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介绍了班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谈话艺术、表扬与批评艺术等几个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从班级活动中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
编辑于2022-06-05 21:56:28班级活动
第一章 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功能
1 班集体建设功能
2 素质教育功能:
德育功能、
智育功能、
体育功能、
心育功能
二、班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 班级活动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拓宽知识面活动、
公益服务活动、
文娱体育活动、
国防军事活动、
礼仪教育活动、
人际交往活动等
2 班级活动的形式
(1)活动内容决定活动形式
(2)因地制宜决定活动形式
(3)依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决定活动形式
(4)依据班主任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来选择、决定活动的形式
三 班级活动的种类
1 季节性和纪念性活动
2 模拟性活动:假扮交警
3 假想性活动:”遨游太空”的活动
4 实践性活动
5 游戏性活动
6 系列性活动 一个主题多层次,多侧面相互关联的多次活动
7 即兴班级活动 突出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
8 自治性活动,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9 阵地性活动
四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 班级活动的设计
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有严密 的计划、要符合实际情况、要有丰富的内容、要 有多种样式、要体现学生为主、要易于操作
2 班级活动的具体内容
3 班级活动实施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体现在内容、环节及内化上
(2)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针对社会现实
(3)趣味性原则
形式多样,“奇”“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要注意:
(4)主体性原则
对学生充分放手,充分信任、加强指导,耐心辅导、尽量扩大参与面
(5)整体性原则
注意连续性、与其他活动想配合、
4 班级活动实施的步骤
(1)认真准备、狠抓落实:思想发动阶段和任务落实阶段
(2)实施活动 形成高潮
(3)认真总结 巩固升华
第二章 谈话艺术
谈话说理是班主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启发学生觉悟,提高 学生认识,指导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一 谈话说理的艺术
(一)根据需要,选定谈话的方式
1、讲解
2、谈心
3、讨论
4、指导阅读书籍、报刊
(二)优化环境,创设良好的谈话氛围
1 地点的选择
2 距离的保持
距离近:谈得来的学生、个别学生谈话 非正式场合 活泼 的学生
距离远:比较严肃的话题、对较多学生谈话 正式场合 内向的
3 角色的扮演
(三)讲究技巧,提高谈话质量
1 开启谈话通道 解除学生心理顾虑,留心学生情绪变化
2 达理还须同情
3 重在因人而异
(1)劝慰式
对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方式,一般适宜于期望激发、鼓励学生好学上进,也适用于性格内向、感情细腻脆弱、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
(2)诱导式
对学生指点开导,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染有坏习惯,自觉性、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3)爱抚式
用爱心、诚心.情感去唤醒学生,采用温暖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虽经努力仍较差的学生、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受了委屈的学生及挨了处分有悔改表现的学生。
(4)暗示式
选择适当时机,运用教育机智寥寥点拨、微微提醒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偶犯或初犯错误,但自觉性较高又要面子的学生
(5)警钟式
以分析严重后果,促进学生幡然悔悟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那些胆大老练、屡教不改、“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学生。
(6)直入式
单刀直入,就事论事,不扯“破被絮”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一些性格外向、开朗、直爽的学生。
(7)笔谈式
借助书信往来,保持师生“心通"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学生存有心理障碍或碍于面子难以在班主任面前启齿的情况
二 分类指导的艺术
(一) 低中高年级指导
1 低年级指导
低年级指导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低年级学生身上还带有浓烈的幼儿特征,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切忌企图“一步到位”,方法简单粗暴;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身上存在的个别差异。
(1)在入学初,班主任应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为他们介绍学校 生活、学习科目、任课老师,并鼓励他们积极与同学交往,参加班级活 动
(2)大力加强常规教育.对学习、品德常规要作具体的指导
(3)抓紧对低年级小学牛的学习辅导
(4)下大力气组建班集体
2 中年级的指导
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偏差的纠正
根据学生自我显示欲强、活泼好动的的特点,
班主任要把他们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可以在班上多设置一些“岗位”,让他们每人担负一项工作,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根据学生伙伴意识增强、老师的影响逐渐“弱化”的实际情况,
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全面地了解学生,组织与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创造与孩子接触的机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信赖。切忌责骂、厌烦、疏远,加深隔阂。
根据学生往往把学习放在第二位的特点
班主任要进一步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常规管理,以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榜样。
另外,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兴趣,使他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
3 高年级学生的指导
要特别注意他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
加强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导
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育他们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觉、自主性,
