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案1第一节教学概述
中小学教案1第一节教学概述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教学的概念、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的模式、教学的工作等。
编辑于2022-06-03 21:20:06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 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任务
理论一:德智体美双基
理论二:
1、传授和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避免将知识教学弱化,对各门功课厚此薄彼
2、发展各种能力:
学习能力、
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尊自信等品质、
对他人的健康态度(家人、同学老师的积 极情感)、
养成同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一)概念及理论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师、
学生、
教材
教学手段
有关教学过程的理论
1、早在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 程概括为学—一思一一行的统一过程。
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 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2、"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 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 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 统、方法,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
4、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 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 论的基础。
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5、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具有交往性,
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认识对象是间接的;认知的方式是间接的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规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从获取经验的性质来看,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 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应是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起点,
教学活动要以学习间接 经验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能和质量的重要 条件。
3、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良好的道 德品质。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教育因素。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发展学生 的智力,增长其智慧。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四、教学的模式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 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分为三种:
1师生系统的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赫尔巴特)其结构为:
诱发学习动机一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
巩固知识
检查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杜威),其进程为:
设置问题情景T确定问题或课题
一拟定解决课题的方案T执行计划f总结与评价
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1)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其进程为:
明确结构T掌握课题
一提供资料建立假说T推测答案验证T做出结论
(2)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其进程为:
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T解释范例的类或属一掌握规律范畴
一获得对人类或者自我 的理解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工作是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一般包括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研究本学科的
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
及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二是了解学生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
个性特点、
兴趣爱好
思想状况、
学习 方法、
学习习惯、
知识基础
及身体健康状况等
三是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具体的说,要完成三个计划
一是写好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二是写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
三是写好 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其中,教学过程是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写得详细具 体,它包括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各部分时间分配等
教师上课前需要撰写教案。教案可以有详有略,一般来说,新教师要写得详细 些;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得简略些在备课的形式上,
除了教师的个体备课,还有以 同伴互助形式进行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最现实的一 种方式。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上好课,教师就 要了解课的类型与结构,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标准:
(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
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
巩固新知识课(复习 课)、
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
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实验课。
所以根据一节 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以课内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
讲授课、
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幻灯 片、录像)、
练习课、
实验课
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最根本的一条
3选择课型的依据:
(1)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和性质
(3)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分为课内和课外两 种。
学生的作业大致分为:
(1)阅读作业:复习、预习教科书、阅读文艺和科技读物等
(2)口头作业:口头问答朗读、复述、背诵
(3)书面作业:演算练习题、作文、绘制图表
(4)实践作业:观察、实验、测量、调
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的内容。
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
其次,作业类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少而精,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⑵作业的分量要适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
⑶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⑷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的批改。
(四)、课外辅导和答疑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外作业;
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作必要的补充讲授:
对因病、因事缺席的学生及时补课;
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个别辅导,介绍补充参考书,扩大其知识领域;
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课外辅导、答疑分为集体和个别两种形式。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
有效教学评价必须依据科学而 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结构上应当包括
知识、
智能
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的 内容应当逐步具体化。
中小学的考试制度
我国中小学的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的。
我国中小学的考试 制度主要有考试和考查两个部分构成
(1)考查
一般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的一种经常的小规模或个别的检查与 评定。安排考查,可以由教师自拟计划,自己确定时间,自行命题和规定答案,并作 出评定。其目的侧重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质量,使师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以便改进教学。
考查的方式主要有:
①口头提问
②检查书面作业,这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最常用的方法
③书面测验,这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小型考试
(2)考试
一般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考试由学校或上 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有的还统一命题和统一组织阅卷、评分°其目的侧重于对 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全面检查与评价。考试的方式通常有:期中考试、学期考试、学 年考试、毕业考试等。
(3)考查与考试的结果--评分标准和记分法
考查与考试的结果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分数表示学生的学业成绩。为 了能对学生考查和考试的成绩准确地评分,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评分标准和记分法。
评分标准一般要注意下述方面
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运用知识的能力,
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口头、书面回答和实际操作中所犯错误的数量与性质等。
常用的记分法
百分制
百分制记分法,即在编制试卷时,要根据各试题的难易程度分配分数,标明各试 题的分数,并规定各题的记分和扣分的方法。
等级制
等级制记分法可分为上中下三级、优良中劣四级、54321五级和及格与不及格两级 等多种。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则相应地有
预习、
听课、
练习、
复习
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