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议与毛著作时间线
考研政治,史纲历次重要会议与毛所著文章共同按照时间线排列,兼之会议或文章的意义。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编辑于2022-06-22 19:14:09会议与毛著作时间线
土地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1.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2.群众路线 3.标志着中国人民意识的全面觉醒 4.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
1921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 中共二大——1.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纲领 2.开始采用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
1923 中共三大——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 国民党一大——1.对三民主义新解释(民权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又提出“耕者有其田”) 2.新三民主义纲领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5发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分清敌友是国民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6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 八七会议——1.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2.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找到新的道路”3.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4.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明确了土地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6.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纠改无敌“)
1927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论证了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1927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中国革命只能走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2.提出党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发展红色政权
1927发表《反对本本主义》——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5.这一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35 遵义会议——1.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的领导地位 4.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5.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干预
1935 瓦窑堡会议——(选择题中此会一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1.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2.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3.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4.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1935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地解决了党的在政治路线的问题,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6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中军事方面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
1937 洛川会议——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全民族抗战
1937发表《矛盾论》《实践论》——1.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2.论证了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38发表《论持久战》——1.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 2.批驳了”亡国论“与”速胜论“ 3.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4.日本侵略战争失道寡助,中国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
1938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议题
1938发表《论新阶段》——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题
1938发表《战争和战略问题》——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9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1.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 2.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3.指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39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40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 2.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延安整风时期
1941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以整顿学风、《整顿党的作风》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起来
1945 六届七中全会——1.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标志着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为七大的召开在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
1945 中共七大——1.正式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命名为毛泽东思想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三大作风
1945发表《论联合政府》——1.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发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1949 七届二中全会——1.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2.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3.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 4.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1949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2.指出我们的经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0 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956 中共八大——1.三大改造刚结束,提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2.确定了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3.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956发表《论十大关系》——1.标志着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的标志 4.提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7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根本着眼点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1957发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建设六又的政治局面。这是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1961 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1.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2 十二大——1.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党全部理论和创新的主题(有主义没理论)
1987 十三大——1.第一次系统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理论没体系) 2.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第一次对中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概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1992 十四大——1.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1997 十五大——1.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确立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002 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7 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体系)
2012 十八大——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2017 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9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