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二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这是一篇关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等。
编辑于2022-07-06 16:58:24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我国的选举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民主选举
类 别
直接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局限性
选举成本高、难度大,不适宜选民分散的情况
适用范围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
含义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优点
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局限性
不能充分体现每个选民的意愿
适用范围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
含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优点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适用范围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差额选举
含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
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范围
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
结 论
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珍惜选举权利
原因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要求
公民应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
间接方式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决策)
直接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内容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决策前)
方式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依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意义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
内容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方式
专家学者的论证会、座谈会等
依据
专家学者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
意义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内容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决策草案形成后)
方式
公示、公开
依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意义
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内容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方式
听证会
依据
决策机关拟订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意义
决策利民
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决策必须发扬民主,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决策
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组织、决策程序必须科学,符合客观规律
联系
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决策是民主决策的重要目标
注意: ①参与决策≠作出决策。公民是参与决策而不是作出决策,公民无决策权,决策最终由决策机关作出 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一般出现电话、信函、传真、新闻媒体等 ③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一般出现“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等 ④专家咨询制度——一般会出现“专家”等 ⑤社会听证制度——一般会出现“听证会”等 如果政府邀请专家学者属于专家咨询制度,如果专家学者主动为政府谋划属于社情民意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对决策者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参与者(公民)
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注意:参与决策≠作出决策。公民是参与决策,而不是作出决策,公民无决策权,决策最终由决策机关作出。
主体和度角度认识民主决策
主体
①政府:政府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②人大: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③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通过党内民主建设,带动人民民主建设,推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积极参与民主协商。 ⑤政协: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制度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社区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③政党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的行使。
如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书角度)
①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在社会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管理权利/合法权益; 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形式,实现党的领导、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群众自治与依法治理良性互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发挥科技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基层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社会角度
①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公民角度
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民主实践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关于基层多元共治的体制
村民会议:村里重大事务决策通过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村民委员会: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切实自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核心)
基层政府(乡镇政府):管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转变职能)
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
机构
村民委员会
性质
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选举
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自己选举当家人,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决策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举行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制订…方案)
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监督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组织村民监督村委会及村干部履行…的职责)
城市居民自治
机构
居民委员会
性质
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选举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决策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管理
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监督
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协助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做好生活安全,协助维护社区治安; 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工作; 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街道办事处是地方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受地方政府领导和委派,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可以对居民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帮助,但不能干预
注意:理解村(居)委会的性质 (1)村(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更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履行国家职能,不管理国家事务,而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包括乡镇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等,它们对村(居)委会进行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但二者不是上下级,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街道办事处是城市基层政权中政府的派出机构。 (3)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必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4)在基层自治中,村(居)民会议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并监督村(居)委会的工作。扩大基层民主自治,不等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民主监督
途径
信访制度
含义
公民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特点
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含义
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方式
人大代表以提交议案、质询的方式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特点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舆论监督制度
含义
公民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
特点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
其他新形式和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信访制度
从参与方式上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属于民主决策的范畴,信访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
从参与目的上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为了征求民意,做到决策利民;信访制度目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做到权为民所用
从实施前提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出台相关决策之前的民意征求,信访制度是决策后的执行过程,面对权力滥用时的一种诉求和检举
社会听证制度和监督听证会
监督听证会:在决策机关在决策和立法通过、执行一段时间之后,以公开会议的形式听取公众对政策法律的执行情况、效果。(有责怪的意思)
社会听证制度:在决策通过,执行之前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方意见,以此修改该完善方案。(没有责怪的意思)
意义
被监督者
有利于被监督者改进工作
公民
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
被监督者
自觉接受监督,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公民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①民主决策强调参与决策机关相关决策、法律、政策等的制定,决策的参与是双向的,即决策机关主动听取民意、公民主动向决策机关反映相关问题,目的在于决策利民。
②民主监督强调对国家机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目的在于限制权力的滥用
民主监督在政治生活中的体现
(1)民主监督: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途径行使民主监督权。 (2)民主管理:①村民创造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等形式 ;②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3)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4)人大: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5)共产党: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变,与民主党派相互监督。
民主协商
地位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
作用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形式
我国的基层民主协商主要包括乡镇、街道的协商,行政村、社区的协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协商,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意义
民主协商强调发扬民主,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符合我国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与其他政治参与途径的关系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机关的决策,村(居)民通过村(居)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均渗透着民主协商。
为什么要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创新民主形式,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③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公民能否真正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公民政治素养的检验。 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⑤依法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公民怎么做某事? (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原则+途径+要求+素养
(1)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3个) (2)公民要自觉履行政治义务(4个)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3个) (4)途径:公民要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四民主(紧扣材料展开,具体是哪个民主、哪个渠道) (5)要求:坚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公民要提高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要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等
公民为什么做某事?(公民做某事的依据、原因?)
①我国的国体、本质决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特点 ②因为公民享有政治权利(3个) ③因为公民要履行政治义务(4个) 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3个) ⑤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5个) ⑥公民做某事的意义
意义
对公民: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激发公民政治参 与的热情和信心 决策:促进决策机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决策的贯彻、实施,促进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对国家机关: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的运行,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 对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信访制度
途径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