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电影的“亲近性”
您了解电影是什么吗,它可以作为艺术吗,此篇导图将从未经搬演的事物,偶然的事物,含义模糊的事物以及“生活流”为您讲述电影
编辑于2022-06-17 03:45:24第三章 电影的“亲近性”
一、未经搬演的事物
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作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罗伯特.威恩导演。这部影片表现的是梦魇式的景观,扭曲的变形空间,疯子般的幻想。
表现主义的兴盛:作为一种艺术理论,他强调了艺术家的情感和强烈的个人反应。它与传统上的艺术家忠于被描述、绘画、雕刻的对象的自然外貌的看法完全相反。
表现主义电影表现:大量用明暗对比、夸张、倾斜角度、梦境般的气氛,并依心理状态扭曲外在世界——有一种神秘的调子,统一的幽闭恐怖感。
表现主义认为唯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的外部存在——一阵风吹过树林时的美。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才符合电影的方法的要求。
尼德兰著名画家博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借助一个圣经故事来影射当时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以及尼德兰人民的反抗。记录的是16世纪尼德兰地区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切的非常细致的描绘了当时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
二、偶然的事物
充满偶然性的街景
我认为艺术品是经过修饰和设计的,而电影则是无穷无尽的,未经搬演的,未经筹划的,偶然的。电影可以表现一切偶然的场景,将所有的可能性都展现在大众面前。
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运,难以预测的遭遇时而成为厄运的开始,时而又莫名奇妙的以万事如意而终。
三、无穷无尽
连续二十四小时
将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未能看见的东西生活中大量原型态的东西-揭示出来。 面对这些〝陌生”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大感狼狈,退缩不迭,因为它们说明了我们跟自然的联系,并要求我们承认,这些正是我们在其中的那个世界中的一部分。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戈多这个缺席的角色,就像漩涡的空心,一直不露面的戈多,若有若无,说来不来,他似乎能救人脱离苦海,狄戈二人根本没有见过他,却又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要向他祈祷,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似乎只要他一来,痛苦无聊的生活马上就会光芒四射,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他们在等待中痛苦地煎熬,腻烦得要死,戈多却一直不来,又一直说要来。 通过等待戈多这一件事反映人们忍受着乏味无聊、日日轮回的生活。
交错的空间
电影可以再现其广阔的现实面,即把不同的空间紧密交织在一起。
《午夜巴黎》阐释了一种夸张,别人的生活总是好过和自己的生活的幻觉,因为这种幻觉而产生了生活上的矛盾与不安。Gil曾沉迷于那个辉煌的巴黎,也曾幻想过一直生活在那里,这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矛盾造成的,自己与自己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和解,便来到午夜巴黎寻求解脱。 通过两个不同的空间进行对比来反映人的心理和需求。
因果关系
电影可以如实的表现出某些事件的因果关系。影片的结局尽量往后拖,从而增加观众的悬念,在此过程中精心安排开始与结尾之间的各个连续的环节。
《罗拉快跑》表现的是每一个选择就是每一个结果。在岔路口,选择了一个,就永远错失了另外的一种人生。快一秒或慢一秒,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转变。生活中的事物都是紧密联系的,同一件事情偶然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生活不完全是客观偶然的,我们能通过自己的改变或作为让结果取决于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这是生活的积极的一面。预示着不同的因果产生不同的人生。
无边无际的印象
电影可以对一个物象 “磨弄”良久,直到它在我们心中造成深刻的印象。
《乡村牧师日记》中通过影片中多次出现门栏边的场景,牧师骑车走进又走出,其实就是在暗示年轻牧师内心与外部世俗世界的斗争与徘徊,日记的反复出现也表达了牧师内心世界和世俗环境的疏离。强化观众的感官知觉,加深对电影情节的记忆。
重要画面的涌现
电影可以把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内千头万绪再现。
《红色沙漠》中女主在车祸后被丈夫和儿子欺骗孤立后,还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片段,憧憬未来,借鸟儿隐喻自己学会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透着坚强却又无奈,是一次自我拯救却又是一次沦陷一次自我放逐,同时引发了观众的深刻思考。
物质现象的堆砌
电影可以再现大量的物质现象。 (如波浪、机器部件树木等,使他们的形式.运动和光度构成多种可以理解的节奏形式。)法国先锋派人事谢尔曼杜拉克等大力鼓吹的纯电影——一种在结构上相等于 一支交响乐的电影。杜拉克比较擅长于摄制 《第957号唱片》《阿拉伯花饰》和《节奏与变调》这类的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她用不同的方式模仿里希特和罗特曼的某些手法,使形象的活动药肖邦或德彪西的音乐相适应。
