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思维导图-全世界最详细!!!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思维导图-全世界最详细!!!
编辑于2019-11-23 10:00:56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考点1】固定资产的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有形资产
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提示】这里的出租是指机器设备,如果出租的是建筑物,则属于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
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1.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的设备,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减少未来由于环境污染而需要支付的环境治理费或者罚款
2.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由此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举例】飞机的引擎,可以单独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3.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资产,施工企业所持有的模板、挡板、架料等周转材料,以及地质勘探企业所持有的管材等资产,尽管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但由于数量多、单价低,通常确认为存货(周转材料)。
【提示】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比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考点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一)外购固定资产
【提示】员工培训费指的是如新员工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法培训等等,它影响的是员工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该固定资产,并不影响固定资产本身是否能够正常运转,且该费用发生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不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故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1.购入动产 (1)不需要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需要安装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购入不动产(政策已变化,了解即可) 企业作为一般纳税人,对于自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 (1)取得时: 借:固定资产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60%】 ——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银行存款等 (2)第13个月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进项税额×40%】
3.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 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A成本=总成本*A公允价值/A公允价值+B公允价值+C公允价值+...
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A设备 ——B设备 ——C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提示】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自营工程
【提示1】工程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一定要记得通过工程物资科目过度!!!
【提示2】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的会计处理:
【提示3】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出包方式(本质为购买了一项建筑安装服务)
“在建工程”科目实际成为企业与建造承包商的结算科目。
(三)租入固定资产(政策已变,了解即可) 租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营租赁;另一种是融资租赁。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接受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在办理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之后,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执行相关准则。
(五)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1)建造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建造成本)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 (2)每期确认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每期期初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预计负债 (3)N年后使用期届满发生弃置费用支出时: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等
【提示1】由于技术进步、法律要求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特定固定资产的履行弃置义务可能会发生支出金额、预计弃置时点、折现率等的变动,从而引起原确认的预计负债的变动。此时,应按照以下原则调整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1)对于预计负债的减少,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如果预计负债的减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2)对于预计负债的增加,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按照上述原则调整的固定资产,在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一旦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提示2】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毁损报废损失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考点1】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提示】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1.空间范围 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下情况除外: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
【理解思路】只要账面上确认为“固定资产”,并且不是以上两种情况,那么就要计提折旧。 【思考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答】计提。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会计估计变更,未来适用法,不追溯调整) 【思考2】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答】不计提。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 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思考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答】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提折旧。 【思考4】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吗? 【答】计提。属于固定资产,其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思考5】固定资产定期大修理或日常修理期间计提折旧吗? 【答】计提。仍确认为固定资产,没有转入在建工程。 【提示】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2.时间范围 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从下月开始不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不能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提示】 【折旧年度与自然年度的区别】 以上所指年度均指“折旧年度”。 折旧年度是指“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月份为始计算的1个年度期间”,如某公司3月份取得某项固定资产,其折旧年度为“从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的期间”。 而自然年度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1.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 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应计折旧额×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2.工作量法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 当月折旧率=×100% 当月折旧额=应计折旧额×当月折旧率
【提示】 ①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原价 ②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原价-累计折旧 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④应计折旧总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①应计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 ②年折旧率=×100% ③年折旧额=应计折旧额×年折旧率 ④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归纳总结】固定资产折旧可能计入的科目 借:在建工程(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用的固定资产)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研发支出(用于无形资产研发) 应付职工薪酬(例如,无偿提供给职工住房) 贷:累计折旧
子主题
(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1.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的预期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不需要追溯调整)
【考点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资本化支出 1.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动产100%,不动产60%】 ——待抵扣进项税额【不动产40%】 贷:银行存款 工程物资 应付职工薪酬等 3.如有被替换的部分(未单独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 【提示】在计算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时,应当扣除被替换部分对应的折旧和减值部分。被替换部分资产无论是否有残料价值收入,都不影响最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提示】 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提示】今年教材删除了“企业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的表述,回避了争议。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而有的观点认为应该计入制造费用,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两者都有道理,考试时应该会回避。
【提示】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专设销售机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等
【提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借:长期待摊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考点】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对比】 存货的毁损,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的毁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如果是盘亏,则均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 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思考】增值税销项税额,影响最终的清理净损益吗? 【答】不影响。 4.保险赔偿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思考】如果还没有清理完毕,那么“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示? 【答】应该列示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借方余额增加,贷方余额减少。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1)因已丧失使用功能或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收支。(客观因素)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丧失使用功能) ——非常损失(自然灾害)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为净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2)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主观因素)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利得) 借:资产处置损益(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提示】其他方式减少的固定资产,如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投资转出固定资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固定资产等,分别按相应处理原则进行核算。