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习的迁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学习的迁移笔记,包括学习迁移概述、迁移理论、迁移的影响因素、促进迁移的教学等内容。
编辑于2022-06-06 21:41:15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1.学习迁移的含义
(1)学习活动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 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迁移,如经常说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等。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学习自行车有助于学习摩托 车、学习电子琴有助于学习钢琴。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学习汉语拼音发音不利于学 习英文音标发音。
(2)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
先前的学习对后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叫做顺向迁移,例如:学习完英语后对学习德语的影响、前摄抑制等。
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叫做逆向迁移,例如:学习完高等数学后加深了对 初等数学的理解、后摄抑制等。
不论是顺向还是逆向迁移,均有正负之分。
(3)根据前后学习的抽象、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 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 之间产生的影响。例如:学习完电子琴对学习钢琴的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竖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 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例如:学习完角的 概念后去学习直角、锐角、钝角。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
一般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 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公式去解决物理题。
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 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例如: 学习石字对学习磊字的影响。
(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
同化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 用到本质特征相同 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人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
在 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 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也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当原有的经验结 构 不能将新的事物纳人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 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例如,学过了 “胡萝 卜”、“芹 菜”和“油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菱白”这个概念时,原有概念不能解 释新概念,这时我们需 要先学习“胡萝卜、芹菜、油菜都是蔬菜,菱白也是蔬菜”, 即建立起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 概念“蔬菜”来标志这一事物。可见,新的科学概念 的建立过程也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重组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 间 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
例 如,对一些原有舞蹈或体操的动作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合后,编排出新的舞蹈或体操 动作;对网络、战争、游戏等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就会形成网络战争游戏的新概念。
通过重组性 迁移,不仅扩大了基本经验的适用范围,还包含有创造性的成分。
(6)根据迁移的程度
近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远迁移:指已习 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运用。
(7)根据迁移的路径
低路迁移: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景中的练习 获得,其发生几乎是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参与的。
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3.学习迁移的作用
首先,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最后,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1)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2)观点: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 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学习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3)缺点: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
(4)优点: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
2.相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
(1)代表人物:桑代克等人。
(2)观点: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 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
(3)缺点:只看到学习情境的作用,忽视了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忽视了学习 之间的干扰问题。
3.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论)
(1)代表人物:贾德在1908年所作“水下击靶”的实验。
(2)观点: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 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
4.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
(1)代表: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整体的关系,强调认知因素的迁移作用。
现代迁移理论: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三、迁移的影响因素
(一)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个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 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共同成分既可以是
学习材料(如刺激)、
学习中的环境线索、
学习结果(如反应)、
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
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
(二)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已有的背景知 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
专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 一就是他们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丰富的背景经验或认知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即使个体 拥有迁移所需的某种经验,但由于这些经验不能被学习者主动地加以应用,它们在头脑中处 于一种惰性状态,因此,也无助于迁移的产生。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 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 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 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
比如,当后面的作业是前面的作业的同类课题时,定势能使后来作业的反应更加容易实 现,并且抑制与其竞争的反应倾向,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阻碍
但当要学习的作业与先 前的作业不是同类或者是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作业时,定势就可能干扰后来作业的学习,使 学生不能灵活地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使尝试的解法固定化,对迁移起阻碍作用,即 产生负迁移。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三促进迁移的教学:
学习的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