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设计4思维导图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发展阶段。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发展阶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开门红的思考
招创智搜
网易星球
教学教务系统
现代设计4
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60年代的“波谱”审美观
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的一场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
特点:前卫
设计面面观(领域、发展):大众,主要在服装、产品、平面三个方面。
服装:玛丽*匡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20年世纪60年代的服装设计师
产品:阿伦*琼斯利用人体雕塑做家具,打破包豪斯的理性主义传统。
平面:a.彼得*布雷克,“英国波谱艺术教父”之称,1955年-1957年完成《在阳台上》,最早英国波谱艺术标志性作品。b.里查德*汉密尔顿,1956年《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宣告波谱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波谱艺术的诞生。
评价
技术与反技术
技术:1951年,麦克卢汉《机械新娘》
反技术:帕卡德 质疑“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批判设计理论:建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1960 年代末出版了《为真实世界的设计》,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批评洞察力,严谨地提出了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明确地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1)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2)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
嬉皮士运动:20世纪60年代,精神、文化、生活都是叛逆的
迷幻文化:即兴创作、积累新奇、构图自由和形态漂浮。对平面设计影响最大,1967年《OZ》是最佳示范。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与设计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的口号。
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
特征: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注重产品 的人文含义。隐喻。关注环境。
代表人物
文丘里:美国著名建筑师“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后现代煮鱼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设计风格:典雅和富于装饰的、历史的、折衷主义的建筑形式。设计谗言:“少则烦”(针对米斯的“少即多”提出的)
著作及作品:《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后现代主义作品:栗子山别墅
詹克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者之一,最早来提出建筑和设计上后现代主义属于的人物。
建筑理论:“双重译码”与“骡子风格”。代表著作:1977年《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被称为是向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宣战书
集团组织:孟菲斯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意大利组织
新时代的设计产品
媚俗风格:20世纪80年代,忸怩风格和媚俗风格进入设计的主流
市场导向设计:商业化,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数码技术设计:“模糊逻辑”,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想象、交互式、沉浸式。
交互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以人文本,令人愉悦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