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知识整理
四年级下册 科学 知识点整理 (由汤佳雯校勘),付费只为公益,后期让孩子把小收益献给需要帮助者。
编辑于2022-06-20 09:57:02科学四年级下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种子
种的外部特征
1.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看、闻、摸、测量)
1. 看
形状
颜色
2. 闻
气味
3. 摸
光滑程度
软硬程度
4. 测量
大小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大小、颜色、光滑程度、软硬程度、气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的结构
1. 胚
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胚的组成:
1. 子叶
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2. 胚芽
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3. 胚根
胚根形成植物的根
4. 胚轴
2. 种皮
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种植凤仙花
1. 挑选种子
种植凤仙花,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的种子
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2. 种植步骤
3. 种子萌发条件:
种子萌发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光照不是种子的萌发的必要条件,多数种子在黑暗中也可以萌发。
2. 种子长出了根
1. 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
2. 生长方向
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都是向下生长的,芽都是向上生长,而且根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
3. 根主要有两大作用:
第一是吸收水分
根吸水作用实验
实验方法:
1||| 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水中。
2||| 在水面上滴植物油,使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 观察几天后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会发现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第二是固定植株。
4.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
直根系
须根系
3. 长出茎和叶
茎
茎的作用
1. 植物的茎具有运输的作用
茎能够运输分水
茎还能运输养料
2. 探究凤仙花茎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方法:
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
将凤仙花的茎放入杯子中
将凤仙花的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
将凤仙花的茎横向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
可以看到
纵切面上有一条条的红线,
横切面上有许多红色的圆点。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能够运输水分,还能运输养料。
叶
凤仙花叶子的形态
现象: 植物的叶子在茎上交叉生长,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
好处: 既可以使植物受力均衡,叶子又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雨露
叶的作用
叶子的蒸腾作用
实验方法:
选择一种叶片比较大的植物
在叶子上套上一个干燥的塑料袋,
观察塑料袋内壁上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塑料袋内壁有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 植物的叶子具有蒸腾作用。
吸收阳光的作用(能够产生养料)
实验方法:
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
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使它见不到阳光,
三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被遮住阳光的这片叶子变黄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叶子具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不同植物的茎和叶子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茎和叶的不一样,是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做出的选择。
举例:
仙人掌的茎比较肥大,有利于储存水分,叶子就是仙人掌茎上面比较小的刺,防止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中生活
4. 开花
凤仙花开花了
花的结构
从外向内
1. 花萼
2. 花瓣
3. 雄蕊
一般由 2 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
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4. 雌蕊
一般由 3 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 是子房。
柱头有黏液,能黏住花粉,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雌蕊里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果实里面的种子。
胚珠受精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5. 结出果实和种子
1. .观察植物的果实
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可以使用解剖的方法: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方法。
果实的结构
1. 果皮
作用
1. 在果实中果皮包裹着种子,具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2. 帮助种子传播
2. 种子
作用
植物可以利用种子进行繁殖后代。
2. 可食用的果实或种子的植物
果实可食用的植物:
苹果、梨、西瓜、香蕉、桃、 南瓜、黄瓜、冬瓜、 丝瓜、稻米、小麦等
种子可食用的植物:
黄豆、绿豆、花生、芝麻、松子、榛子等。
6. 种子的传播
1. 目的
繁殖后代
2. 传播方式:
1. 弹力传播:
凤仙花、豌豆、蚕豆、大豆、红豆、绿豆、油菜等
2. 动物传播:
苍耳的果实上有倒钩,可以挂在动物或者人类的身上。
松子、樱桃、葡萄等也是动物传播。
3. 风力传播:
浦公英、杨树、柳树、松树、枫树等。
4. 水流传播:
莲藕、睡莲、水葫芦、椰子等
7. 凤仙花的一生
1.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
1. 种子萌发
2. 生长发育
3. 开花结果
4. 衰老
5. 死亡
2.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
1. 阳光、
2. 空气、
3. 适宜的水分
4. 温度
3.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1.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
2. 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3. 有的植物根、茎、叶也可以繁殖后代。
4. 凤仙花的一生
第二单元 电路
2.1 电和我们的生活
1. 电:
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
1.,可以分为直流电(电池提供) 和交流电(发电厂提供)
小于 36V 的电压是安全的, 家用电压为 220V.
