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5-所有者权益
CPA 注会会计第十五章所有者权益: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设置“股本”科目;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实收资本实有数额。
编辑于2022-06-08 20:06:34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本质上是修正主义性质的,集合了保守哲学观念和激进政策设计。
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
第十五章 所有者权益
一、实收资本
1、实收资本的概述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设置“股本”科目;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他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科目,核算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额,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实收资本实有数额。
2、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1)实收资本增加的会计处理
A、企业增加资本的一般途径
a、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借: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b、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c、所有者投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B、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C、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
借:应付债券 其他权益工具 应付利息(尚未支付的应付利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D、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资本
借:应付账款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投资收益
E、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行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实收资本减少的会计处理
A、一般企业减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B、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回购本企业股票减资
a、回购本公司股票时
借:库存股(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
b、注销库存股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先冲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股本溢价和盈余公积仍不足部分)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二、其他权益工具
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作为实收资本或股本)以外,按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原则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权益工具,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1、其他权益工具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归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债”,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都应当作为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其回购、注销等作为权益的变动处理;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无论其名称中是否包含“股”,其利息支出或股利分配原则上按照借款费用进行处理,其回购或赎回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行方)发行金融工具,其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如分类为债务工具且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应当计入所发行工具的初始计量金额;如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应当从权益(其他权益工具)中扣除。
2、科目设置
(1)应付债券:发行方对于归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
(2)衍生工具:对于需要拆分且形成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
(3)交易性金融负债:核算发行的且嵌入了非紧密相关的衍生金融资产或衍生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如果发行方选择将其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
(4)其他权益工具:企业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归类为权益工具的各种金融工具。
3、主要账务处理
(1)发行方的账务处理
A、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债务工具并以摊余成本计量,与发行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相同。
B、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归类为权益工具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
在存续期间分派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永续债利息等 贷:应付股利——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等
C、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为复合金融工具,与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相同。
D、发行的金融工具本身是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或者内嵌了衍生金融负债或衍生金融资产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有关衍生工具的规定进行处理。
E、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重分类
a、权益工具重分类为金融负债
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账面价值) 贷: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重分类日应付债券公允价值与权益 工具账面价值的差额)(或借方)
【提示】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b、金融负债重分类为权益工具
借:应付债券——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优先股、永续债等(利息调整) (利息调整余额)(或贷方) 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
F、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
a、回购
借: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 贷:银行存款
b、注销(账面价值)
借:其他权益工具 贷:库存股——其他权益工具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或借方)
【提示】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依次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赎回所发行的分类为金融负债的金融工具,按该工具赎回日的账面价值,借记“应付债券”等科目,按赎回价格,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G、发行方按合同条款约定将发行的除普通股以外的金融工具转换为普通股
借:应付债券(账面价值) 其他权益工具(账面价值)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面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差额) 银行存款(不足1股,差额以现金支付)
(2)投资方的账务处理
如果投资方因持有发行方发行的金融工具而对发行方拥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进行确认和计量;投资方需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三、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1、资本公积确认与计量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其他资本公积。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形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
(1)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会计处理
A、资本溢价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B、股本溢价
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与股票面值相同的价格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应全部记入“股本”科目;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超过股票面值的溢价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提示】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2)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A、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a、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行权日
借:银行存款(按行权价收取的金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待期内累计确定的金额)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B、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a、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作相反会计分录。
因联营企业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下降但仍具有重大影响,投资方享有被投资单位增资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增加额。
b、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的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2、其他综合收益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两类。
(1)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A、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动;
B、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外汇利得和损失;
C、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中所享有的份额。
(2)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
B、金融资产重分类时,按金融工具准则规定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部分。
C、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a、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增加,投资方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减少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b、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D、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a、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如涉及) 贷:开发产品等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b、企业将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
c、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因转换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应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e、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
【提示】无效套期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f、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按照外币折算的要求,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的当期,将已列入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与该境外经营相关部分,自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如果是部分处置境外经营,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部分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3、留存收益
(1)盈余公积
A、相关规定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派送新股等。
B、盈余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a、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等,也作为盈余公积核算。但其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则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①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等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企业发展基金
②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应付职工薪酬
b、盈余公积的用途
1.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3.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
(2)未分配利润
A、分配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
a、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b、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B、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

C、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以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