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思路和方案的导教、促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八章“教与学的评价”思维导图,包括:概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测评结果的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七章“美育心理及其效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美育心理及其效应、以美育心的基本途径—教育审美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六章“教学交往与管理”思维导图,包括:班级人际关系与课堂管理、教学交往与课堂教学互动、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教学设计
概述
含义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思路和方案的导教、促学过程
主要特征: 1、教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进行系统性谋划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教和学的计划和方案
类型
根据教学情境中所需设计的问题范围大小
宏观设计
微观设计
从所涉及的时间
长期设计
中期~
短期~
原则
系统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手段设计的多样化原则
模式
迪克和凯里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系统模式
三板块: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定教学效果 九阶段: 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分析 3、检查起点行为 4、制订操作性目标 5、拟订测试题目 6、提出教学策略 7、选定教学材料 8、做形成性评价 9、做总结性评价
意义
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
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直接手段
是教学评价和教学交流的载体
教学目标设计
广义教学目标:指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
狭义教学目标:是教师将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宗旨以及学校教育计划分解到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时的过程中产生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在接受教学之后将产生哪些认知、技能或态度变化的理性预期
功能
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指引学生学习
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
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分类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国内学者的分类
表述
表述要求 1、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 2、目标要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3、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以观测
行为目标表述技术
内外结合表述技术
表现性目标表述技术
教学内容设计
理论
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
教学内容的累积式层级组织
教学内容的认知同化组织
教材的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的宏观驾驭
钻研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教材的组织方式,分析教学内容的编排意图和特点
紧扣学科核心概念,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材内容的重组与改选
教材内容结构的微观研析
归类分析法
图解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教学手段设计
关键在与科学地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的要求
特定的目标要求特定的方法去实现
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化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师的素质与个性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自习法、发现法、直接指导法、个别化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讲授法
优点: 1、教师通过精彩的讲授能够把教学涉及的大量新信息、新内容较快地向大多数学生传输 2、满足了教师与工作相关的需要,如控制需要、学生成功需要、时间管理需要 3、精彩的讲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倾听、做笔记等学习技能 缺点: 1、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风格有较高要求 2、单向的教学交流,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较少,教师也不能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更适合于传递信息,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 4、缺乏良好的注意、记笔记技能或记忆技巧的学生所能接受的信息量相当有限,容易使其遭遇学习挫折
讨论法
优点: 1、组织得当的讨论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又可以发展其分析性和批判性思维,加深理解 3、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缺点: 如果讨论没有得当良好的引导,可能会导致无目的的和浪费时间的低效学习
自习法
优点: 1、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2、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缺点: 实际教学效果受教师和学生对它的理解和运用程度的影响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和工具
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特定教学目标
媒体的特点
学习者的特点
教学媒体的可控性
教学媒体经济实用性
合理运用
多种媒体组合运用
一定程度的传媒冗余促进信息整合
选择适合学习者思维水平的传媒符码
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