2. 用电安全的提示
①不能直接触摸墙壁插座。
②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③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者裸露的电线,当看到断开或者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者有关人员。
④不用湿手扳开关,插入戒拔出插头。
2.2 点亮小灯泡实验:
1.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 小灯泡结构
小灯泡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几个部分。
1. 玻璃泡: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
2. 灯丝:小电泡的发光部位。
3. 连接点:连接外部电流。
4. 金属架:它连着玻壳,起着固定金属部件的作用。
3. 干电池
干电池的金属铜帽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
短路
当导线直接不电池的正、负级相连,而没有经过小灯泡时,就会造成短路。
在实验中,要避免出现短路。
4. 点亮的逻辑
闭合回路
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都是一个闭合回路
5. 不能点亮的原因:
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都不是一个闭合回路
电路短路了,电路断路了都不能点亮小灯泡。
2.3 简易电路
1.简单的电路是由导线、电池、灯泡和开关组成的。
2.开关
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通和断的。
3.电路符号:
2.4 电路出故障了
1. 正常的一个完整电路
1.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亮起来。
2. 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不灯泡就不亮了。
3. 3.可以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1. 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2.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进行自检。
3. 强调: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2.5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通路:
在闭合电路中,从电源正级流出,经过用电器,返回负级,形成完整的回路,称之为通路。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需要检测两到三次。
2.6 导体和绝缘体
1. 1.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
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常见的导体:
金属类(小刀、钥匙、铁片、铝片、铜丝、回形针、曲别针)、自来水、人体、石墨、大地等。
2. 绝缘体
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
干木片、橡皮、、纸板、沥青、塑料、气球、空气、玻璃管等
2. 物体的导电性并不是绝对的
1. 比如木头
干燥的木头是不能够导电的, 可是潮湿的木头是可以导电的;
2. 水
纯净水导电性很弱, 可是自来水、河水导电性强(含杂质多)。
2.7 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 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开关使用的材料有塑料、铜片。
塑料(属于绝缘体)主要做的是开关座,起固定作用,并且不容易导电。
连接导线的挄钮及小灯泡座使用的是铜(属于导体),是为了让电流通过。
开关控制电流通与断的方法
1. 开关控制电路断与通的图示
2. 当把回形针的一头与图钉接触时,电路就接通了,此时小灯泡就亮了;
3. 把回形针的一头与图钉分开时,电路就是断开的,小灯泡自然就不亮,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岩石
1. 岩石的作用
岩石和矿物的作用
(1)一些矿物可供我们制作食物食用——石膏。
(2)岩石可以建造雕塑等艺术品。
(3)岩石可以铺设道路。
(4)岩石可以建造房屋和桥梁。
(5)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6)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由硅制成,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 物。
2. 岩石的化学成分
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地球的年龄约为 45.6 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
3.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
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4.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观察岩石常见的工具:
放大镜、小刀、手电筒、铜钥匙等。
2.观察下面三种常见岩石(花岗岩、砂岩、 大理岩)
(1)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2)更细致地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
岩石观察记录表:
3.矿物的硬度标准:
1.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2.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3.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4.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3.3 岩石的组成
1.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
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
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
2.花岗岩
通常有粉红、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而成。
这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分别是云母、长石、石英,
其中粉红色颗粒是长石,半透明的颗粒是石英,黑色颗粒是云母。
3.观察云母、长石、石英三种矿物
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
矿物的颜色:石英为无色,长石是粉红色,云母是黑色的。
