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 人口
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特点
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分布
全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km以内的沿海地区
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平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区
东亚
南亚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欧洲西部
北美东部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影响
严寒的高纬度地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地形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土壤
矿产资源
人文因素
生产力水平
农业社会阶段,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
工业社会阶段,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人口稠密的城市带(原因: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机会多,收入高)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时间长)
政治、文化
军事
交通发展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
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稠密:耕地多、气候适宜,生产粮食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 稀疏:多沙漠、草原,山地多、耕地少;工商业、交通业不发达,城镇少
西藏:高寒,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人口稠密
东北:开发历史短,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较为稀少
鲁豫苏:开发历史较长,地处温带平原,人口密度很大
新疆: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人口稠密
东部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人文条件: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素质高,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西部地区
自然条件:多高山、高原,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寒潮、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
人文条件:地处内陆,交通闭塞,技术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截止2018年年底,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共13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