”。全面推行“亩产论英雄”。制定稳岗就业政策,加强煤电油气运保供,推进工商业用户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二)在提升农业产业化上下功夫。
落实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双十条”措施,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32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4万亩。出栏生猪420万头,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稳定在700万亩。
设立产业投融资平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2亿元龙头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5家。推动组建恩施硒茶集团、恩施玉露集团、利川红集团等。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保护,推进“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公用品牌在全州授权使用。
支持恩施、利川、宣恩、来凤等县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通过验收。完成硒产品、蜂蜜等公用品牌商标注册。办好中国茶业科技年会、第七届硒博会和硒科技创新大会。抓好“832”平台销售,促进硒品入汉入杭进京。建成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200个。
(三)在发展大旅游上下功夫
全年旅游接待8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550亿元。
设立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加快恩施大峡谷5A+、绿葱坡滑雪及高山运动度假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溇水画廊、腾龙洞提档升级等项目,建成中国土家泛博物馆一期、龙麟宫提档升级等项目。创建“中国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推动蝶舞清江景区创建5A景区,宣恩双龙湖创建全国旅游度假区,建始、巴东、宣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举办恩施土家女儿会。扩大“宜荆荆恩”城市群惠民卡覆盖率,针对武汉、杭州等主要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实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三年行动,大力培育商贸企业主体,新增限上企业150家。
(四)在建设交通项目上下功夫
加快恩施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力争获得立项批复。推动郑万高铁巴东段建成通车。力争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恩施段。开工建设建恩北、利咸高速公路,加快鹤峰东、宣咸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新机场快速通道、“恩高宣”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新建、续建国省道1000公里,建设彩色旅游公路130公里。推进溇水、唐崖河生态旅游航道建设。
启动临空、临铁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加快恩施传化物流“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推进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
(五)在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
常态化监测与帮扶“三类对象”,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进1425个集中安置点“五基”工程〔17〕全覆盖。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用好用活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和武汉市对口帮扶政策,继续动员全社会支持消费帮扶。
实施80个村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5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电网线路600公里、配电台区400个。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启动“水美乡村”试点。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常态化排查改造。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因地制宜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加强农村普法宣传。分层分类轮训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六)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
启动州城“三年创卫、十年创文”行动。编制航空新区、高铁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大城投平台。加快龙凤大道等城市道路建设。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车坝河饮水工程。启动城区高压线塔迁改工作。设置智慧红绿灯,优化公交线路。加快恩施欢乐栖谷、“清江十二景”主题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开放20家城市书房。
修订全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出台建筑风貌管控指导意见。制定避暑康养产业规划和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成1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建5G基站1500个,推进智慧充电设施建设。
(七)在加强生态保护上下功夫
扎实整改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开展工地扬尘、秸秆焚烧管控专项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启动清江、贡水河等流域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启动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建始长岭岗和咸丰坪坝营彩色森林建设试点。
推进相关县市争创“中国天然氧吧”,支持利川、建始、来凤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州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信息普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
(八)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
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每个县市启动1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残疾人综合服务站建设。
新增公办幼儿园14所。实施351所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基础教育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启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护航工程。组建恩施职业教育集团。
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成州卫生应急指挥与保障大楼,完成州疾控中心新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州中心医院急诊医技楼。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100人。每个县市启动1所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继续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力争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实施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办好全州青少年运动会。做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筹备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扎实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聚焦经济建设,突破性推动恩施加快发展
突破性抓项目建设。
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规划。全年新开工州级重点项目90个,完成100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中省预算资金15亿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突破性抓招商引资。
开展“1+8”战队招商、全员招商。恩施高新区及每个县市储备200个、每个州直产业部门储备20个亿元以上产业招商项目。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每月集中签约、每季度集中开工,确保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到300个、200个、100个,实际使用外资7500万美元。
突破性抓营商环境。
出台综合营商环境建设方案,更大力度推进“清减降放”,再实现400个事项“一网通办”,再落实10个省级主题事项“一事联办”,实现州县乡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财政预算、招投标、中介机构监管等重点改革,积极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等试点,全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