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编辑于2022-05-31 23:52:45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简称为CPA,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审计沟通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常规审计的各个环节,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沟通,提高了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的自觉性,也达到常规审计的效果。
第十二章 货币资金循环:包含货币资金审计概述,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货币资金的可能发生错报环节,识别应对可能发生错报环节的内部控制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简称为CPA,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审计沟通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常规审计的各个环节,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沟通,提高了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的自觉性,也达到常规审计的效果。
第十二章 货币资金循环:包含货币资金审计概述,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货币资金的可能发生错报环节,识别应对可能发生错报环节的内部控制等等
第四章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审计抽样
含义
注册会计师对于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特征
对于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不是均等的机会)
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样本要有代表性
样板与总体结论类似,而非相同
与选取样本相关,与样本规模无关
与错报的发生率有关,与错报特定性质无关
适用性
风险评估程序:不涉及审计抽样
控制测试: 适用于留下运行轨迹的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不适用
细节测试:可以使用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
审计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审计效率
细节测试
误拒风险
审计效率
误受风险
审计效果
扩大样本规模得以降低
非抽样风险
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导致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人为因素造成,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符合,仔细设计审计程序,以及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来降低风险。
关系
都影响审计风险
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过程中都可能涉及
都是可以控制的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同时具备两个特征
随机选取样本项目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优点
客观地计量和精确地控制抽样风险
缺点
需要特殊技能成本较高
非统计抽样
优点
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
缺点
无法计量抽样风险
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并运用职业判断
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
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控制测试
测试某一特定控制的偏差率,而不考虑交易的金额大小
变量抽样
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细节测试
确定记录金额是否正确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
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
提供关于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以支持计划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完整性
应当从总体项目内容和涉及时间等方面确定总体的完整性
同质性
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应该具有同样的特征
评价不同的控制情况,定义不同的独立主体
在本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内部控制,应针对变化前后分别定义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其中一行,每个抽样单元构成总体中的一个项目
定义偏差构成条件
是指偏离对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定义测试期间
期中实施
将测试扩展至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
高估剩余项目数量,可以用其他已发生的交易或已使用的凭证替代
低估剩余项目数量,重新定义总体,实施替代程序。
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等到被审计期间结束,就能得出关于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是否支持其计划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的结论
不将测试扩展至在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
使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
确定是否需要对剩余期间获取额外证据以及获取哪些证据
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程度
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和测试结果,以及自期中测试后控制发生的重大变动
在期中对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
剩余期间的长度
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控制环境
选取样本阶段
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选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
相同数量的抽样单元组成的美中组合被选取的概率都相等
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随机数表
系统选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
特征
总体中每一个抽样单元被选取的机会都相等
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
操作
确定选样间隔=总体中抽样单元的总体数量/样本规模
确定随机起点,按照选样间隔顺序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非统计抽样)
CPA要避免任何有意识的偏向或可预见性,保证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有被选中的机会
无法量化选取样本的概率
整群选样
从总体中选取一群(或多群)连续的项目
通常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CPA一般将信赖过度风险确定为10%,特别重要的测试则可以确定为5%
可容忍的偏差率
可容忍偏差率是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最大偏差率。一旦超过,要减少或取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
通常为控制测试设定相对较高的可容忍偏差率
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高,注册会计师越依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越低,进行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样本规模越大。
预计总体偏差率
可根据上年测试结果和控制环境等因素对预计总体偏差率进行评估
在既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下,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
对于大规模总体而言,总体的实际容量对样本规模几乎没有影响
对于小规模总体而言,审计抽样比其他选择测试项目的方法的效率低。
其他因素
控制运行的时间越长,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
控制程序越复杂,测试的样本越多
还取决于所测试控制的类型(人工or自动)
针对运行频率较低的内部控制的考虑
确定大规模总体的样本规模
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无效单据
未使用或不适用的单据
对总体的估计出现错误(例如:高估剩余期间项目量)
先判断是否构成偏差;否,则选择其他单据替代
在结束之前停止测试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
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目,实施适合于具体目标的审计程序
如果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适当的替代程序,考虑在评价样本时将该样本项目视为控制偏差。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计算偏差率
