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思维导图,包括警察公共关系的历史演变、基本原则、职能、构成要素、警察危机公共关系、警察与媒体公共关系等等。
编辑于2022-06-09 21:19:00警察公共关系
第二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警察公共关系的起源
公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
中国
警察公共关系的产生
西方警察公共关系的开端
1829年,罗伯特皮尔
《伦敦大都市警察法》
英国第一支职业警察部队
中国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央特科
1938年“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我党领导下第一支人民警察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国外警察公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美国
第二次警务革命,警察专业化运动,“专业的执行法律和打击犯罪”
第三次警务革命,群众误解和疏远,改善警察--公众关系
第四次警务革命,社区警务
第五次警务革命,自媒体
英国
与社区
与媒体
法国
内政部垂直领导
传媒,舆论
新闻与公共关系机构
德国
设立警察公关机构
全警公关意识
应对媒体
警察文化
中国警察公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
1949.11.5,公安部成立
严重破坏时期:1966——1976
警察机关陷于瘫痪
恢复重建时期:1977——1984
1977.12,十七公,坚持群众路线
1984.5,从严治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转型拓展时期:1985——2012
飞速发展时期:2013——今
第三章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重视人的需要,加强主客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基本要求
(1)平等使用法律
(2)树立服务意识
(3)尊重公民权利
(4)听取群众意见
公开透明
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要依据法律法规,向社会公众公开,为社会公众提供警务信息, 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基本要求
(1)坚持警务公开
(2)加强舆论引导
(3)强化内外沟通
(4)促进警民交流
合作共赢
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要兼顾警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双方的利益,尤其是在涉及社会公众 的公共利益时,应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满 足双方的利益需求,实现共赢的原则。
基本要求
(1)树立诚信意识
(2)讲究沟通技巧
(3)营造合作氛围
(4)奖励及时兑现
立足长远
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局考虑,谋求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长远发展,是 在充分认识到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开展对于各项警察工作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展 理念的原则。
基本要求
(1)制定长期规划
(2)社会效益至上
(3)维护警察形象
(4)警民共建和谐
全警公关
内涵
开展警察公共关系,要求全体警察树立公关意识,不仅要依靠专职的公共关系机构人员,还要依赖于全体警察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工作态度,自觉履行工作职责,维护警察形象,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作出贡献的原则
基本要求
(1)注重整体意识
(2)上下齐心协力
(3)完善沟通机制
(4)妥善处理危机
第四章 职能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内容
收集信息
(1)内源信息:警察内部的 (2)外源信息:外部环境等的
监测环境
(1)监测政府决策趋势 (2)监测社会环境变化趋势 (3)监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动态
方法步骤
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媒体利用法 (3)社会调查法 (4)会议收集法 (5)建立情报网
步骤
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馈信息
提供咨询,参与决策
作用
(1)促进决策机关决策民主化 (2)促进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3)决定工作结果的好坏
内容
两大内容
(1)社会民意 (2)组织形象
三个层次
(1)咨询服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2)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3)参与决策
沟通协调,加强合作
内容
(1)警察机关内部关系的沟通与协调(2)警察机关外部关系的沟通与协调
作用
(1)减少摩擦 (2)化解冲突 (3)平衡关系
传播宣传,塑造形象
警察形象构成
(1)自身形象(2)媒介形象(3)公众形象
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自身形象 (2)加强警民联系,完善公众形象 (3)做好公关宣传,塑造媒体形象
引导舆论,化解危机
重要性
