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史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史的思维导图,尝试阐述当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实践、新理念、新成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均有所涉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中国学前教育史
古代教育思想
王充 唯物主义思想 《论衡》
论身心统一
论小儿禀性
教化成性:注意到了儿童的先天素质,把重点放到了教化成性,认为幼儿生来有善恶之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 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幼儿禀性的思想主流。
注意环境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
论优生
胎教、少生、优生
论在活动中学习
认为儿童的认识在活动中产生,强调手脑并用,活动越广泛,认识越全面深入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重家庭教育
★《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论述家庭教育名著,影响十分广泛。
提倡及早施教
越早越好,最好从胎教开始
主张“严而有慈“
反对无教而有爱
对子女一视同仁
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朱熹 宋代 《小学》《童蒙须知》
注重胎教
理气二元论
重视乳母之教
善从师,慎交友
模仿力强,辨别能力弱,环境影响大
提出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小人之学和大人之学
王守仁 唯心论者
明人伦
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在孟子的思想基础上,又做了发挥:教育的任务要教儿童懂得人伦之学,儿童也是完全可以掌握人伦之学的,除了明人伦,再也没有什么称为学问了,离开了明人伦去谈什么学问就是异端邪说。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注重儿童的启发式教学
主张陶冶教育
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
中国古代儿童教育
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慈幼观念的演变
管仲:“九惠之教”首要两条:老老与慈幼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韩非: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
慈幼与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庠
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最早专门慈幼机构:邸舍、东汉邓太后
宋代:慈幼局、举子仓、予惠仓
清代最早:京师育婴堂、有教无类
第一个教养合一次慈幼机构:唐鉴
慈幼礼俗
试儿、洗儿会、吐情自纪
古代的胎教
定义: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对孕妇的影响
作用:
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
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内容
精神因素
饮食卫生
环境:居处简静、行坐端正、避寒暑、劳逸结合
古代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和作用
培养成才、成为有用的人、至少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
培养和完善道德品质,符合儒家忠孝仁义的基本道德标准
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道德礼仪秩序
家庭学前教育的规划
《礼记 内则》
家庭教育的内容
道德
伦理纲常
立志
俭朴正直廉洁
爱国主义
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原则
以身示教、因材施教、爱与教结合
重视环境陶冶和趣味性
知子和均爱
古代蒙养教育
任务
培养和完善道德品质
保养性真
打好文字基础
代表人物
王筠 《文字蒙求》
崔学古《《幼训》
内容与教材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幼儿的游戏启蒙原则
崇尚礼乐
崇尚俭朴
崇尚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