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一1神奇的货币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之神奇的货币思维导图,高考一轮复习必备资料,内容简单明了,思维连贯,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07-06 16:56:22神奇的货币
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相关词语:质量、性能、花色、品种
形态:具体的
性质:商品的自然属性
能否量比:不能比较量的大小
意义:消费者购买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
价 值
相关词语:成本、价格
形态:抽象的
性质:商品的社会属性
能否量比:可以进行量的比较
意义: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获得价值,但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关 系
统一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影响价值的实现,但不影响、更不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
对立性:同一人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启示
消费者:购买商品总是希望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即“物美价廉”(经济适用,性价比高)
生产者/商家:生产、经营、竞争时,如何实现“惊人的一跃”? 应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方面入手。 1.价值:生产成本、价格等。做法:重视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2.使用价值: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产品结构。 做法:要重视市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具有高科技含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在大数据和智能经济时代,注意销售平台、销售方式创新及解决信息或数据共享越来越重要
正确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方法
定义法: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满足 注意: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同时具备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领域法: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位于交换领域
注意: “废品”是指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而是废品; 当废品被重新开发利用作为生产资料,具有了使用价值且被用于交换时则是商品,比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伪劣产品”不具有正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 “次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发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就可以成为商品 待售的劳动产品,虽然还没有交换,也是商品。 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相互交换商品,而实际上是在相互交换劳动,所以,从本质上看商品交换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既是商品共有的属性,即凡商品定有价值,同时,也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即商品之外的东西不具有此种属性。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生产某一商品,无论劳动的具体方式有多大差别,其中都耗费了人的脑力和体力,在这一点上是没差别的。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要交换,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它们凝结了等量的价值。
信用卡、支票
信用工具:信用卡与支票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转账结算常用工具
信用卡
功能: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种类:一般信用卡和银行信用卡
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 票
功能: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优点:能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支付宝、微信等成为近几年常用的结算工具
注意:①信用卡可以透支一定的金额,但不能任意透支;信用卡安全,但不能认为十分安全或没有风险。 ②信用卡的使用只能减少现金的使用,并未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能缓解通货膨胀。 ③信用卡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同样也不能执行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 它只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先进的支付工具,即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④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不可以用于购物消费,不可以执行任何货币职能。
汇率
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快速判断汇率的升降
单位外币兑换本币增多:外币升值,外币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本币汇率跌落
单位外币兑换本币减少: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本币升值,本币汇率升高
注意:汇率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单位叫本币汇率,二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单位叫外币汇率。外币汇率和本币汇率的变化是反向的。
外汇
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欧元、瑞士法郎、日元、英镑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纸币
外汇与外币:外币就是外国货币,外汇就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 外汇还包括其他内容,如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等; 外币并非都是外汇,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外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这种外币能自由地兑换成本币,二是经济交往的国家普遍接受,三是这种外币能够得到偿付。
外汇储备: 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 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内形成外汇储备。 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当本国货币被大量抛售时,利用外汇储备买入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人民币的国际化
含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积极影响: ①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②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③有利于促进国际消费,丰富国内商品市场 ④从根本上,降低中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大大提升我国国际支付的偿还能力和安全系数,降低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
消极影响: ①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②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③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内涵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
对内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对外使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货币与财富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纸币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通货”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有形实体货币和信用货币。 在商品交换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起媒介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与 货币供应规律
货币供应规律
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流通中的货币量与 经济政策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总需求>总供给
物价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总供给>总需求
物价持续下跌
通货紧缩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注意: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同理。
注意: 正确认识纸币:国家(或地区)对纸币的发行“三有一无”即有权发行(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有权决定发行量、有权决定面额(面值)、无权规定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纪念币
纪念币是由央行统一发行的法定货币。 纪念币具有货币的基本职能,同时还具有收藏、保值和投资的价值。 纪念币的面值由国家统一规定,购买力不能由国家决定。 纪念币做为法定货币,可直接购买商品。但人们往往不会选择用其购买商品,更多的是用于收藏或投资。 普通纪念币(普通金属纪念币和纪念钞)可以与流通的人民币等值流通,其面额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 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普通纪念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纪念币的面额只是象征性的货币符号,不表明其真实价值,不能与等值的人民币进行等值流通, 其面额不能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贵金属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 数字货币也是货币的一种形态,同样承担货币的职能; 从一般等价物到金属货币、纸币,再到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其形态的演变都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数字货币的发行减少现金的印刷、使用,进而降低制作成本、交易成本,同时,有利于加强信用建设。 我国的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由央行来发行。 数字货币不是虚拟货币。
作用:数字货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交易成本更低、交易处理速度更快捷、安全;加强信用建设
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
电子货币:①可以在互联网上或通过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进行支付的手段。 这种货币没有物理形态,为持有者的金融信用。 ②是一种表示现金的加密序列数,它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 ③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传统货币, 而发行者把与传统货币的相等价值,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消费者持有的电子设备中。
数字货币: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 是我国的法定(加密数字)货币,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 注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使用的并非数字货币,而是电子货币, 是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其在线下要有实物货币作为对应。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但不是我国法定货币。
虚拟货币:如Q币等不是央行发行,不具有与货币同等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移动支付
产生:货币发展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阶段后,又迎来了电子货币时代
含义: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支付方式。常见的支付工具有微信、支付宝和网上银行等。移动支付拓宽了交易渠道,可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可以为人们的消费带来诸多便利
影响: 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便捷高效,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 对商家(企业):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强商家(企业)的竞争力。对国家:由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增长乃至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货币
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内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标志词:标价,价格,定价
价值尺度
内涵: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标志词: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现场支付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内涵:储藏财富
标志词: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
内涵:商品交换中延期或预先付款
标志词: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工资
世界货币
内涵:货币在国家间转移
标志词:在国外购物,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