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史部分(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世界史知识梳理(一),包括:古代文明、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的亚洲。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关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一个梳理,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板块。适合预习和考前复习。新人教版,也适用于初中中考。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部分的整理,包括:夏商、春秋末年、秦汉、北魏、隋唐、唐中期、北宋中期、明中后期、清前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世界史部分
古代文明
西亚古巴比伦
文化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汉莫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关注经济
维护奴隶主利益
时间-公元前十八世纪
南亚古印度
种姓制度
贵贱分明
职业世袭制
种性内婚制
宗教方面首陀罗不能参与前三个宗教活动
法律上不平等明显
思想:佛教
主张众生平等
北非古埃及
希腊城邦
地理环境:多山少平原,农业不发达,天然良港多,海外贸易发达
影响:航海和海外贸易条件得天独厚
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易于公民参政,民主政治产生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政治
雅典城邦居民结构
有政治权利:成年男性
无政治权利
老人妇女儿童外邦人
寡头政治
独裁:寡头政治的代表
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三位一体
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
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三十岁以上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陪审法庭
日常司法机关
30岁以上无债务,犯罪前科公民每年抽签产生
影响:民主制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弊端:浪费资源,浪费人力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古代文明的扩展
条件
农耕文明的优势(相较于游牧文明)
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
管理系统
方式
武力扩张
移民(希腊)
表现
埃及文明的扩展
叙利亚,巴勒斯坦
西亚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亚述帝国不光两河和小亚细亚,还到了埃及
希腊文明
利用航海技术和组织能力、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殖民
古代大帝国的发展有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
古代世界的帝国
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波斯帝国
前六世纪
西亚两河流域
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
罗马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文明的交流
技术传播
农耕技术的传播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伊朗高原;希腊;北欧等地
冶炼技术的传播
最早起源于西亚,后扩散到埃及希腊等地,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文化碰撞
西亚的神话一起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希腊与埃及的融合
字母文字的推广
字母的最初起源在腓尼基
在东方演变为阿拉伯字母,后传入埃及、印度等地
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在演化出拉丁字母,逐渐演变为欧洲各国的文字祖先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形成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每一个封君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享有该土地上各种权力
庄园
农奴制
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较弱
中古后期没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十五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法兰西国王在十五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基
城市
手工业
工商业
基本谋生手段
通过金钱赎买或者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教会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拜占庭&俄罗斯
拜占庭(公元395——1453)
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重要最大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六世纪查士丁尼编定了《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俄罗斯
发端——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文金帐汗国的臣属
十六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园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扩长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公元七世纪,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逐渐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七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两河北非等广大地区,在八世纪中期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经济
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
融合东西方文化
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例子:中国的造纸术被传入欧洲,为文艺复兴奠定物质基础
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掌握国家军政与土地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了欧亚上路,对过往商品收重税,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十三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世纪逐渐征服巴尔干地区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十六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印度
4世纪初,恒河中游的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国王直接控制中下游地区,其余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逐渐形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十一世纪突厥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苏丹掌握最高行政司法立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行政总督,主要职位有穆斯林担任
日本
秦汉之际中国的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发展
646年大化改新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十世纪,日本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瓦解,形成庄园;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十二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日本进入幕府时期
17世纪德川幕府面对世界格局,意图锁国加强统治
朝鲜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十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模仿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度
十四世纪末,高丽大将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十六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求救中国,明朝派遣军队支援,7年完成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