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二 小学生常见的行为心理与行为问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理论二 小学生常见的行为心理与行为问题笔记,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
网店详情页排版方法分享~包括中心页面组成,优质详情必备,详情页的排版参考方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喷绘色彩基础培训方案,内容涵盖色彩基础,喷绘写真。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哦~
酒窖营销计划方案,包括结果目标,过程目标。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可供大家参考,借鉴,交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理论二 小学生常见的行为心理与行为问题:
一、品行障碍
定义
品行障碍是小学教师比较关注的一类儿童行为问题,是指18岁以下或青少年反复出现 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
反社会性、
攻击性
对抗性行为
表现
在小学阶段,这些问题主要以
攻击、
偷窃、
破坏、
撒谎(并 非为了躲避惩罚)、
逃学(一学期三次以上)
离家出走
的形式表现出来
特征
第一,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高而且性质比较严重
具有品行障碍的小学儿童许多不良 行为发生的频率都很高,
如经常性的打架、发脾气、偷窃等。
有的行为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后果极为严重,如纵火
第二,行为重复发生和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缺乏实际的社会意义
通常这些行为不是 由于某种压力影响所造成的,比如居住环境的改变或父母离婚等,而往往是经常性地自动 发生,缺乏可预测性
第三,品行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表现方式比较单一,经常性重复某些单调的行为
在这一点上与一般儿童相应于不同情境而做出的选择性的破坏行为不同,他们总是局限于几 个有限的行为上
第四,品行障碍儿童往往活动过度,经常坐立不安,容易冲动,比较粗心和笨拙
品行障碍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业成绩不佳
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富于攻击性的行为而遭到同伴的普遍回避、拒绝,使得他们有较少机会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与成人交往过程中也表现出比较多的困难
他们根本就不愿意服从成人的权威和按照一定的法规、 制度行事。在认知方面,这类儿童经常对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偏执性解释
矫正
行为主义的强化治疗方法
代币法
总结
对于小学儿童而言,代币法是一种教师便 于操作和掌握、具有较好效果的可行尝试,同时对于其他行为问题如作业潦草、课堂违纪 等也有其适用范围
以代币为强化物来激发儿童外部动机,减少不良行为,增加期望行为发生概率,并逐渐将外部动机引向内部的一种行为矫正技术
理论基础
既然行为是强化的产物,那么对于不良行为也可以采用强化使之消退
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
确定儿童的不良行为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是
确定强化物
包括
增加期望动作的刺激物
减少不良行为的刺激物
第三个环节是
执行阶段
第四个环节是
代币贬值
是代币法相对比较关键的一个步骤
社交技能训练
父母及家庭治疗
针对认识和理念上的认知治疗
二、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是人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
小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来源于自身难以在外部环境中所带来的压力下有所调节,总是担心受到伤害,主要包括
恐怖症
分类
社交恐怖症
疾病恐怖症
境遇恐怖症
小学中最常见的是学校恐怖症
恐怖不等于恐怖症。
恐怖是人类的基本情绪。
超出正常范围无法解释,才是恐怖症。
恐怖症的核心是焦虑。
过度焦虑
是一种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指向未来
分离焦虑
考试焦虑
情绪障碍适合系统脱敏技术
三、学习问题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困难
1.学习困难
学业障碍
学业不良和差生
标准
智力正常,学业不良、不能达到其智力和年龄的平均水平
学习过程表现异常。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缓
2.注意缺陷与多动症其治疗模式包括
医学模式(兴奋剂药物治疗)
心理学模式
家长管理培训,
课堂契约管理、
社交技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