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是运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以及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了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对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般财务会计中不予包括或不经常发生的企业特殊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向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是会计专业高年级的专业课,它与企业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共同构成了会计技术的核心课程。
编辑于2022-06-07 10:15:21高财
第一章 企业合并会计
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
含义
动机
类型
按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最终控制方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分类
概念比较
非同一控制下
同一控制下
实质
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合并方称谓
合并日确定
对价形式
按合并后主体的法律形式不同进行分类
合并后主体为一个法律主体
吸收
新设
合并后主体仍为多个法律主体
控股
按涉及行业的不同进行分类
主要内容
确认与计量——合并方账务处理基本框架
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
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按账面价值入账
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按其账面价值计量
合并费用的处理
一次投资
吸收(新设)合并
放弃资产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
控股合并
放弃资产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
分步投资
原则规定
信息披露
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确认与计量的基本要求
购买方取得的净资产或股权的初始计量
吸收合并——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
控股合并——取得的股权按合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合并成本的计量
合并成本=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合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合并成本与取得的可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成本>公允——商誉
成本<公允——当期损益
合并商誉的确认
吸收合并:在合并方单独资产负债表中单项报告
控股合并:在合并方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单项报告
合并费用的处理
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相同
一次投资
吸收(新设)合并
放弃资产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
控股合并
放弃资产
发行债券
发行股票
分步投资
原则规定
信息披露
第二章 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一、意义
二、含义与分类
按编制时间及目 的不同
股权取得日的 合并报表
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
子主题
股权取得日后的 合并报表
子主题
按反映的具体内容 不同进行分类
合并资产负债表
合并利润表
合并所有者权益 变动表
合并现金流量表
三、合并理论
四、合并范围的确定
(一)“控制”的含义及其认定
(1)母公司拥有其半数以上表决权的被投资企业
(a)直接拥有(单层控股)
(b)间接拥有——多层控股
(c)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
(2)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
(三)不纳入合并范围的被投资企业
五、合并报表编制的要点
特点(与个别报表比)
六、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
(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
统一会计政策
统一会计期间
(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程序
重点:编制调整分录、抵销分录
(三)关于调整处理
为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期间所作的调整
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将其 可辨认净资产按合并日公允价值为报告基础进 行调整
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结果 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四)关于抵销处理
第一类:与内部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处理;
第二类:与内部债权、债务有关的抵销处理;
第三类:与内部存货交易、固定资产交易、 无形资产交易等内部资产交易有关的抵销处理
第四类:与内部现金流动有关的抵销处理
第二节 与内部股权投资有关的抵消处理
一、基本原理
二、合并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的相关抵消处理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日主要抵消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抵消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将购买成本和所获得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购买 价差;
(3)购买价差为正时,将购买价差分配给所获得子公司资产、 负债的评估增值,多余部分确认为商誉;
4)购买价差为负时,也在合并报表上将所获得子公司资产、 负债以公允价值计列,公允价值与投资成本的差额(负商誉) 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三)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
分步实现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三、合并日后(各期末)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的相关抵消处理
(一)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抵消处理
1.将子公司股东权益各项目余额中按母公司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与母 公司对该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余额相抵销;确认少数股东权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二)与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有关的抵消处理
2.将内部股权投资收益与内部股利分配相抵销;确认少数股东损益
第三节 与内部债权、债务有关的抵消处理
一、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二、相关利息收益、利息费用的抵销
三、相关坏账准备、减值准备的抵销
第四节 与内部资产交易有关的抵消处理
一、内部存货交易
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抵消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
抵消当年发生内部存货交易对收入、费用的影响
抵消以前年度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损益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存货跌价准备的抵消
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一)未实现损益的抵销
交易当年
抵消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及其产生过程
抵消当年按未实现利润计提的折旧费
交易以后各年
抵消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损益及其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抵消当年按未实现利润计提的折旧费
抵消以前年度累计按未实现利润计提的折旧费
(二)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不仅在交易当年而且在以后各使用期间,都可能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相关调整; 而且,固定资产的折旧因素也会对递延所得税的调整产生影响。
子主题
第五节 与外币报表折算有关的合并处理
第六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一、主表部分的编制原理
(一)编制方法的选择
采用个别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思路
按合并会计报表的一般编制程序
(二)第二种方法的的应用
抵销分录的特点
主要抵销分录的内容
第三章 外币业务会计
第一节 外币业务概述
一、外币与外汇
二、记账本位币与列报货币
三、外币业务及其类型
四、外汇汇率
五、汇兑损益
第二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两项交易观 企业将发生的商品购销业务以及以后的 账款结算,视为两项交易 。
汇率变动的影响 确认为汇兑损益
单一交易观 企业将发生的商品购销业务以及以后的 账款结算,视为一项交易的两个阶段 。
汇率变动的影响调整 销售收入或购货成本
二、外币业务的记账方法
(一)外币统账制
(二)外币分账制
三、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外币购销业务
(二)外币借款业务
(三)外币兑换业务
1、企业将外币卖给银行
2、企业从银行买入外币
(四)投入外币资本业务
四、会计期末外币项目余额的调整
(一)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兑差额
(二)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2、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3、以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项目
第三节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一、意义
二、基本方法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现行汇率法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折算
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折算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处置境外经营
第四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一、涵义
(一)金融工具
(二)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
(三)基本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基本:股票、债券、基金
二、分类
三、功用和风险
主要功能:对冲风险(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
第二节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基本问题
一、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二、会计研究进程回顾
三、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规范
初始确认的时点
终止确认
权益工具的确认与计量
金融工具的披露
第三节 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交易性衍生工具)
一、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
(一)设置的会计科目:“衍生工具”
(二)会计处理原则
第四节 套期保值会计
一、套期会计概念
套期
套期会计
二、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指定
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套期工具的基本条件
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的指定原则
三、套期关系的种类
公允价值套期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确定承诺的公允价值 变动风险所作的套期
现金流量套期
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预期交易的现金流量 变动风险所作的套期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四、套期有效性问题
五、套期会计处理规范
(一)公允价值套期
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终止运用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二)现金流量套期
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的初始确认
终止运用现金流量套期会计方法的条件
(三)套期会计的科目设置
“套期工具”
“被套期项目”
“套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