要求他们在各方面都要为低年级学生树立榜样
要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较强的控制能力。
要让学生了解身体的构造和功能,了解人是怎样成长的
(二) 优 中 差的分类指导
1 优秀生的指导
班主任既要对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予以充分肯定,又要严格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更快地进步。表扬要恰如其分,决不能因偏爱而讲过头话
优秀学生受到的表扬比较多,易在一片赞扬声中助长骄、娇气,往往看不起其他同学,不愿意帮助后进同学,且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挫折。班主任要教育他们摆正位置,让他们了解只有全体同学都进步了,自己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班级优秀,不一定在另外一个班级也优秀;今天优秀,明天不一定能保持优秀,只有戒骄戒躁,持之以恒,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不断获得进步。
优秀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反复,他们感受到的期望值比较高,心理压力往往比较大。对他们的暂时落后或倒退,班主任用不着大惊小怪, 以免加深他们的思想负担,引起心理失衡。
2 中等生的指导
不能抓两头 促中间,“促”字让中等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
班主任要创造良好的契机,让中等生有参与班级活动和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
如在班内经常组织多样化的、分层次的小型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还可以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设立“图书角主任”、“板报编辑”、“值日组长"和“路队长”等,让中等生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使他们在为班级、为同学服务中表现自己,施展才华。
3 后进生的指导
自卑又有很强的自尊心:
讲究方法和策略,开导、鼓励 正面肯定的方法
有上进的愿望 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受外界影响出现反复:
珍视上进愿望,肯定甚至放大镜看他们长处,多鼓励 不厌其烦 坚持不懈要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力量,依靠班级任课教师集体、家长和校外教育机构等,共同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一 表扬和批评的关系
1、互相独立不可替代
2、互相依存不可割裂
3、互相促进相 辅相成
二 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原则
1 目的明确
2 客观公正
全面了解请情况,对内容进行全面的核实 确认 做到准确 确定表扬和批评的对象和内容 要做到公正
3 因势而变
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 因地而异
4 心理相容
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取得集体的支持
三 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一) 表扬的方法
1 命名荣誉法
2 评价赞扬法
3 默许赞同法
4 背后赞美法
5 契机鼓励法
6 图文表扬法
1 命名荣誉法
如授予“小小数学家”
2 评价赞扬法
正反行为比较,充分肯定这些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
3 默许赞同法
暗示的手段,点头 微笑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进行表扬
4 背后赞美法
适合与班主任关系不融洽,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
5 契机鼓励法:
适合曾经犯错误和迷茫的学生,处在转化的关键期,可喜苗条萌芽时
6 图文表扬法
如黑板报 班级日志等
(二) 批评的方法
1 直截了当法
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喜欢爽快的孩子,直截了当的批评可能更易被他们所接受。班主任在批评他们的时候,可以以“自己人”的身份,单刀直入,不绕弯子,直接传递批评信息。对犯有严重错误又不肯承认,或怀有侥幸心理的学生,措辞可以严厉一些,使他们受到触动,幡然悔悟。
2 委婉说理法
对于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偶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宜用委婉说理的办法,与他们一起分析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时可让学生自己谈谈认识,或让他们对照有关规定及好学生的标准,检讨自己的言行。这种把班主任的批评信息隐含在分析、比较和师生交流中的方法,因其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往往更具说服力。
3 含蓄“射法”法
那些天真幼稚、年龄较小的孩子,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存在。班主任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苗,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的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在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要快快长大好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的脸都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互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之言,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4 以“扬”代“弃”法
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可能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班主任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这种方法,班主任要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后进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
5 带“罪”立“功”法
小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的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讲多少道理,也往往是徒费口舌,班主任不妨“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既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
6 表示惋惜法
那些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学生,悟性较高,一旦犯了错误,自责、后悔心理强烈。对于这些孩子,过多的说理往往显得多余,班主任可以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就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你本来可以被评上三好生的,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