(1)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纠正认识失当的现象 (3)净化舆论环境
方法
(1)树立新闻意识,开展传媒素养教育 (2)运用传播手段,实现舆论“突围” (3)建设多层次宣传队伍,形成全方位舆论引导格局
第五章 构成要素
主体
警察公关机构
组成
(1)公安机关—典型的层科制组织
(2)公安机关内部的公关部门
设立意义
设立原则
(1)权责相当(2)精简高效(3)专业化原则
地位
(1)警察机关形象信息的中心
(2)警察机关决策的参谋机构
(3)警察形象战略的策划部门
(4)警察机关对外的宣传窗口
模式
(1)部门隶属型 (2)部门并列型 (3)领导直接负责型(4)公共关系委员会
警察公共关系人员
知识结构
(1)警察公共基本知识
(2)警察业务基础知识
(3)法律及相关学科知识
能力结构 (1)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2)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3)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气质结构
心理结构
客体
内部公众
特点
(1)相对稳定性(2)严密的组织性 (3)利益直接性(4)人际亲密性(5)竞争性
影响
组织形象的体现者,传播者,反馈者
外部公众
特点
(1)分布广泛性(2)构成复杂性 (3)利益的矛盾性和差异性(4)关系的不可控性
影响
(1)良好的外部公众关系会改善警察的执法环境 (2)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可以改善警民关系
⭐️第十三章 警察危机公共关系
预警
(1)危机公关环境侦测 (2)信息分析与处理 (3)制定相应御控策略
原则
应急性与长远性的统一
诚恳性与责任性
谨慎性与果断性
原则性与灵活性
⭐️处置措施
(1)全面进行现查调查
(2)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3)执行危机公关处置方案
⭐️(4)强化沟通协调 (与媒体沟通的4s原则)
五方面
⭐️善后处理措施
(1)建立健全利益公众与媒体的回应追踪机制
(2)关注危机公关事件的后续发展
(3)对警察危机公关进行评估
(4)制定警察危机事件公关善后管理方案
第十一章 警察与媒体公共关系
媒体发展阶段
报纸、杂志阶段——广播阶段——电视阶段—— 互联网阶段——移动媒体阶段
新媒体特点
即时互动性、海量信息、关系化、公众化 融合性、整合性与超文本性、随意性、个性化
警察应对新媒体策略
(1)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有效的快速传播平台
(2)建立健全警察与新媒体的沟通互动机制
(3)提高警察应对新媒体的能力素养
(4)建立健全应对新媒体的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章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警民关系概念
基本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执法为民理念
(2)树立正确执法理念,做到执法公正
(3)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增强为民服务本领
(4)培育全警公关理念,树立亲民爱民形象
(5)创建和谐警营,促进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6)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制
基本途径
(1)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2)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
(3)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活动
第九章 警察组织与政治公众的公共关系
政治公众概念
与其他政治公众关系
制约
对等
交流
第八章 专题活动
特点
类型
常见形式
新闻发布会、公益赞助活动、庆典活动、 开放参观、警民共建活动
策划与实施
原则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尊重科学,遵循人的行为规律 (3)公众优先,寻求利益共同点 (4)严谨周密,突出专业性程序性 (5)创新求异,追求鲜明的个性 (6)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
程序
第七章 公共关系策划
特点
目标性、程序性、思想性 灵活性、创造性、时机性
基本原则
(1)公众导向(2)注重效益 (3)切实可行(4)创新求异
基本要求
(1)系统性(2)主动性(3)创造性
基本要素
策划者、策划目标、策划方案、策划对象
程序
(1)收集公关信息 (2)确立策划目标 (3)确定公关对象 (4)部署公关战略
第六章 工作程序
调查研究
特点
目的的特定性
主体的特殊性
对象的全面性
内容
警察机关形象调查 社会环境调查 公关效果调查
意义
(1)提供信息保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实施环境监测,把握公众舆论
(3)开展问题预警,消除潜在危机
(4)塑造组织形象,进行客观定位
方法
(1)问卷法——书面回答
(2)访谈法——口头回答
(3)观察法——现场的行为观察
(4)抽样调查法——普查,抽查
(5)文献法
拟订计划
步骤
(1)确定公关目标(2)明确公关原则 (3)确定目标公众(4)制定计划方案
计划实施
特点
(1)联动性(2)动态性(3)创造性
步骤
(1)准备工作(2)协调工作(3)控制工作
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和方法 (2)控制进度(3)整体协调 (4)反馈调整(5)选择时机
评估反馈
内容
调查工作评估反馈
计划拟定过程评估反馈
实施过程评估反馈
实施效果评估反馈
评估反馈的标准
评估反馈的方法
(1)公众意见法(2)专家意见法 (3)民意测验法(4)自我测评法
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