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点有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个关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思维导图,实践提高和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原理: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b.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不存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原因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方法论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
反对否认事物固有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反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的形而上学诡辩论。
联系的多样性
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有利联系—不利联系等。
不足: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作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联系的条件性
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的,联系着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既对立又统一)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对立)
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一)
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