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案1第一节记忆概述
中小学教案1第一节记忆概述的导图笔记,知识点有记忆的定义、记忆的分类、记忆的过程、与记忆相反的过程等。
编辑于2022-06-03 21:21:01记忆概述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人脑对经厉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
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
余音绕梁
形象记忆(或称表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它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事物 的具体形象,包括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声音以及物体的活动与变化等,如游览中山 陵后,蔚蓝的石阶就是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如: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兴奋心情
情绪记忆
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如:录取通知书的兴奋心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语义记忆
又叫语词一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
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如广播体操
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分类
外显记忆
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 出的记忆。
它是有意识提取信息的记忆,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而不在意信 息识记过程的有意识性。
内隐记忆
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 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它是未意识其存在又无意识提取的记忆。它强调的是信息提取过程 的无意识性,而不管信息识记过程是否有意识。
按记忆内容的性质(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
陈述性记忆
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 取往往需要意识能参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习快,遗忘快
程序性记忆
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或者如何掌握技能的记忆,包括对
知觉技能、
认知技能
运动技能
的记忆
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 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怎么做,做什么,学习慢,遗忘慢
根据主要保持时间和容量大小划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0.25~1秒
图像+声像记忆(也要编码)
定义: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 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视觉后像。
在瞬时记忆中,被 登记下来的材料如果受到特别注意或立即进行复习,就转化为短时记忆,反之,就很快消 失。
特点
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
形象鲜明
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
一分钟之内
听觉编码+视觉编码
定义: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 记忆的过渡阶段。即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复述或复习的结果。
特点
时间很短
不超过1分钟
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5〜9个组块,平均值为7。
意识清晰
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体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
易受干扰
记忆材料越具体,越有利于提高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语义编码+表象编码
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它是由短时记忆加工重复的结果。 但有些长时记忆是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的数量极大,是没有限量的。
特点
容量无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在理论上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返童现象”
情节记忆
情节记忆是人对以往经历中的某些特殊事件或情节的记忆,其信息是以某种时空关系 和知觉属性形式贮存的。
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人对符号、概念的一般知识及其运用规则的记忆,其信息的贮存不依赖特 定的时间和空间。
图尔文
记忆的三种类型若按信息加工的理论来划分,它们的关系是: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其痕 迹就是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中呈现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 若得到及时加工或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
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
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再现。
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的抽象材料的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
概念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指信息的编码。识记的好坏直接影响记忆的效果。是指个体获得知 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分类
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识记
①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未经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 记。例如童年时看过一部有趣的电影,至今记忆犹新。
人的许多知识都是由无意知识累计 起来的,潜移默化。教学中,正确使用无意识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教学中过分强 调无意识记会失去教学宗旨,迷失教学方向。
有意识记
②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我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能需要有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在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较好。
按照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意义识记
是指在对识记对象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识记材料进行智力加工所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
例如,在弄清一首古诗 每句含义及整体中心思想的前提下,背诵这首古诗,就属于意义识记。
这种识记的优点是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久,易于提取。缺点是记得不一定十分精 确,然而,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和牢固性等方面,意义识记均优于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仅仅依据事物的外部 联系,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例如,我们对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电话号码、 外语单词这些材料的识记,都属于机械识记。
机械识记的优点是保证识记材料的准确性,缺点是花费的时间多,消耗的能量大,由 于对材料很少进行智力加工,因此总的效果不如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两种基本的识记方法,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意义识记是以机械识记为前提,机械识记是以意义识记为引导。有些无意义材料可以意义化后再进行记 忆。例如,富士山的高度为12365英尺,等于一年的月份数和天数写在一起,这样便容易 识记了。
保持
概念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巩固的程度。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 保持是信息的编码、存储的过程。
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
首先,量的变化主要是指内容的减少;
其次,质的变化是对内 容的加工改造。
再认和再现
概念
再认和再现是人脑对过去经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看,它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再认和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再认、再现直接反映记忆的效果。
再认和再现是检验整个记忆过程质与量的根据
再认
是指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人所产生的熟悉程度的反映。
是原来识 记内容和记忆内容之间一种双向联想活动,教学中,可以用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考试时常用的“是非题”,“选择题”都属于再认要求的测验。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再认比回忆容易,其实也不尽然。比如,写了一个字,写对了,但是越看越不像,说明能回忆但是不能再认。
再认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巩固程度,
二是相似程度
回忆(再现)
定义: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浮现,这种现象叫做再现,也叫回忆。
联想中的单向活动,是由记忆内容向事物再现的单一方向的开展心理活动,是 过去经历的,但是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的现象。
能再现的一般能再认;能再认的未必能再现。所以任何年龄的人,再认记忆比再现 记忆好,但是年龄越小,两者差异越大。
有意再现:冥思苦想
无意再现:睹物思人
与记忆相反的过程一一遗忘
遗忘的定义
记忆内容和数量上的最明显的动态变化是遗忘。
遗忘是指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遗忘是人人都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积极的作 用,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遗忘的分类
根据遗忘的时间长短分类
暂时性遗忘
是指对识记内容一时想不起来,但在适宜的条件下还能再认和回忆的遗 忘。如提笔忘字,叫不出熟悉的人的名字等。
舌尖现象
永久性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内容没有复习巩固而造成痕迹的消退,如果不重新识记,就 永远不能再认和回忆的遗忘。
遗忘曲线与遗忘规律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称 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 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负加速型。遗忘材料内容先多后少。
遗忘的理论
消退说(桑代克)
干扰说
压抑说(又称动机说)弗洛伊德
提取失败说
同化说(认知结构说)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由于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的影响,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异。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学习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一般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相似的材料时产生较多。如记忆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和 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其原因在于中间部分受前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也叫超额学习,是指识记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 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
研究表明,过度学习使保持的效果良好。假如把 材料刚能背诵时所花的时间定为100%, 一般过度学习花的时间以50%为宜。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在采用过度学习法进行记忆时,并非过度学习的量愈多愈好,一般地讲, 以刚刚达到背诵的学习量的1.5倍为好,即如果学习6遍刚能记住,那么最好的效果应该是在6遍的基础上再学习(3)遍,能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
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准确性(最重要)
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记忆准确的人,回忆 起来的事物与原来识记过的材料完全相符,没有歪曲和遗漏,也没有减少或增多。
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在知识竞赛中,虽然 大家都掌握了回答某些问题的有关知识,但有的人反应很快,有的人反应很慢。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过目成诵”指的就是记忆敏捷。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事物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记忆持久的人,记忆知识的巩 固程度好,能保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