样本偏差率=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样本量
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考虑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R)/样本量(n)VS可容忍偏差率
低于,可以接受
低于但接近,考虑是否接受
大于或等于,不能接受
非统计抽样
总体偏差率即样板偏差率VS可容忍偏差率
大大低于,可以接受
差异不大不小,考虑是否接受
大于或等于、低于但接近,不能接受
考虑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考虑因素
应当调查识别出的所有偏差的性质和原因
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均需要对样本结果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即使样本的评价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应对样本中的所有控制偏差进行定性分析。
应考虑存在重大舞弊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已识别的偏差对财务报表的直接影响。控制偏差并不一定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金额错报。如果某项控制偏差更容易导致金额错报,该项控制偏差就更加重要。
处理偏差
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搜集证据。但系统偏差或舞弊导致的,除外
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得出总体结论
如果样本结果不支持控制运行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进一步测试其他控制
提高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并相应修改计划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记录抽样程序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样本设计阶段
确定测试目标:识别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定义总体
适当性
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通常与细节测试的方向相关)
可以对不同性质的交易导致的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不同的考虑
审计抽样时,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通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完整性
包括代表总体的实物的完整性
逐一进行检查的单个重大项目不构成抽样总体
定义抽样单元
一个账户余额、一笔交易或交易中的一个记录,甚至是每个货币单元
应考虑实施计划的审计程序或替代程序的难易程度
根据审计目标界定错报
选取样本阶段
选择抽样方法
货币单元抽样
概念: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
特点
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
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
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
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将审计重点放在较大的账户余额或交易上
不是对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账户余额或交易实施检查(逻辑单元)
优点
以属性抽样原理为基础,便于计算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
确定样本规模时无须直接考虑总体的特征(如变异性)
无需通过分层减少变异性
使用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时,如果项目金额等于或大于选样间距,货币单元抽样将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即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错报不存在,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了抽样方法更小
货币单元抽样的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缺点
不适用与测试总体的低估
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
可能高估抽样风险,产生误拒风险
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
当预计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要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规模。
传统变量抽样
方法
差额法
样本平均错报=(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
存在错报;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密切相关
比率法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估计的总体金额=张提账面金额*比率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存在错报;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密切相关
均值法
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样本的总体金额=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未分层则不适用;预计审定金额和账面金额没有差异或只有少量差异。
优点
如果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存在较多差异,传统变量抽样可能只需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
关注低估时,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合适
需要在每一层追加选取额外的样本项目时,传统变量更易于扩大样本规模
不需要特别考虑零余额或负余额项目的选取
缺点
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复杂
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
正态分布理论可能不适用(大项目或差异大,但样本规模小)
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确定样本规模
考虑因素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
可容忍错报:与样本规模反向变动;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预计总体错报:不应超过可容忍错报;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影响很小
总体变异性:标准差;非统计抽样不需要量化总体标准差,但需要定性估计总体的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分层可以减低变异性
确定样本量
统计抽样
货币单元抽样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X保证系数
传统变量抽样
非统计抽样
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每一个样本都要实施
无法对选取的项目实施检查时,应当考虑这些未检查项目对样本评价结果的影响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推断总体的错报
传统变量,分层的要每层分别推断错报,然后各层推断错报加总,计算估计的总体错报。还要将在进行百分之百检查的个别重大项目中发现的所有错报与推断的错报金额汇总
货币单元抽样
推断的总体错报=实际错报+推断错报
逻辑单元账面价值>=选样间隔
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
逻辑单元账面价值<选样间隔
逐项计算错报百分比=样本错报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推断的错报=错报百分比*选样间隔
考虑抽样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推断的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对总体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
非统计抽样
推断的总体错报VS可容忍错报
远远低于,可以接受
差距不大不小,考虑是否接受
大于或接近等于,不能接受
统计抽样
计算总体错报上限
基本精确度=错报数为零时的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事实错报=逻辑单元的实际错报
推断错报=单个推断错报(降序排列)*保证系数的增量之和
考虑错报的性质和原因
错报的金额和频率及抽样风险
错报的性质和原因(错误or舞弊)
错报与审计工作其他阶段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得出总体结论
样本结果不支持,且可能存在错报,CPA通常建议对错报进行调查,并在必要时调整账面记录
依据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对推断的总体错报额进行调整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剩余的推断错报与其他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错报总额累计起来,以评价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无论样本结果是否表明错报总额超过了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除非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记录抽样程序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