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常山漫居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常山漫居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常山漫居民宿;⒉.常山漫居民宿村;3.常山漫居民宿综合体;4.基本要求;5.环境和建筑。
编辑于2022-06-19 22:50:58常山漫居民宿
基本要求与评价
1.常山漫居民宿
利用城乡居民自有住宅、集体用房或者其他配套用房。
结合常山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为宾客提供体验常山山水、美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2.常山漫居民宿村
依托乡村产业特色、民俗文化和旅游基础,利用村民自有住宅、集体用房或者其他配套用房经营民宿(数量不少于10家,床位总数不少于60张)。
为宾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康养研学、购物采摘、乡村体验、会议活动及其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村庄(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3.常山漫居民宿综合体
依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以住宿为核心产品,客房数量大于15、小于50间(套)。
通过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环节,为宾客提供体验常山山水、美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旅游设施。
4.基本要求
1经营场地应符合本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现行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在地 旅游发展有关规划,无地质灾害和其它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
经营应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
经营的建筑物应通过GB 50292标准鉴定。
建设和运营应倡导绿色消费、节能减排和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应倡导地方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应倡导因地制宜、和谐发展、主客共享的生活方式,促进乡村振兴。
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和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4要求。
民宿(村、综合体)法人或负责人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应制订和完善台风等自然灾害、火灾、食品安全、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各项突发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应急预案,积极参加各类安全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
应尊重不同国家宾客和村民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宾客的合法权益,无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存在
生活用水(包括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应符合GB 5749要求,卫生条件应符合GB 14934要求,食品来源、加工、销售应符合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应秉承绿色理念,建设、运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废弃物排放符合GB 8978、GB 18483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污水统一截污纳管或自行处理达标排放
应制定并严格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相应措施
从业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
服务项目应通过文字、图形等适当方式公示,并标明营业时间,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
经营者应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统计调查资料,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突发事件等信息
5.环境和建筑
地理位置优越,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应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高,溪水清澈
夏(奴隶): 出现学校教育的形态(庠、熟、序、学、校)
西周:
建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设六学二馆、书院
宋代:四书五经
明代: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废科举,兴学堂“
进入性良好,应至少有一种交通方式,方便到达,有交通工具停放场地。
所在乡村应设有常山漫居导向系统,标志牌位置合理、易于识别,符合GB/T 10001.1和GB/T 10001.2要求。
所在乡村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收集各种垃圾,及时处理,垃圾分类符合DB33/T 2030要求
所在乡村应有常山地方特色的餐饮和购物点。
所在乡村宜有卫生院或医疗服务点。
建筑外观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外墙灯光宜美观协调,夜间辨识度高
花园或庭院宜体现常山特色,种植地方特色植物,设置水流、灯光、景观小品、休闲设施设备等
6.设施和设备
客房
应有防盗装置,在显著位置张贴应急疏散图及相关说明
床上棉织品(床单、枕芯、枕套、被芯、被套及床衬垫等)及卫生间针织用品(浴巾、毛巾、地巾等)应专业洗涤,清洁卫生。
应有充足的照明和遮光窗帘
应有独立卫生间,面积宜不低于4m2,干湿分离、布局合理。
