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介绍了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编辑于2022-06-05 21:57:31第四章教育的目的
第四节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身体
精神
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德育
(一)德育概述
对德育概念具体理解的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与伦理学体系中道德概念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
思想品质、
政治品质
道德品质
狭义的
二是如何理解德育过程。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 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二)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德育的任务是指
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
德育内容则是指
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
是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
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德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生活。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包括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
我国现在的小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爱国主义、
民主与法纪观念
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
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
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第二部分智育
智育概述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智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方面是指
人对知识的掌握,
对事物的敏捷而正确的理解、辨析、判断,
以及具体的发明创造等。
形式方面则包括
理解、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心智和实际能力(即智力)。
重大智育的意义重大。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性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
首先,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教育对于智力发展的必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
第一、在没有学校教育的参与的情况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 这一发展是自发和缓慢的。
第二、要使每一个人类个体所具有的的智力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同主观的智力成果结合起来,在实现客观文化向学生主体能力的转化的同时,在转化中增进智力的发展。
其次,智育的具体功能
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第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一) 传授知识
(1)如何界定知识,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知识概念;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
也称记忆性知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的知识。
(2)如何认识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即如何看待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关系
(二)发展技能
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 协调活动的能力。
技能不仅是指身体活动的协调能力,还包括进行智力活动的智慧能力和对认识活动本身的反省认知能力(也叫元认知能力)
(三)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三部分 体育(从未考过)
一、体育概述
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它包括
社会体育、
竞技体育
所有能够增进体质和体能的活动
我们这里所讲的体育是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 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其基本特征是
教育性
技能型
娱乐性
学校体育最初的来源是早期人类的劳动和娱乐。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素质。
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可以解释为以下三个方面:
(1)健体功能。
首先是指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
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再次,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2)教育功能。
可以理解为体育的价值功能。
这具体表现在体育活动中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促进上。
(3)娱乐功能。
是指学校体育能够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到恢复和放松。
二、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增强体质内涵有三
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体格
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提高学生身体的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三)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从活动的内容角度看,小学体育的主要项目有游戏、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三:小学体育的实施:活动的内容 具体的教育目标
四:小学生的卫生保健:教学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合理的作息制度
第四部分美育
一、美育概述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 教育活动。
美育是德国世人席勒提出。
美育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类。
狭义的美育,
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是
“美感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观
美学素养的教育”
广义的美育:
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个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二、美育功能及其认识的扩展
(1)关于美育的直接功能,
即“育美”(审美观以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
(2)关于美育的间接功能。
它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功能,具体讲,就是美育的德育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
(3)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即对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所形成的人生意义和理想超越。
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 表。
三、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包括
鉴别
欣赏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四、美育的类型
美的基本形态是
艺术美
现实美
自然美
社会美
教育美
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应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一)艺术美育
艺术美育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
艺术美育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靠艺术类课程去实施的。
(二)自然美育
自热美育具有非常大的生动性和随机性。
郊游、远足、户外劳动等都可以成为进行自然美育的良好方式。
(三)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包括
人格美、
劳动与生活过程的美、
产品以及环境美等。
社会美具有较为明显的
社会性、
历史性、
民族性
阶级性。
(四)教育美育
所谓“教育美育”是指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要求教育者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这表现在:
(1)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
(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
(3)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并且努力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让学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动力。
(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不同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美的成分。
第五部分:劳动教育
一: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劳动教育的弱化:
教育为升学做准备,中考、高考不考的领域日渐边缘化。劳动教育 可有可无
2、劳动教育的异化
劳动教育不是培育学生的价值观,蜕变成惩罚手段,休闲方式才艺秀场
原因:
1、应试教育严重影响
2、对劳动教育的错误理解
(1)许多人并未从确保社会教育性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地位势必边缘化
(2)将劳动教育等同于某些具体的劳动技能学习,忘记培养劳动价值观,让学生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人民才是劳动教育的应该有的核心或者本质目标
(3)将劳动教育狭隘等同于体育劳动。
二、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劳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2、认识落实劳育的本质目标
3、努力构建劳育的新形态
4、形成全社会加强劳育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