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德育德育的基本原则,从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两个方面展开很详细的介绍。
网店详情页排版方法分享~包括中心页面组成,优质详情必备,详情页的排版参考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喷绘色彩基础培训方案,内容涵盖色彩基础,喷绘写真。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哦~
酒窖营销计划方案,包括结果目标,过程目标。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可供大家参考,借鉴,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三章 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身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疏导原则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 提高过程”规 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代要求和师生平等 的教育思想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理论二:
1晓之以理,启发自觉
2树立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示范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 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 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 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 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理论二
(1)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这是进行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因材施教 的前提和基础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四)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说法二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思想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 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 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
(1)引导学生关心 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影响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力量结合起来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 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 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1爱护、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3民主平等一视同仁
4爱之有度严而不苛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 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