条痕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不一定相同(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
石英的条痕颜色为白色, 长石的条痕颜色是白色或者浅灰色, 云母的条痕颜色是无色的。
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矿物的透明度:
石英透明,长石不透明,云母透明。 (矿物边缘能否透过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矿物的光泽:
石英为玻璃光泽,长石是玻璃光泽,云母是丝绸光泽。
除了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之外,硬度、形状也是观察矿物的重要线索。
5.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 4000 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
1. 雄黄——中药,迓可以作颜料、玻璃等
2. 硫黄——制造染料、农药、火柴、橡胶等
3. 石墨——最软矿物,制作铅笔芯、润滑剂
4. 石膏——点豆腐,使蛋白质凝聚、工业建筑材料、制作模 型雕像
5. 金——贵重金属、做首饰和收藏投资
5.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1.制作出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 采集——编号——图鉴——添加标签——存放——展示。
第 1 步,准备所需要的工具不材料;
第 2 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第 3 步,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第 4 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第 5 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标签要对应放好。
3.标签需要写:
( 1)岩石编号、名称
( 2)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
( 3)岩石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6. 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人类开采这些资源以后,它们就不可能再生了
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土壤
1. 土壤的组成
1. 土壤颗粒
沙砾,沙、 粉沙、黏土(从大到小排列)
2. 空气
3. 水
4. 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
1. 动植物残体
死亡的小动物和植物的根叶子,统称为动植物残体
2. 腐殖质
动植物残体落到土壤里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腐烂,变成一种黑色物质,我们统称为腐殖质。
2. 观察土壤方法:
第一步,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并用鼻子闻一闻土壤的气味,再用手捻一捻。用手捻一捻,发现土壤有些潮湿,土壤中有水分。
第二步,把土壤晾干、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
第三步,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 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发现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黏土,其次是沙、粉沙、沙砾, 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
3. 比较不同的土壤
实验1.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黏性
(1)方法一:用手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能否团成小球。黏质土最易成团, 壤土也可成团, 沙质土不成团。
(2)方法二: 擀戒揉搓三种土壤, 看能否搓成条。 黏质土能够搓成条状,壤土有可能搓成条状,沙质土则不能。
结论:黏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实验2.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1)方法: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保证三种土壤所取量相同),确保达到同一高度。分别把同样多的水缓慢、均匀地倒入相同量的三种土壤中。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实验初期观察哪种渗水最快,中期观察哪种土所需时间最短,后期观察哪种土渗水最多)
(2)结论:渗水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结合观察实验结果,说说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1. 三种土壤的特点
2. 沙质土壤
一般可安排种植花生、大豆、果树、中药材等。
3. 壤土
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4. 黏质土
适合种植稻米、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植榕树、杨树、紫荆、紫薇、柳树等高大,扎根深迖的树木、花卉。
4. 土壤的作用:
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
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
土壤具有作物生产功能。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①看一看: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岩石是灰黑色的,形状不规则,最大;沙是棕黄色的,里面有小石粒;黏土是浅黄色的。
②闻一闻:
岩石无明显气味;沙无明显气味;黏土有明显气味。
③摸一摸:
岩石颗粒最大,沙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细密。
④团一团:
沙最先散落,黏土基本不散落,从而说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⑤涂一涂
沙掉下来了,没有留在纸上,黏土牢牢粘在纸上,没有掉落,再次证明沙比黏土黏性差。
小结:
岩石:
颗粒大、感觉粗糙、不容易团成小球、无法涂痕、无气味、
沙:
颗粒小、感觉粗糙、不容易团成小球、涂痕不均匀、无气味、
黏土:
颗粒细小、感觉细腻、容易团成小球、涂痕均匀、有气味、
岩石可能会向土壤进行转化。
岩石、土壤和我们的地球
岩石是组成地球的外壳,而矿物是构成岩石的颗粒。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最终转变为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