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详细的总了结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运输,细胞的电活动,肌肉的收缩功能。
细胞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详细的总结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运输,细胞的电活动。肌肉的收缩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基本内容: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细胞膜的脂质
脂质种类:
磷脂大于70%
胆固醇小于30%
糖脂小于10%
特性
双噬性
流动性
细胞膜蛋白质
转运蛋白质
载体、通道和泵
受体和抗原标志蛋白
整合蛋白
表面蛋白
糖类
寡糖和多糖链作为分子标记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运输
两个主要因素
物质的通透性
脂溶性
分子大小
极性
物质转运的动力
物质跨膜浓度差
离子
跨膜电场(电化学驱动力)
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特征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
类型
原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物质
带电离子
介质:泵蛋白
钠钾泵 钙泵 质子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特点
转移物质
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
转运方式
非膜蛋白介导
膜蛋白介导
膜蛋白
被动转运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单转运体)
主动转运
联合转运体、泵转运体
易化扩散
转运物质:小分子或离子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转运机制:亲水性孔道开放
转运特点: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
离子通道类型
电压门控通道
化学/配体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非门控通道
水通道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特点
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囊泡介导
入胞
吞噬
吞饮
出胞
持续性出胞
调节性出胞
细胞的电活动
生物电
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伴随的电现象
形式: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概念
为负值
不同类型细胞电位水平不一致
相对稳定
相关概念
极化: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
去极化:跨膜电位处于较原来的参照状态下的跨膜电位更正(膜电位的绝对值较低)的状态
超极化: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
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当膜由0mV变化到20-40mV就是反极化过程
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
超射:膜电位超过零电位的部分
产生机制
神经元,肌细胞等活组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为负,相差70-90mv,称极化状态,这种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影响因素
细胞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
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通透性
钠钾泵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组成
上升支
去极化
下降支
复极化
后电位
大于或等于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那离子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钠离子爆发性内流)→基本达到钠离子平衡电位
下降支
膜去极化达到一定电位水平→钠离子内流停止,钾离子迅速外流
后电位
神经纤维的峰电位下降支在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化,称为后电位
触发条件
达到阈电位
离子跨膜流动条件
存在电化学驱动力
电导特性
刺激
阈刺激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由阈下刺激产生的电位称为局部电位
有效刺激
肌肉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接头前膜
接头间隙
终板膜
胆碱酯酶
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横纹肌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骨骼肌的结构组成
肌肉组织
肌纤维束
肌纤维
肌原纤维
肌细胞
肌节
肌丝
粗肌丝
细肌丝
横桥
与细肌丝可逆结合,同时向M线摆动
具有ATP酶活性,可以分解ATP以供摆动获得能量
横桥周期
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关键部位:三连体
关键分子:钙离子
肌质网
储存大量钙离子器,膜上有钙泵,可以逆浓度梯度将钙离子从胞浆转运到肌质网中
横管
肌细胞内陷并向内部延伸而成,有L型钙离子通道
终池
肌质网末端膨大部分,与横管相邻,有钙离子的释放通道
三联体
由横管和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钙离子大量进入胞浆→横桥周期→肌肉收缩→AP过后肌质网上的钙泵活动增强→胞浆内钙离子浓度迅速降低→肌肉舒张
前负荷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后负荷
肌肉的收缩能力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单收缩
复合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