《节奏与变调》力图用摄影形象来表达音乐和体现节奏,使形象的活动与肖邦或德彪西的音乐相适应,将内心的感觉和音乐的修养充分发挥出来,节奏并不单纯存在于画面本身,它也存在于画面的连续中。电影表现的大部分正是依靠这种外部节奏产生的,而它的感染力也十分的强烈 。
四、含义模糊的事物
心理——物理的对应
自然物象是有多种含义的,它们很容易触发各种不同的心情、情绪和内在的思想活动,它们具有无限多的心理和精神的对应。
《蓝莓之夜》“蓝莓派”是最核心的物件,这也是影片最出名的一段台词,出现在杰里米与伊丽莎白的对话中。杰米里用蓝莓派比作伊丽莎白,告诉她在这段爱情中,她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不要去追寻爱情失败的原因,做真实的自己就好。“以物为喻”,赋予生活中的普通物件情感,也使得抽象的情感具体起来,加深了台词的寓意和情感的表达,“蓝莓派”是每一个真实的自己。
剪辑与蒙太奇
剪辑必须赋子每个镜头以一个跟情节有联系的含义,这样才能推动剧情。
任何叙事影片都应该以某种方式进行剪辑,以致亡并不单纯限于交代情节的纠葛,并旦转而表现某些物象,使他们处于富有暗示性的模糊状态。
《红白蓝》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本身起到了蒙太奇的剪辑作用,音乐使影片从静谧的氛围到猛然的紧张,预示下面会发生一些事情。当音乐第5小节结束后,影片出现了一个黑屏。然后强势的铜观乐再次响起,影片就已剪辑到另一个画面。
五、“生活流”
从生活里走上银幕
“格里菲斯的无法模仿的小角色----—仿佛是直接从生活里走上银幕的” ——爱森斯坦
街道生活始终还是一条随带着可怕的不测风云的诱人的赏心乐事的、切不断的生活流。
《偷自行车的人》丢车这样一件极其平常的生活琐事由于被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就成了对战后时代和民族悲剧的折射,从而具有了史诗的高度。这部我们看到的影片似乎与生活本身的流程没有两样,从丢车开始,通过四处寻找的形式贯穿全篇,摄影机随着无助的里奇在罗马的大街小巷里游走,我们也随之看到了罗马城里破败的旧货市场、生意兴旺的女看相者、施舍午饭的教堂.糜烂的妓院....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与环境同体共生的关系,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命运与环境的真实性,从而揭示了一个极为悲怆而不无残忍的主题--“穷人因为生活所迫也可能会去.偷”。电影也就在这种人性的人情的细致刻画中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超脱出来,而上升到更高的意味深长的艺术层面。
舞台演出的穿插
出现在现实主义影片里的舞台演出,和台下变化莫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舞台表演越是风格化,就越能对比并陪耐出摄影机面前的现实。
《霸王别姬》采用了特殊的叙事方法:台下叙事和影戏结合,形成了片中有戏、戏中有观众复杂叙事结构,同时影片人物、戏剧人物以及观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舞台和银幕的有机结合又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令人物的命运更加跌宕起伏,使观众产生了同理心,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视觉感官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反映出影片的主题之一: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成为不了英雄,谁都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逆流而上。
小结:所有的传统艺术都是自上而下的、从观念出发来消化物质现实,只有电影是自下而上的、从对物质现实的如实反映开始,最后走向某个问题或概念。 所以我觉得不能把电影当作艺术,真正的电影不应该是艺术,应该避免成为艺术。电影不是通过隐喻去净化和美化所表现的世界,电影的功能应当是让观众回到混乱、混沌和未经修饰的物质世界,体会它的无边无际和暧昧多义。
影片里的镜头和镜头组合具有多种含义,他们再现范围是超出物理世界之外的,被称为“生活〞的现实(没有尽头的生活)。“生活流〞是通过物质表现出来,暗示出包括情绪、含义和思想的一些东西。(也就是指最广义上的现实生活)。假如现在承认电影所独具的这五个特性成立,那么也就是说一切应该给画面让位,摄影机拍摄的东西(无论是摆拍还是抓拍),都应该是现实的,真实世界中存在的,或者是某些人(如精神病患者,醉酒的人,受伤的人等)特殊情况下眼中的世界。
末经加工的自然物象是比较缺三结构的,因而在含义上是模糊的,然而看似不可捉摸的表面下却潜藏一种明确的意义。(也就是具有抽象意义的事物,通过对物质本身的拍摄体会到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尽管电影具有复制一切可见实物的能力,他所偏爱的还是未经搬演的现实。所谓的未经搬演的事物就是,对现实的物质世界的记录和揭示(揭示是指人们平时用肉眼看不到的或者不能注意到的事物)。
偶然的和突发的事件(指人们生活中不经常见到的景象,比如激烈的打斗、追逐、凶杀等)。
跟照相一样,电影也企图把凡能进入摄影机视野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拍摄出来。跟摄影不同的是,电影仿佛在某种欲望的激励下,要再现外部存在的连续。(因为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而电影不可能记录下现实生活的全部,只是部分,而恰恰通过这点通过这点暗示出了世界的无边无际)。
在第一章中讲到,从早期的静态摄像时期,因为可以说电影史是由照相孕育而生的,所以照相具有善于表达的特性,也就是“亲近性”电影也一样具备。而根据电影的“亲近性”而言,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他善于表达的有五个方面。
难点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