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节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节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评价、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辑于2022-07-03 17:25:23第十节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与内容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投资机会研究
提出项目投资方向建议,对某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环境、产业政策、 资源条件、市场趋势和盈利可能性分析,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
通过投资机会研究,形成项目建议书
目的在于明确投资方向
该阶段投资估算误差为±30%
初步可行性研究
研究结果要形成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阶段投资估算误差为±20%
详细可行性研究
也称最终可行性研究
是投资项目决策的基础
主要工作是从技术、财务和社会经济等方面深入详细地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
提出“可行”或者“不可行”的结论性意见,并最终形成可行性研 究报告
投资估算误差为±10%
10%;所需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大项目为0.2%~1.0%,小项目为1.0%~3.0%。
项目评估决策
主要任务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评价意见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项目总说明及项目概况
市场需求情况和拟建规模
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
场址选择和建厂条件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环境保护及防震、防洪等措施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建设进度计划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
综合评价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分类
项目财务评价
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
主要工作内容
选取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
估算项目财务效益和费用
销售(营业)收入
项目总投资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当年按半年计息,其余年份按全年计息
流动资金
流动资产的构成要素:应收账款、存货、现金、预付账款
流动负债的构成要素: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经营成本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总成本费用
经营成本与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之和
计算公式:总成本费用=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分类
固定成本
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和其他费用,通 常把运营期发生的全部利息也作为固定成
可变成本
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和计件工资等
税费
编制财务分析基本报表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投资各方现金流量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
国民经济评价
基本概念
影子价格
反映投入物与产出真实经济价值的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 。
从全社会角度衡量商品或生产要素投入或产出的成本效益
以政府发展政策确定的社会目标为依据确定影子价格
影子工资
指项目使用劳动力、耗费劳动力资源而使社会付出代价
国民经济评价中以影子工资计算劳动费用
影子工资 =劳动力机会成本 +新增资源消耗
社会折现率
国家制定发布统一的社会折现率
影子汇率
转移支付
主要内容:①税收 ;②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国内银行借款利息; ③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 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关系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采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计算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
可以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
如果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剔除在财务评价中已计算为效益或费用的转移支付,增加财务评价中未反映的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
直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则首先应识别项目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也称为宏观)的区别
评价角度不同
财务评价:是从财务角度考察货币收支、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且蓋要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的贡献,即国民经济效益,用以确定投资行为的宏观可行性
效益和费用含义及划分范围不同
财务评价:只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效益和费用
国民经济评价:对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和费用,即外部效果,也要进行计算和分析。
评价采用的格不同
财务评价:现行价格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根据机会成本和供求关系确定的影子价格
主要参数不同
财务评价:采用的是官方汇率,并以因行业而异的基准收益率作为折现率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由国家统一测定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
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取舍标准
一般应以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
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
对于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对于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对于环境影响很小——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自批准之日起满5 年,重新审核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
①建设项目概况; 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⑤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要求
建设单位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房地产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涉及环境敏感区及需自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房地产项目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
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②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 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 ③文物保护单位; ④针对标准厂房类房地产项目,环境敏感区还包括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 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其他房地产投资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适用范围
社会评价适用于社会因素较为复杂、社会影响较为久远、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社会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
主要包括:需要大量移民搬迁或者占用农田较多的水利枢纽项目、交通运输项目、矿产和油气田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农村区域开发项目,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性项目。
社会评价主要内容
社会影响分析
分析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通常称为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
互适性分析
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政府、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
社会风险分析
分析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
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划分
高风险:大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中风险:部分群众对项目有意见、反应强烈,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高风险或者中风险的,应不予审批、核准和核报
低风险: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低风险但有可靠防控措施的,可以审批、核准或者核报
重大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编制依据
编制要求
构成内容
封面、摘要、目录、正文、附件、附图、附表等内容构成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结构及内容
项目总说明
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投资者及筹建单位情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社会评价
其包括: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项目的社会风险分析、社会评价结论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结构及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
报告编制的规范性评估
报告内容及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评估
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评估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评估
项目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