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为教师敦品励行、改进工作、提高劳动质量提供心理学依据。这一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教师的心理角色。教师因任务广泛而复杂,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如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师,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每种角色有其特定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进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表象能够表征空间上的立体信息和时间上连续的且不断变化的信息;与实际知觉相比,表象所表征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概括性。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重点知识总结,包括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理论、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心理概述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的概念
1、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2、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能力;
3、发展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成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4、这样的角色,称为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分类
1、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2、学生知识传播者的角色;
3、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
4、创新创业指导者、关系协调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
5、榜样、模范公民角色;
6、教学科研工作者角色。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管理(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1、强硬专断型; 2、仁慈专断型; 3、放任自流型; 4、民主型。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教学效能感
含义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影响和作用
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发展与提高
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含义和类型
含义: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类型
1、纵向反思;2、横向反思;3、个体反思;4、集体反思。
教学反思的过程
1、具体经验阶段 → 2、观察分析阶段 → 3、重新概括阶段 → 4、积极验证阶段。
教学反思的成分
1、认知成分; 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三、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与作用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表现
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
2、教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1、计划性与准备性; 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 4、沟通性; 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 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与评价。
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到自觉
3、敏感性逐渐增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教学监控能力的训练技术
1、角色改变技术; 2、教学反馈技术; 3、现场指导技术。
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的含义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以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
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1、善于因势利导; 2、善于随机应变; 3、善于对症下药;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五、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的含义
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
教师胜任力的结构
1、专业知识; 2、 专业技能或能力; 3、专业态度 或价值观。
教师胜任力的提升
1、优化高校教师选聘制度。
2、完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4、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节:教师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
关注学生
二、专家教师的特征
1、有效运用组织化的专门知识;
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
3、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善于进行“课程思政”。
三、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微课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
1、明确反思的起点; → 2、批评、诊断与分析; → 3、学习、实践与研究; → 4、 重新评估问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