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育心理及其效应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七章“美育心理及其效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美育心理及其效应、以美育心的基本途径—教育审美化。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八章“教与学的评价”思维导图,包括:概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测评结果的报告。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十六章“教学交往与管理”思维导图,包括:班级人际关系与课堂管理、教学交往与课堂教学互动、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美育心理及其效应
概述
美育心理的基本概率
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心理,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特殊教育活动
美育心理:是主体在审美或美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及规律的总称,是美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美育和美育心理的关系:美育心理的研究必须以美育活动为前提,而美育功能的发挥又必须通过美育心理效应起作用
美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源远流长
创立和发展
美育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审理心理结构及其发展
心理结构
心理状态
注意、期待、态度
认知过程
感知、记忆、联想与想象、理解与评价
情感体验
材料、形式、内容
个性心理
心理倾向、心理特征
形成与发展
心理萌芽
心理发展
意识形成
鉴赏能力提高
美育心理活动
过程
准备
实现
效应
特征
认知形象性
情感激烈性
自由创造性
效应分析
认知发展效应
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促进知识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开发认知潜能,促进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
人格培育效应
培育良好品德
塑造健全人格
行为习惯养成效应
以美育心的基本途径—教育审美化
含义
教育审美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按美与审美的规律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实现教育活动向审美活动的转化和融合,从而促进师生身心愉悦且健康发展
包括三方面的转化: 1、将教育要素转化为具有审美品质或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 2、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进行的审美活动,即审美欣赏、审美体现与审美创造活动 3、将纯粹的教学关系转化为师生共同欣赏的审美关系
条件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教学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心理状态
教育教学要输入审美信息和审美化的教学信息,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
作用
提高审美能力
调动教与学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集中注意、陶冶情操、开发智力
减轻教与学的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审美化设计
原则
审美施教、和谐发展、艺术化
内容
教学目标
全面、适中、表述行为生动
教学内容
结构化,条件化、策略化,形象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的整体合理
教学氛围的自由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