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队建设
班队建设知识总结,包括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班队工作的意义和理念、班队工作的内容与原则、班队工作者的素养等内容。
编辑于2022-06-26 10:55:51班队 杨明慧老师
现代小学教育 与小学生
小学教育的性质 填空
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
小学教育的特点
趣味性、活动性、艺术性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
直观→抽象
大致→精确
灵活性、精巧性、协调性→大有提高
认知发展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意记忆逐占优势
外部→本质
自我意识发展
多维评价自己
自尊心凸现
逐摆对外部的依赖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控制
现代小学生的时代特征
自主意识显著增强
开放、活泼、求新求异的品性日益凸现
出现一定的功利心态
学习压力较大产生焦虑感和矛盾心里
现代小学教育 P25选择题
伦理教育模式
群性教育模式和个性教育模式。
群性教育模式
决定教育价值的因素是社会群体。
法国:孔德、涂尔干
个性教育模式
法国卢梭,以儿童中心论为基础。
科学教育模式
(英)斯宾塞(教育学家)《教育论》“科学”
20世纪60年代科学教育模式是在美国的鼎盛时期
注入式教育
(德)赫尔巴特(教育家)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现代小学教育模式的选定
综合性原则、情景性原则
二、班队工作的意义和理念
班级含义P35名词解释年龄相近、知识程度大体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群体。 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由来: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班级特征 (4个)
1.年龄划分
2.学籍有学校规定、编排、组建和管理
3.学习任务是课程学习和训练
4.教师作为专职的委派人员
少先队的特征 (5个)
儿童性
群众性
教育性
政治性 P38
队徽
队旗
红领巾
队礼
呼号
队歌
自主性
班队工作的意义
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摇篮。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久治安起着奠基作用。
班级工作与少先队工作的关系 P40
区别
工作目标
班
教:已建班育人为目标
学:以完成课程任务为目标
队: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激励少年儿童砥砺前行 侧重于理想教育和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工作内容
班
制定班规,促进班级日常管理
培养良好班风,组织班级各项活动
家长工作
队
队前教育
少先队组织教育
学习队史和章程,培养组织观念
完成队发布的任务,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要求、自我评价、监督、管理、调节和教育的能力
开展少先队活动
工作方法
班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的教育方法
队
少先队更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立足于自立、自主、自动、自律
联系
教育对象:学生
教育者:班主任兼多职
教育途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教育内容:
培养社会公德
培养和践行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行社会常识教育
班队工作理念 (5个)选择或简答
学生主体观
知行统一观
可持续发展观
全局、全面观
生命教育观
三、班队工作的内容与原则
一、明确班队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职责
1.分析班级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 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2、认真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维护班级秩序 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3.组织、指导开展班会、社会实践活动 4.做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5.经常与其他教职人员交流沟通
少先队辅导员职责
1辅导大、中队委员会或小队长制定并落实各项少先队工作计划,开展活动和工作。 2.培养少先队集体、少先队小干部和队的积极分子,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健康,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3.了解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和健康和生活等情况,并及时向党、团组织和学校行政部门反映。 4.动向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宣传少先队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争取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5.大队辅导员要领导好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经常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开展少先队工作。
任务 --1.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2.教学生学会学习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发展学生特长 培养活动与社交能力
二、掌握班级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
内容
1.班集体建设 2.班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3.家长工作 4.班级管理
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
1.队前教育 (P70)--六知 ----------六会
2.少先队组织教育
3.培养少先队干
4.开展少先队活动
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
四、学会运用班队工作原则指导工作
班队工作的基本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名词解释: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自觉接受教育。
2.言行一致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原则
5.适应年龄特征与因材施教相统一原则
6.教育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统一原则
四、班队工作者的素养
1. 1.思想政治素养
(1)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P88
(2) 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
(3) 辩证的思维方式
(4) 四项基本原则 P87
子主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技术现代化。
2. 2.学识素养 P92
(1) 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 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知识视野
拓展知识面 有广博的知识视野
3. 3.道德素养 P97
(1) 加强对自身的道德要求
以言立教 以身立教→提高班主任的人格修养水平
(2) 热爱班队工作、有专业奉献精神
(3) 运用“道德”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语言说服→《大话西游》---唐僧说服孙悟空
事实说服→《变形记》
2| 榜样示范
向雷锋学习
3| 情感陶冶法→贴名人名言
4| 实际锻炼法
常规训练---侧重规章制度
实际锻炼---侧重活动
5| 道德修养法→自主学习、自省
6| 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
4. 4.心理素养 P103(小学班队工作者)
(1) 良好的个性品质
(2) 对学生有同情心
(3) 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4) 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5. 5.能力素养 P106
a.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b. 谈话沟通能力
1| 讨好型
2| 责备型
3| 电脑型
4| 打岔型
5| 一致型
6| 方法
开门见山法
迂回婉转法
命题讨论法
侧面辐射法→双关语、寓言
倾听法
c. 活动能力
设计、才艺
d. 创新能力
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内容→设计、编制体
载体→开展悬四史活动,也可以通过读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方式也可以走访革命老人,逛旧城,看变化。
6. 领会对班队工作者基本素养的具体要求
7. 掌握班主任专业发展内涵
8. 辩证认识班队工作者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
9. 运用适当的方法提高班队工作者的实践能力
五班队建设
I. 班队建设的意义 P123-127
班队建设的必要性
班队集体建设的意义
加强班队集体建设,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智能的发展
II. 班队建设的基本框架 P127-141 影响集体的内在标准 (前面的大标题)
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队思想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五爱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
班级建设的基本框架
共同奋斗目标
共同的情感纽带
一定的组织机构
一定的集体规范
培养正确的班队舆论
“舆论”名词解释:人们在进行信息和思想沟通之后的一种共鸣。是众人对某些人思想观点等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人们言行的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正确舆论的作用
评论作用
约束作用
同化作用:促使学生认同正确舆论所反映的思想观点、行为规范
驱动作用
注意:
思想政治素养建设
班会风气
学生骨干引领
化后进:扫除不言舆论
明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班队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结构
班委会
班干部的作用
带头
桥梁
助手
班干选举方式
任命制
轮换制
自由竞争制
民主选举制
少先队组织建设
少先队组织结构
大队
中队
中队
小队
少先队入队程序
少先队组织教育
一定的集体规范→班队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主要类别
制定班级制度的依据及原则
正确的教育理念
有关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学校及班级的具体情况
学生及家长期望
班队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共同的情感纽带→班队环境建设
物理环境
教室布置 座位安排
心理环境
班队人际交往
班队人际关系特征
易变性
接近性
相似性
班风
班队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榜样。
加强班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让他们起到班级带头作用。
培养和形成健康的舆论。
班队中的人际互动与教育
师生互动的主要影响
良好的教育情境
目标一致性
明确的自我意识
相互的了解
积极的期待
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
相互尊重
情感交融
自由选择
参与体验
个别教育名词解释:有目的、有针对性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教育
非正式群体名词解释没有正式规定的、以情感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 在心理、动机上具有相同倾向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主要特点
凝聚性
近似性
流动性
名解
(1) 班级含义P35名词解释年龄相近、知识程度大体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群体。 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正面教育原则名词解释: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自觉接受教育。
(3) “舆论”名词解释:人们在进行信息和思想沟通之后的一种共鸣。是众人对某些人思想观点等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对人们言行的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趣味性三阶段:有趣→乐趣→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