卫生间应有排风设施、抽水马桶、梳妆台(配备面盆、梳妆镜和必要的盥洗用品)、吹风机和位置合理的挂钩/杆,有清晰的冷热水标识,水流充足,水温稳定。
70%客房面积宜不低于24m2。
50%客房宜设置阳台或露台。
整体装修宜舒适美观、氛围协调
宜合理配置床头柜、桌椅、行李架等家具,舒适美观、方便使用。
宜采取有效的防噪音及隔音措施
宜提供高品质客用品。
宜提供方便宾客使用的智能设施设备
餐饮
餐厅应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
厨房与餐厅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音、隔热和隔气味措施。
厨房粗加工和烹饪应分区设置,餐具洗涤池、蔬菜清洗池、肉类清洗池应独立分设
厨房应有必要的冷冻设施,生、熟食品及半成食品分柜置放
厨房应有与接待规模匹配的消毒设施
餐厅宜适当装修,舒适美观、氛围协调。
餐厅宜适当装修,舒适美观、氛围协调。主题
厨房墙面宜满铺瓷砖,用防滑材料满铺地面,有地槽
其他
应为宾客提供菜园、茶园、果园、酒吧、茶室、手工作坊、健身房、影视区、阅读区、儿童游乐区、民俗展示区等公共休闲娱乐区域,位置合理,方便使用
公共卫生间应位置合理,方便使用。
布草间应相对独立,整洁、干燥、方便使用。
消洗设施应相对独立,方便使用。
设施设备应完好有效,定期检查并有维保记录。
应有适当的防蝇、防尘、防鼠、防蟑螂措施。
所有功能区域应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有效。
应有应急照明设施,所有出入口和公共区域应有安全监控系统。
主人房宜就近设置,舒适美观
公共区域宜适当装修,舒适美观、氛围协调
所有功能区域宜有温度、湿度控制设备,效果良好
7.卫生和服务
卫生
室内外区域和设施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
客房床单、被套及枕套和毛巾应每客必换,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卫生间应每天全面清理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厨房应定期消毒,每天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餐饮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宜达到B级以上并长期保持。
服务
民宿主人应参与接待服务,关注每位宾客的合理需求
接待人员应着装整洁,仪容仪表得体
接待人员应自然、亲切,微笑服务,宾客满意度高。
接待人员应熟悉旅游资源、基本县情等情况,可为宾客作介绍
餐饮服务应制止餐饮浪费,倡导文明用餐,引导绿色消费
宜为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宜为不同年龄宾客提供相应服务。
宜提供刷卡结算、现场开发票服务
宜及时、有针对性地回复网评。
8.特色和其他
民宿主人应发挥特长、热情服务,给宾客留下深刻印象。
应提供常山特色餐饮服务
应展示、销售常山土特产或自行开发特色伴手礼,提供包装、搬运、邮寄等服务。
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应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和协会组织的活动。
客房装饰宜就地取材,体现常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文化特色
宜提供三种及以上房型。
宜通过互联网宣传和营销,传播常山漫居品牌。
宜为宾客推荐和设计常山旅游线路,引导宾客深度体验常山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
9.申报和评价
常山漫居民宿、常山漫居民宿综合体由经营主体自愿申报,开业半年后可申请评定;建制村或自然村中10家民宿开业半年后,可由村集体自愿申报、申请评定常山漫居民宿村
经常山漫居评定机构评定后,申报主体可获得常山漫居称号,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自愿申请重新评定
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将被取消常山漫居资格
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
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
发生重大投诉
发生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其他事件
日常运营管理达不到或不符合相应等级标准要求
停业半年以上
取消等级后满一年,可重新申请评定。
常山漫居评定机构根据常山漫居的基本要求与其他条件,规定评分细则,对常山漫居申报单位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常山漫居民宿从低到高区分为标准民宿和精品民宿两个等级,常山漫居民宿村和常山漫居民宿综合体不区分等级
常山漫居标准民宿应满足本标准4、5、6、7、8项中全部必备项目(应)要求,部分满足5、6、7、8项中选择项目(宜、可)要求
常山漫居精品民宿应满足本标准4、5、6、7、8项中全部必备项目(应)要求,同时达到以下要求。
建筑装修应体现常山地方文化特色
应设置至少2个及以上不同规格的公共休闲娱乐空间,氛围协调
床垫应软硬适中,品质优良
客房内棉织品(床单、枕芯、枕套、被芯、被套、床衬垫等)及卫生间针织用品(浴巾、浴衣、毛巾等)材质高档、柔软舒适。床单、被套、枕套含棉量达到100%,纱支规格不低于60*60 支纱。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并长期保持。
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部分满足5、6、7、8项中选择项目(宜、可)要求
常山漫居民宿村应满足本标准4、5、7项中全部必备项目(应)要求,同时达到以下要求
应有不少于10家正常营业的民宿,其中常山漫居精品民宿或省级民宿不少于1家,床位总数不少于60张,80%民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并长期保持
应设置至少2个及以上乡村书店、特色餐厅、非物质文化传习场所等配套设施,氛围协调
民宿村发展和管理工作应列入村集体常规工作内容
部分满足5、6、7、8项中选择项目(宜、可)要求。
S
建筑装修应体现常山地方文化特色
客房数量大于15、小于50间(套)
应设置至少3个及以上不同规格的公共休闲娱乐空间,氛围协调。
床垫应软硬适中,品质优良。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并长期保持。
应有60%以上员工来自本地。
应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良好
应有良好市场反应,宾客满意度高。
部分满足5、6、7、8项中选择项目(宜、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